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朝宫女老后怎么办

2018-12-24士承东林

特别文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宫女后宫皇帝

士承东林

在古代中国,常常有着“后宫佳丽三千”的说法,而实际上,历代后宫宫女的人数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

据《隋书》记载,隋炀帝时宫女人数竟有十万之众。后来到了唐朝初建,由于国力贫乏,为安抚人心和节省开支,唐高祖李渊曾下诏一次性放出宫女三千多人,任由其嫁人。到了唐太宗朝,后宫的宫女,仍有数万之多。唐玄宗时,宫女的数量曾达六万之众。而唐代其他时期的宫女数量最少也都在万人以上。宫女的人数如此庞大,她们在后宫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按照地位的不同,唐代宫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品级的宫中女官,又称“宫官”,她们是后宫中除了皇后和嫔妃之外的管理阶层,在后宫成千上万的宫女中属于地位较高的人员;另一类则是没有品级的普通宫女。当然,后者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前者。

那么,这么多的宫女,究竟是如何入宫的呢?她们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宫女们的入宫方式往往决定了她们在宫中的地位。大部分宫女都是从民间海选采聘而来,她们出身于良家,品德素质较高,常有晋升为宫中女官的可能。还有一部分宫女是因为自己或家人犯罪而被没入宫中的,她们在后宫的地位最低,承担着后宫的下等劳动,也有些凭借自己的手艺在宫中从事缝纫、刺绣之类的工作。此外,还有少数宫女是由附属国、地方官,或者公主进献入宫的,她们往往具备特殊的才华,容易受到皇帝的注意而晋升为嫔妃,但是她们也常是进献者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奸细,太平公主就曾经通过进献宫女来监视唐玄宗,并试图谋害玄宗,然而最终并未得逞。

宫女的职责就是为皇帝和后妃们服务。为了满足主子们安逸奢侈的生活需要,宫女们承担着后宫繁杂的劳动。从唐诗中,我们得以形象地了解到宫女生活的辛劳。诗人王建《宫词一百首》云:“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刚跳完舞的宫女浑身是汗,湿透了云裳,而楼上那些观看表演的人还需要别人搀扶着走下玉梯。诗中又有“每夜停灯熨御衣”一句,可见每天晚上宫中熄灯之后,那些负责皇帝服装的宫女还要熨烫御衣,其辛苦程度可见一斑。除了日常劳作,宫女们还要接受各种教育,她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文化知识、音乐艺术,以及各种技能。

唐代的皇帝十分重视宫女教育,有专门教授宫娥们读书的后宫学校,还有教授乐舞杂技的“内教坊”,所以,唐代宫女们的素质普遍较高。

然而多数宫女都在琐碎枯燥的劳动和压抑孤独的环境中度过一生。在宫中,她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来调节枯燥的生活。

宫女的生活范围被局限在长安宫城的“掖庭”中,除非有特殊任务或者不再当宫女,否则她们不能踏出宫门半步。大部分的宫女都在宫中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中逐渐老去,待到青春逝去、娇颜不再,她们便只能在尼姑庵中与古卷青灯共度余生,或被发配到帝王陵寝侍奉先王,了此残生。

不过,唐代也常有“出宫女”的情况,遇到水旱等自然灾害或者新皇帝即位,常会放出部分宫女。但放宫女数量依皇帝的个人喜好而定,皇帝个人如果同情宫女,就会放得比较多。比如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放得就比较多,玄宗时期放得就比较少。

有些被放出宫的宫女嫁人,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有些回家奉养父母,还有很多无家可归,便流落民间,过着飘零无依的生活。

然而,她们还算是得到了自由。大多数宫女一旦进宫便再未踏出宫门半步,在宫中终其一生,待到香消玉殒之時,便被埋葬在被称为“野狐落”“宫人斜”的宫女墓地。

(摘自“文裁缝新浪博客” 图/游飞扬)

猜你喜欢

宫女后宫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皇帝怎么吃
伤不起的宫女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后宫·真烦传》专题之女帝家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