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诗词中的哀怨美

2013-02-19季红花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宫女诗词

季红花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中国文学具有抒情传统,而怨情的抒发是众多情感表达中尤为重要的一种。唐宋诗词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女子哀怨为题材的,它们写尽了中国女子哀婉优柔的一面,展现了印刻着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温柔敦厚”和“怨而不怒”。 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创作渊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作为与《诗经》相并列的《楚辞》则从它的浪漫主义角度将“怨”情的抒发推向了成熟与高峰,“惊采绝艳”的《离骚》就是最好的代表。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离骚》表达的怨情是关乎国家乃至关乎生命理想的无法释怀的“忠怨”,本应悲壮激昂、慷慨豪放之情多一些,但《离骚》以男女之情寓君臣之意,“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将“怨”情表达得哀婉凄切,令人掩涕。这为后世诗词对哀怨之情的表达起了重要的示范和启发作用。例如,相传为西汉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词哀语凄,怨深文绮。后世就有出自此文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秋扇”遭弃的幽怨典故,当然这已经延续到了清代。可见,无论是为悲苦女性的怨情代言还是以男女之情寓君臣之意的寄托,这些客观表现为女性哀怨之情的作品,自古以来就不曾间断。纵观中国古代描写女性哀怨之情的作品,在诗词中最多、最典型,而诗词中的闺怨和宫怨就是最常见的两大怨情题材。

一、闺怨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一些歌舞伎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1.王昌龄的绝句有不少宫怨题材的诗句。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诗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凝妆”一词,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相当大的一番工夫。但是笔锋忽然一转,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读者通过女主人公这一小小的生活截面,不禁也受到了感染,黯然忧愁起来。

2.李白的闺怨诗写得出色。例如《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历代对李白这首短诗的评论,说法不尽相同,但大多是从其多情委婉方面加以肯定和赞扬的,比如: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四谓此诗“备婉娈之深情。”明高棅《唐诗品汇》卷三十力引萧士赞云:“此篇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四:“妙在不明说怨。”

3.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算是哀怨凄切的杰出代表了。全诗的景物描写,如寒江明月、黄芦苦竹、杜鹃啼、猿哀鸣等,都无不渲染着这种愁闷、凄清之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种欲言又止、止又欲言的哀怨之势如同江河中的幽怨之水即将一泻千里。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女(或诗人)选弹的两首琵琶大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一首曲调欢快幽雅,一首曲调高亢、节奏繁密,两者结合,正是琵琶女和诗人抚今思昔的复杂心绪的最好写照”如今年老色衰而流落江湖的琵琶女被冷落,独守空船,在夜深人静之际,独对寒气逼人的江水和无声的冷月,这与当年才貌出众、门庭若市、欢宴不绝的盛况相比,更加突出了琵琶女的凄苦哀怨处境。

4.宋代张先《诉衷情》:“数枝金菊对芙蓉。零落意忡忡。不知多少幽怨,和泪泣东风。人散后,月明中。夜寒浓。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往事何穷。”

5.宋代柳永《凤衔杯》:“追悔当初孤深愿。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奈独自、慵抬眼。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

6.宋代李清照的幽怨词也是脍炙人口、深得人心的。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声声慢》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剪梅》都将女子微妙细腻的愁情写尽了。

二、宫怨

宫怨诗,它专写古代帝王宫中的宫女或者失宠后妃的怨情。它是悠悠封建王朝的附属产品。

1.唐代著名诗人张祜的《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一首典型的宫怨诗。这首五绝又题作《宫词》。短短二十字,写宫人的悲苦,令人一唱三叹,感慨系之。诗中每一句都嵌着一个数字,句与句基本对偶,也是一个特色。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2.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虽然烛光清幽,陈设华美,但气氛却是黯淡冷寂的。 时已秋季,小扇已非驱热之物,但宫女仍然用它来扑打流萤,可见她是多么百无聊赖。夜深阶寒,夜凉如水,但被人遗忘的宫女仍然没有入睡,久久仰望空中闪烁的繁星。而她所看的只是牵牛、织女二星。透露了宫女渴望美好婚姻生活的心绪,衬托出深锁宫中的宫女那股孤寂、无奈和淡淡的哀怨之情。

3.唐代诗人朱庆余《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吐露自己苦闷。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4.宋代词人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远不只如此。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一般的绮怨和闲愁。三将宋人宫怨词和唐人宫怨诗作为比较。两者有如下共同点:1,都是代人立言,塑造失宠宫妃的形象,抒发深情幽怨,愁苦怨思。2,艺术手法上都是意旨微茫别有怀抱,借助于失意宫妃这个诗歌形象来传达深层的思想意蕴。两者区别也很明显,唐人宫怨诗中人物形象仅仅是表情达意,传达思想的媒体介质,诗人借此讽刺帝王沉湎声色,荒淫误国,传达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深远情怀。诗人与所写的人物形象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矜持”冷静,因而作品显得幽邃深远。唐人宫怨诗中属于这一类为数较多。而宋词中的女性多给人以娇小瘦弱、杨柳细腰、慵懒无力的形象,她们不仅是表情达意的媒介,还是作者移情于此的结果,如上述辛弃疾《摸鱼儿》中的女性形象。

此外,诸如陈陶的《陇西行》、崔国辅的《怨词》、王建的《宫词》一百首、李白的《长相思》、沈佺期的《独不见》、李商隐的《凉思》、孟郊的《怨诗》、陆游和唐婉的两首《钗头凤》、李清照的《醉花阴》以及温韦为代表的《花间集》等大量唐宋诗词中都可以找到一份凄婉和哀怨,只是各家表现的手法不尽相同。

三、结语

从《诗经》、《楚辞》到汉、魏晋的赋作再到唐宋诗词,纵观上下,不乏众多怨情之作。受时代的影响,封建社会,女性长期被排在权力中心之外,读书习文的机会要远远少于男性。故而,这些作品大多出自男性文人之手(当然也有部分杰出的女文人),从屈原的《离骚》到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再到之后的各个朝代,都不乏这种以男子之笔写闺阁哀怨的作品,纵然其间不乏有隐喻男子自我仕途遭遇的寓意,但终究都是以传达哀怨为媒介的。这些作品不曾因为这种代言、拟写而少半分的细腻、体贴,多半分的粗枝烂叶。千百年来,中国女性忍受过贫穷、离弃、飘零等种种苦难;千百年来,中国文人也时刻关怀、感慨着这些女性的不幸遭遇,他们感同身受,或借女性怨情寄托君臣之意,或代为广大悲苦的女性立言倾诉,鞭挞时弊,至情创作。这才锻铸了我国古代篇目浩瀚、感人至深的怨情诗词艺术,成为唐宋诗词中魅力恒久、耐人寻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哀怨美,也自此成为中国艺术中有别于豪放、阳刚的另一种中国式的审美价值取向。

[1]朱祖谋(清)编.宋词三百首[M].人民文学出版社.

[2]衡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M].中华书局出版社.

[3]刘利.《诗经》的秘密——那些爱情中的黑暗与甜蜜[M].重庆大学出版社.

[4]李建中.阴阳之间.臣妾人格[M].东方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宫女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唐朝宫女老后怎么办
唐朝的宫女老了后怎么办?
伤不起的宫女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