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承志散文的精神视野

2013-02-19程琳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张承志回民英雄主义

程琳琳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2)

张承志是一个怀着理想主义漫游在精神域野里的行者,他的早期作品中,题材多是描写草原生活,精神的质感来自于大地、民间。之后,他在作品中又开始探索回民生存和真主信仰,把个人理想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在张承志的散文中,不难发现作家广阔又特立独行的精神视野,这集中体现在其浓重的宗教情结、原始质朴的英雄主义情结和清洁精神的倡导三个方面。

张承志散文的宗教情结,主要体现在他散文中强烈的有关批判和反对的内容上宗教关怀的倾向,及其表达方式上所蕴涵的宗教神秘气息。一直以来,张承志都将自己的精神视野定位在文化精英的立场,因而有着严谨的自醒与自觉意识,对于现实社会的物质化、世俗化的倾向也有着认真的思考,进而有着深刻的反驳与批判,最终一步步归结到形而上的宗教关怀。作者的宗教情结首先就体现在他散文内容中对世俗社会、世俗文化以及世俗人生的不认可,激烈地批判和反对这其中的文化、体制、价值观及其相关人群,甚至仇恨。继而,赞美、张扬甚至推广他的宗教价值观和宗教情怀,以期获得一条立新的路径。具体来说,张承志的宗教信仰是对哲合忍耶的信奉。张承志在到达中国北部回民的黄土高原后,他为这些哲合忍耶们的精神信仰所动容,那是凝结了仇恨、反抗、牺牲、忍耐的伟大的信仰,知道哲合忍耶们为了心中的念想,以二百年牺牲不下于50 万人的代价,对反动的清朝统治者进行了顽强的抗击。这是来自母族的苦难的历史,那种忍受苦难的巨大勇气、坦然面对死亡的殉道精神强烈地震撼了张承志,也使他相信这是对哲合忍耶信仰的力量,便义无返顾地加入了信徒们的行列。哲合忍耶是苏菲神秘主义的一支,崇尚天命,强调人在冥思默想中与真主对话,以沾上真主的恩泽,把死后进入天堂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因此,在张承志看来,他将伊斯兰精神理解为一种以牺牲为美、以受难为责任的悲观主义宗教精神。这既是哲合忍耶的血泪发展史上以身殉教的无数故事的写照,更是张承志皈依自己精神信仰过程中的内心发现。

张承志散文的宗教特色,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上的神秘色彩,使他的作品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带着隐秘、神圣、令人敬畏的独特氛围。如在《北庄的雪景》一文中,写有信仰的北庄老人家时,文中写道:“真人不露,他的谈吐举止一如老农,毫无半点锋芒。他的脸庞使人过多久也不能忘却,那是真正的苏莱掩——因纯洁和信仰而带来的美,这种美愈是遇上磨难就愈是强烈”,这是彰显宗教崇拜式地描写。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作者将雪景、地形、人物三者勾连一体,使之呈现出浑然相融的感觉,透露出一种神秘主义气息。

但是,张承志并不能称为真正的教徒,他的行为并没有完全在这个完整的宗教神学体系的约束内,神教教义、教派组织、宗教礼拜,这些他都没有去严格执行,他称自己只是从哲合忍耶“取来血脉”。①这“血脉”是哲合忍耶那种极致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人道精神、底层苦难意识、异端精神,这些构成了张承志所谓信仰的精神内核。他对这些东西的信仰都带有着某些宗教崇拜的意味,也许是巧合,但却极其虔诚,甚至不惜以全部生命为代价。在张承志的思想意识里,“宗教”这个词可以有很多诠释:极致的美、至死不渝的爱、对理想九死不悔的追求等等,金色牧场、九座宫殿、黄泥小屋都曾成为一种“宗教”,他甚至把自己的女儿称作“一种叫法蒂玛的宗教”。②而这些所谓“宗教”,其实都是作者的信仰与执念。

在张承志的散文中,我们还能感受到那来自草原和西北旷野的豪迈,一种最原始质朴的英雄气息。从他充满深情的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崇高和沉郁的感动,这是一种深沉博达的爱,是无畏无惧的勇敢,是英雄的气概。在《荒芜英雄路》中,张承志怀着深沉的情感对英雄娓娓追索,有人称这样的张承志,“是现代社会里与陈腐和虚无作战的又一英雄”,那是一种欲冲破一切的无可抗拒的力量。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抗争都是对正义的崇尚、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崇高境界的景仰。他用自己的作品树立做人的标杆,坚守文学的独特气质,抒写超越世俗观念的道德理想,以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作为文学的使命,以熔铸了崇高理想与道德情操的文学品格影响和鼓舞人心,用血肉深处的赤子情怀感化着蒙昧无知的人们,唤起人们对文明认知,引领人们走进文明。这些无疑都彰显出了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

在众多的表现英雄主义的文学创作中,宗教倾向依然是张承志最突出的表达途经。他试图从日常生活的琐碎和世俗活动的嘈杂中抽离,去感受虚妄却执念的终极意义和终极勇气,以这种类似宗教信仰的方式皈依到自己的精神信仰深处,以警醒在世俗生活中日渐消弭的人性和人心。张承志始终都在寻找一种能够给予承担勇气的精神,寻找一个坚定的英雄群体的内涵,哲合忍耶让张承志看到了全部的希望。

但是张承志却一再强调,他真正要表达的并不是宗教,而是一种人道主义。他要寻找的是一种勇气,一种殉道的英雄主义气节,认为这是一种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张承志借助于哲合忍耶使自己也获得了对于心灵生活的执着,他更加懂得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它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检验历史的标准也只能是出于对人道、人心的关注与坚持。在张承志的作品中,那些对世俗生活极端蔑视的内容,誓与现实社会对抗斗争的精神追求,正是张承志本人及文章英雄主义情结显现的主要方面。

在张承志的文字中,还有一些激进的话语表达,似是要与全世界为敌的姿态,不免偏激,但这恰恰体现出了他的血性与不能容忍,以及他的英雄主义中的刚性。在张承志的眼中,不是所有的作家、知识分子都对这个精神陷落、价值混乱的时代感到不满和难以忍受,很多人对此是麻木无感的。因此,他认为中国需要侠气、热血,需要有英雄的极至,才能唤起所有人的理智和热情,从而挽救时代的沦丧。这些热切的盼望都充满着他的文字,这也是张承志的英雄主义所要达到的目的。“我要用我的篇章反复地为烈士传统招魂,为美的精神制造哪怕是微弱的回声”,正是张承志的心声写实。

此外,在张承志的创作中,还始终贯穿着“清洁的精神”,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在创作前期,由汉语“清洁”词根而派生出“纯洁”、“洁白”、“明净”、“干净”、“清纯”及“明快”等词,张承志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美好的理想、可人的未来、醉心的爱情、神往的骏马、辽阔的草原以及不舍的母爱。而这些内容又都是在描写他的一段美好的人生经历,即那段自由驰骋的骑手生涯。对此,作者用纯洁的词汇表达着纯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到后期,也因他生活境遇的变化,他来到有着伊斯兰宗教信仰的黄土高原,见识了哲合忍耶那浸透了民族不屈的血与屈辱的泪的“清洁精神”,受到了深深的感染。而最初引起张承志关注“清洁”问题,是他发现在这缺水的地方,那些回民却日沐五次地用水。因为,“水,是伊斯兰教净身进入圣域时的精神中介。水又是净身时洗在肉体上不可或缺的物质”。回民把用“纯洁真净的水”来“洗心看成人生切要的目的”,讲求“清洁感”便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久而久之,也便成了他们独有的生存方式了。

伊斯兰教就其本质而言,是系基于洁净的宗教,回民之所以极讲求“清洁感”地生存,是他们的教义要求,“清洁感更是使人得意,好像换了一件浆洗熨硬的雪白衬衫,里面的肉体又刚刚做过宗教洗礼。”同时,他们还有着特殊的“清洁”仪式,体现在沐浴、穿衣、入食上的净,以此为自己争得那份“清洁感”。张承志对“清洁”一词的理解和认识,是对中国回民独有的生存形式及其内隐的只可意会的独特民族心理进行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挖掘并丰富了这个词固有的底蕴和精神内涵,也扩充了该词的语言负载量。他以一个回民作家特有的创作心理、卓越的才能和胆识,为汉语词汇“清洁”添加了新的意解,使其融合进了回族文化的精神核心;而“清洁”在他创作中的派生演变,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位精神漫游者追寻信仰的波折历程,也是发现自我,净化心灵的历程。

“清洁的精神”可以说是张承志精神信仰的支柱,对清洁精神的赞美与推崇与他宗教意义上的认同必然相关,也与中国传统“耻”、“信”、“义”信仰一脉相承。他在《清洁的精神》文章中,详列中国古今史上洁士们的感人故事,就是在颂扬传统的信仰。其笔下的“清洁的精神”并非是挣扎于苦闷中用以激励人的口号,他强调对伊斯兰教清洁本质的更深入更独到的体悟。伊斯兰教本身就是一个清洁的宗教,最根本的就是以清洁的精神、心灵的净化作为支撑自己人生的信念。张承志身处异常现代化的时代,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拜金风潮、科技压迫下的拜物哲学等现代人的精神异化既蔑视,又忧虑。他诠释下的“清洁的精神”也是他认为的可以疗救现代人的途经。同时,这种精神也才能观照出人存活的高贵和尊严。这是张承志精神世界的灵魂,也是他所寻求的理想的价值体系,并相信它能缓释现代人的工具理性,使人成为真正完整、独立的人。

张承志散文的精神视野,是旷达而深邃的,充满了济世救人的英雄情怀。他用文字告诉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物质财富,更需要坚实的心灵。宗教性质的精神结构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精神问题,但宗教精神中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守确实可为缺乏精神依托的当代人提供参考。作家通过深入思考和审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期望能用有着正义的血性之美、情感的朴实之真和底气硬实的英雄气质,以及无畏牺牲、重视心灵纯净的清洁精神,共同构筑起当代人如宗教崇拜一般的精神信仰,为当代人萎靡不振的精神人格寻求一条复苏之路。

注释:

①张承志.绿风土[M].作家出版社,1989.

②张承志.无援的思想[M].华艺出版社,1995.

[1]张承志.绿风土[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

[2]张承志.无援的思想[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5.

[3]张承志.荒芜英雄路[M].上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4]张承志.回民的黄土高原[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5]张承志.在中国信仰——以笔为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张承志.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心灵史卷[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7]马丽蓉.踩在几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张承志回民英雄主义
永恒的英雄主义
张承志与冈林信康的文学关系考论
BOTTOMS UP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张承志:愚公+济公+包公
张承志文学写作的元记忆和元话语
话说回民的老礼儿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萌芽——中共领导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