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特征下中国梦与高校研究生教育主体性发挥的关系探究

2013-02-19吴倩茹伍自强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研究生发展教育

吴倩茹,伍自强

新时代特征下中国梦与高校研究生教育主体性发挥的关系探究

吴倩茹,伍自强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从解析中国梦与高校研究生教育出发,分析了高校研究生教育主体性的发挥,站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角度,在“中国梦”这一鲜明的新时代特征下深入思考中国梦与高校研究生教育主体性发挥的关系,主要从“中国梦”是动力,主体性发挥是途径;“中国梦”是指引,主体性发挥是指导;“中国梦”是目标,主体性发挥是过程;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析。期望这篇文章所研究的内容成为当前一段时期继承和发展高校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话题,并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添油助力。

中国梦;高校研究生教育;主体性发挥;关系探究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一同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在观展的过程中,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大讨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纷纷从自己的行业、职业甚至是个人角度出发审视行业的发展,审视社会的进步,审视自己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圆梦之旅”中所处的位置,所发挥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2]。站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角度,在“中国梦”这一鲜明的新时代特征下深入思考中国梦与高校研究生教育主体性发挥的关系,成为在当前一段时期继承和发展高校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话题。

一、解析中国梦与高校研究生教育

要想梳理好“中国梦”与高校研究生教育主体性发挥之间的关系,必须首先理顺“中国梦”与高校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梦”解析

习主席在谈到“中国梦”的时候曾经深刻指出,“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中国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3]。从“中国梦”的这个本质内涵出发,“中国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国家富强。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为世界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但是从1840年开始,中国开始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在这段历史中,我们曾委曲求全割地求和,也曾分崩离析内战不断。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伟大的国家富强之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更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

其次,民族复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优秀民族之一。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留下过光辉灿烂的印记。实现民族复兴,绝不是要燃烧起激进民族主义的战火,而是要通过各种科学的方法,提高中华儿女的知识文化水平,让中华民族的文明特征为人的精神文明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让中华民族重新以佼佼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其他民族一起成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第三,人民幸福。在中华文明中,幸福团圆是天大的事。追求生活的幸福,是善良勇敢爱好和平的中华儿女由衷的心愿。中华民族历经了一百多年的战乱之苦才终于迎来了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发展良机没有人愿意放弃幸福安宁的生活重回战乱之中,更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的痛苦之上。中国人有自己的幸福,中国人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这就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幸福。

最后,社会和谐。古语有云:“家和万事兴”。在中国文化中,“家”有大小,但是和谐的生活没有大小。一个和谐的社会,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和谐的家庭组成的。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过上和谐安宁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就是中华儿女最大的梦想,这就是所有人的“中国梦”。

(二)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高校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4]。促进和发展高校研究生教育,持续不断推动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学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更能为我国和全世界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学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高素质人才的涌现,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发挥出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不难发现,在高校研究生教育较为薄弱的时候,我国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主要依靠基础教育来实现的,而要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就需要在我国推行高水准的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就是这样的高水准教育。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要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补充进我国的劳动力队伍当中。所以,只有深入推进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使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才能得到有力补充,才能将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势头保持下去。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是:在接受研究生教育之前,我国的大学生们接受的都是以教授既定的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教师根据高校的教育任务目标控制着教育的进度和教学的难度,学生在教育中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所以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性本身就有所欠缺,需要在研究生教育中额外加以引导和激发。可是,目前高校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仍然还是建立在传统的理论培养模式基础上来加以实现的,差异并不明显,这就难以激发高校研究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一来高校研究生教育主体性发挥的动力就明显不足了。

根据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我国高校研究生的教育目标是,通过高校的教育,使得研究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全面了解自己学科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能够掌握开展相关研究的专业知识以及开展相关研究的能力,同时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然而,在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多数高校中,课程设置的比重并不是按照理论和实践教育各占50%的比例设计的,真正与研究专业相关的,能够让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安排学习的选修课程仅仅只占了一小部分,这个比例对于提高高校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和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效果极不明显。虽然大范围的理论教学可能会使高校研究生具有更深厚的理论基础,谈起来头头是道,但却在实际的运用中捉襟见肘,这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教育,导致主体性发挥的缺失。

二、高校研究生教育主体性的发挥

我国学者吴航(2000)在研究中指出,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应当在“哲学上人的主体性问题生发到教育领域内的有关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教育活动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以及“教育系统本身的主体性问题”[6]等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性发挥研究,就是就“教育活动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开展的深入研究。简单说,就是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将接受教育的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和发挥出来。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要对教育主体性理论有准确的认识,对发挥教育主体性的意义有深刻的了解,对发挥教育主体性的方法有准确的掌握。

(一)教育的主体性解析

所谓教育的主体性,就是指教育中存在的,有关于培养和发展接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特性。站在主体性教育的观点来看,教育本身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教育的“施教阶段”;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变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教育的“受教阶段”。教育的主体性,就体现在教育的“受教阶段”当中。

(二)发挥教育主体性的意义

简单地说,发挥教育的主体性,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积极主动的,甚至是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个体。具体到本研究,发挥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性,就是最大限度的调动研究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育,启发和引导高校研究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积极主动成长为具有一定学识能力的,具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的,能够积极主动甚至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的高校研究生[7]。这样的教育,对于高校研究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习的效果,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对于研究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从长远来说,发挥教育的主体性,能够帮助高校研究生培养起终生学习的学习习惯,帮助高校研究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实现高校研究生的终生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非常深远的积极意义。

(三)主体性教育的常见方法

就目前我国学者开展的以发挥教育的主体性为题的学术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来看,能够比较有效地在教育中发挥教育的主体性,并能保证一定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包括我国学者黎世法教授(1998)研创的“六因素单元教学法”[8]、卢仲衡教授(1999)创造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9]以及胥长辰、刘学浩提出的“学导式教学法”[10]等。然而,这些方法并不是针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开展的,所以只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并没有太大的实践价值。高校研究生的教育,应当注重学术的专业性和前沿性,注重学习的效果和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因此,促进高校研究生主体性发挥教育模式,应当是充分尊重高校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的。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三自主”的育人模式,在高校研究生的教育中,采取允许研究生学习计划的制定“自主”,学习生活的管理“自主”以及学习方式的选择“自主”的“三自主”教育模式,充分给予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权,但是又不放松在学习上对于学习效果的要求,从而引导高校研究生在研究中逐渐学会自我学习,逐渐养成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具体说,首先将安排学习计划的自主权交给研究生,让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一来,研究生就会重视起学习的计划安排,就不会出现有些课在不想上的时候偏要上,但是想要学的时候却学不到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其次,将学习生活的管理权放给研究生自己,这样一来,研究生就必须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到平衡,既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生活,就能有效减少只懂理论不会生活的“书呆子”的情况出现;最后,将选择学习方式的自主权交给研究生,让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开展学习,对于提高学习的效果也有非常积极的效果。“三自主”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调动起高校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在学习效果上加以保证,是非常理想的教学方法。

三、“中国梦”与高校研究生教育主体性的发挥的关系

从“中国梦”的实质内涵来看,“中国梦”就是催人上进的精神动力。而教育主体性的发挥,从本质上讲也同样是为高校研究生学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实现“中国梦”和发挥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性,二者之间从本质上讲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一)“中国梦”是动力,主体性发挥是途径

“中国梦”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关乎到民族尊严和民族荣誉的伟大的理想。这个梦想,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具有着无穷的号召力和鼓舞力。在这种号召和鼓舞之下,每一个高校研究生都渴望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之中,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为祖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种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的鼓舞下,高校研究生的学习热情会被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在这种学习热情的鼓励下,这些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就会自觉地从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学识能力入手,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努力充实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扎实进步,从而使得自己拥有可以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以便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报效祖国,成为祖国繁荣和发展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角度出发,实现“中国梦”就是高校研究生努力学充实自己的动力,而发挥高校研究生主体性的教育,就是广大高校研究生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

(二)“中国梦”是指引,主体性发挥是指导

“中国梦”所规划的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是未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是中国各项经济发展、企业进步的大方向。所有中国人都应当站在这个大方向上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只有和祖国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祖国建设者,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学识经验应用到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当中,才能在祖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发挥正能量,起到正作用。而发挥高校研究生主体性的教育,恰恰是鼓励和指导研究生如何将自己的发展目标与祖国的发展目标更好地结合到一起的有益的学术指导。在主体性教育的模式下,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学习,这有助于促进和提高高校研究生的学识能力和经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出能够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实现,能够在国家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最积极的作用。

(三)“中国梦”是目标,主体性发挥是过程

“中国梦”所指代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宏伟的蓝图,是美好的未来,是所有研究生努力学习和进步所要创造的美好未来的伟大目标。要想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全国各族人民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精诚团结、积极进取。发挥高校研究生主体性的教育的开展,是积极的教育改革尝试,对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从“中国梦”设定的伟大目标来看,我国目前在很多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要大量有思想、有素质、有能力的高精尖人才,在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之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仍然要围绕如何为祖国培养更多栋梁之才这个目标做大量的工作,研究和推广发挥高校研究生主体性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为祖国培养更多有思想、有素质、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经过。只有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坚持发挥高校研究生主体性的教育的推广和发展,我国的广大高校才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

(四)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梦”是一个宏伟的梦,不仅包括民族梦,也包括了国家梦、社会梦和个人梦。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角度来看,在民族梦、国家梦、社会梦一致的前提基础下,实现个人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每一个个人梦的实现,最终将会促成民族梦、国家梦、社会梦的早日实现。“中国梦”是全部中国人的梦想,是一个伟大的整体,需要所有中国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个人梦是“中国梦”这个整体中,组成这个整体的细节。个人主体性的发挥,能够促成个人梦的早日实现,最终促进整个“中国梦”的实现。从这个角度出发,在研究生教育中充分唤醒和激发研究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研究生个人梦的实现,更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是说,在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发挥教育的主体性,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共产党宣言》指出,所有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实现每个人的发展是“中国梦”的核心,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中国梦”的本质。[11]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收获的不应该仅仅是梦想成真的喜悦,更应该是每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发展。发挥高校研究生主体性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种,能让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全新的教育方式,推广这样的教育,就是在为“中国梦”的实现添油助力,发展这样的教育,就是促进“中国梦”早日实现的有力举措。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新华网 [N/OL].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30/c_124026690.htm.

[2]新华网,时政论坛: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N/OL].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16349313/1.html.2013-03-24.

[3]新华网,时政论坛:“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N/OL].http://forum. home.news.cn/thread/118901391/1.html.2013-05-03.

[4]礼广成.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与优化[D].沈阳:东北大学,2005:1-3.

[5]高耀明.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4):97.

[6]吴 航.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136.

[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8]黎世法.六因素单元教学法[J].小学教学参考,1998(4):36.

[9]赵雄辉,叶仁波,申建春.自学辅导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访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创立人卢仲衡教授[J].湖南教育,1999(10):26.

[10]张 燕,李小娟.关于学导式教学法的一些思考[J].体育师友,2010(1):7.

[11]新华网,时政论坛:“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N/OL].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16332780/1.html. 2013-03-24.

G643

:A

2095-3046(2013)04-0072-04

2013-05-07

吴倩茹(1990-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研究,E-mail:799946302@qq.com.

猜你喜欢

研究生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