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栀子豉汤治疗热扰心神心悸1例
2013-02-20王超,王强
王 超,王 强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天津 300193)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第 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呕下不止。发汗呕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原方主治热郁胸膈证见心烦不得眠,心中懊,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胸中结痛。近代本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呃逆、胃炎、食管炎、胆囊炎、痤疮、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症等方面[1]。现介绍本方治疗热扰心神之心悸1例。
患者祈某,女,48岁,某公司职员,2012年 5月13日初诊。患者主因“间断心悸、心烦1月余,加重伴失眠1周”来诊。患者于1月前因生活琐事与家人争吵后出现间断心悸、心烦,曾就诊于某三甲医院,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甲状腺功能均无明显异常改变,当时测BP:120/75 mmHg,HR:86次/min,律齐,诊断考虑“心脏神经官能症”,予:劳拉西泮1 mg po.Bid,服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1周前情绪激动后心悸、心烦症状加重,伴失眠、多梦,故来就诊。症见:心悸不宁,心中烦闷,失眠多梦,口干苦,饮食尚可,小便可,大便干燥,1次/d,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明显ST-T改变。考虑患者证属气郁化热,热扰心神,治以清宣邪热、宁心除烦为法。予栀子豉汤加味,处方如下:栀子 20 g,淡豆豉 15 g,柴胡12 g,茯苓15 g,甘草10 g,3剂,每日1剂,早晚温服,并嘱患者调情志,避免剧烈运动。2诊:患者心悸、心烦症状有所减轻,口干苦缓解,仍寐差、多梦,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予前方去茯苓,加茯神15 g,酸枣仁3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4剂,每日1剂,早晚温服。3诊:患者未发心悸、心烦,失眠症状大为改善,继予前方治疗7 d后症状完全改善。
按:心悸之病名首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2]。本例心悸乃由肝气不舒,郁而化热,热扰心神所致,治疗当以清宣邪热,宁心安神为主。处方以栀子豉汤加味,栀子[3]苦寒清降,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下行,尚可泻火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淡豆豉气味轻薄,既能解表宣热,载栀子于上,又能和降胃气于中。二药相伍,清中有宣,宣中有降,为清宣胸中郁热,治虚烦懊之良方。正如《本草征要》所云:“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豆豉除心火烦躁……”。方中柴胡[4]归肝、胆经,疏肝解郁,使肝气舒畅,气血调和,心神内守,如《明医杂著》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5]。生龙骨、生牡蛎[6]为潜阳安神之对药,二者与茯神、酸枣仁共奏宁心安神之效。诸药合用,郁热得宣,心神以宁,诸证渐愈。
[1]范越,田明.栀子豉汤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0,38(1):118-119.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3.
[3]李占平,薛素芬.加味逍遥丸治疗月经先期40例[J].武警医学,2002,13(4):54.
[5]王纶.明医杂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6]黄文娟,熊丽辉.张锡纯治疗心悸辨证用药特色探析[J].吉林中医药,2012,3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