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凝思

2013-02-19任丽平王柳行吉林医药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教务处吉林吉林303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

郑 锴,任丽平,王柳行,王 钰 (吉林医药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教务处,吉林 吉林303)

卫生事业承担着保证卫生安全、预防控制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使命,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具有现代卫生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为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我国从事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的高等院校一直肩负着培养一支符合社会需求的卫生管理人才队伍的任务。为培养优良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必须有科学、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现已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体系,其中以本科教育为主。全国有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机构50余个,其中本科学历教育30余所院校。课程分选修课和必修课,大体分3大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医学模块和管理模块。

公共基础模块主要课程有:政治类课程、高数、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该类课程属于通修类课程,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审美、心理、体质、广博的人文基础知识与现代人基本技能。

医学模块主要课程有:解剖、组胚、病理、生理、生化、药理、医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类;内外妇儿、心电、诊断学等临床医学类;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预防医学类课程。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宽阔的医学知识,为“既懂医学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总目标奠定良好的医学基础。

管理模块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医学史、公共关系学等基础理论课;人力资源管理学、财务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专业课。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卫生管理专业基本技能。

通过三大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有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既包含了教育部规定开设的管理类主要课程,如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等,又包括了医学知识。体现出其专业的特点,并且课程内增加了法律、人文、计算机信息等课程,充分体现卫生管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2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它加速了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的发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不同层次职业化管理队伍建设要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精通管理和法学等知识,并且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必须做到课程设置合理、高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校期间既能了解医学基本知识,又能比较全面地学习卫生管理类课程,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科学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 关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以创新型卫生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构建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新型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具体包括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设置以及素质拓展。

3.1 理论课程设置

在学科建设上,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学科体系,形成医疗卫生、管理学科设置有机结合的学科群;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针对管理模块要整体优化课程,组建三项课程组合,分别为:卫生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组合;卫生管理专业课程组合:卫生管理基本技能课程组合。实现手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出发,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就业方向,按专业方向开设选修课。组建两个方向的课程组合,分别为:医院管理方向;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实现手段:从“宽口径、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出发,加强不同专业方向选修课的设置,加强专题讲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药械监督与管理教学内容上,通过系列讲座、现场考察、学生专题报告,从理论到实践形成有机的融合。

3.2 实践教学设置

巩固、加深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运用手段:社会实践,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加强实习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聘任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把所学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

3.3 素质拓展

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与创业能力。运用手段:有关竞赛、社会实践、技术咨询、助研工作、自主设计性实验。如与当地卫生局结合,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卫生局会有相关的宣传或者调研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接触社会,关爱弱势人群,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学生通过参与选题、调研、分析、报告等全过程项目管理活动,可以提高自身创新和综合管理能力。

另外,开展校园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网络公德教育;结合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课外文化活动,开展创新教育,把学生素质教育融入全过程。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思考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
浅谈管理学
卫生歌
讲卫生
浅谈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卫生事业绩效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