浅谈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
2013-02-20省检修分公司方美兰
□ 省检修分公司 方美兰
加强制度建设、全面修编配套规章制度、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确保“三集五大”体系稳妥有序推进、高效顺畅运转的前提条件。而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用制度的人建制度
在规章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坚持让用制度的人建制度,是建立高效、完善、高质量规章制度的关键。
用制度的人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让执行者参与制度建立。让执行者参与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提高建立制度的效率,把执行者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执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让执行者参与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对执行者的尊重,当执行者的需求被满足时,主动执行的动力也会强劲。由此可见,让执行者参与制度的建立,能够提高执行者对制度的理解,有利于制度的执行。
建立制度要把好“三关”。一是要把好清理关。要对照国家法律和上级的文件规定,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看哪些制度需要修订,哪些制度需要查漏补缺,并按“轻、重、缓、急”分门别类列出清单;二是要把好修订关。根据清理的情况,明确需要修订的制度内容,重点对现行制度与法律法规、上级规定不太相符的,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太适应的,或者长期没有修订、制度设置明显滞后的,逐个加以修订完善;三要把好立制关。对“规定动作”中缺失的制度,要抓紧立项,组织力量调研起草;对上级有明确规定、工作急需、条件成熟的制度,优先出台;对工作需要,但一时难以成形的制度,要把功夫作足,成熟了再出台。
用制度的人审制度
坚持让用制度的人审制度,有利于制度的实施。审制度的关键是实现制度“三审一核”,即部门专业人员先审、部门负责人一审、二审,最后主管领导检查定稿。制度会审,主要审核以下几个方面:
制度是否具有民主性。以往,制度建设表面上很热闹,“七不准、八不许”都上了墙,但受制度激励或约束的人没有参与制度的起草和讨论,制度出现“宽松带”或“真空带”。因此在制度的制定上,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只有民主制定的制度,才能够被广大员工认可并自觉遵守,同时让员工自觉监督违反制度的行为。
制度是否具有严密性。一项制度是否科学,不能只看初衷,要看制度所有环节设置的科学性。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要在制度体系的设计上重视细节,力求严密;二要将制度的弹性降至最低,将人为操作的空间压至最小。
制度是否具有操作性。操作性直接决定执行力,好的制度有一个共性:能结合企业实际,变复杂为简单、细致、有效。因此,在制度中把所要管理的事务或工作分环节、步骤、方面层层细分,抓住管理的主线,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到人、权限清晰,具体到每个岗位和人员,保证工作落实到位。
制度是否具有惩戒性。制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使执行制度的人受到表扬,不执行制度的人受到惩罚。一项健全完善的制度应含有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进行追责。在制定处罚措施时,应逐点逐条提出处罚标准及依据,使追责条款客观、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受罚方也比较容易接受。
制度是否具有稳定性。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但不能变动太频。如果制度在宣传贯彻过程中不断变化,则会使人无所适从,动摇制度法规的权威性。一项制度要保持稳定状态,必须实现利益均衡,即:既能够保证员工个人合理的利益、地位,又能够约束员工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既能保持员工对制度的满意状态,又使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不相违背。
制度是否具有公正性。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也是影响制度执行力的决定因素。如果干部群众发现制度能“网开一面”,不能坚持公平正义,制度的权威性也必然下降。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能使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在制度约束下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