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志敏精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2013-02-19周晓朗王员罗奇清

关键词:方志敏精神

周晓朗,王员,罗奇清

(1.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22;2.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江西南昌 330022)

方志敏精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周晓朗1,王员2,罗奇清2

(1.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22;2.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江西南昌 330022)

清贫、奉献、创新、爱国是方志敏精神的重要内容。其中,清贫是灵魂,奉献是关键,创新是核心,爱国是基本。四个方面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充分挖掘方志敏精神的丰富内涵,并将其运用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方志敏精神;廉政文化

清贫、奉献、创新、爱国是方志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优质的廉政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方志敏精神的丰富内涵,并将其运用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清贫:高校廉政文化的灵魂参照

自古以来,清贫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对为政者的基本道德要求在社会上广为推崇。如包拯、海瑞、于成龙等勤俭耐劳、廉洁奉公、清正爱民的清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方志敏以清贫戒奢,以清贫养德,以清贫励志。清贫是方志敏精神的灵魂。守贫戒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方志敏堪称光辉的典范。

我们党成立以来培养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都包含了艰苦奋斗的内涵。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提出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重要内容的“荣辱观”,这是对目前极少数党员干部生活上奢侈腐败、作风上漂浮不实、意志品质上颓废堕落的一种批判。在当今经济发展的今天,艰苦奋斗的作风要不要?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可以束之高阁。其实,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一种高洁的精神品质,可以抵御各种腐化思想的侵害,有利于保持我们党思想的纯洁、组织的纯洁、干部作风的纯洁。像近年来高校出现的一些腐化堕落分子就是抛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放松了党性锻炼,才一步一步走向腐败的深渊。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弘扬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对于加强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有积极意义。

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可以培养党员干部正确的利益观。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清贫,洁白素朴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1](P166-167)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2]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因为坚持了这一根本宗旨,我们党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征程中,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了,忘记了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他们想方设法“以权谋私”或进行“权力寻租”,扩大自己的不当利益甚至是“非法利益”。因而倡导和弘扬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利益观教育,可以引领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践行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性质。

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可以培养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廉政作风。方志敏在《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地,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1](P163)艰苦奋斗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是一个政党、国家乃至民族勇立世界潮头的保证。艰苦奋斗是崇尚节俭、吃苦耐劳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党员干部不会走向腐败的深渊,而艰苦奋斗观念淡薄的人,则很容易跌入腐败的泥潭。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多次强调,“务必使全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P1438)他警告全党要汲取李自成进北京后因享乐而失败的教训:失去艰苦奋斗的精神,搞享乐主义,大至一个政权,小至一个人,很容易腐化变质。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邓小平告诫全党:“应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4](P290)在新时期,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再一次证明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行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新风,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反对“四风”,更是印证了艰苦奋斗的当代价值。历史证明:党员领导干部一刻也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丢掉了它,就是丢掉了拒腐防变的武器,就可能会走向腐败的深渊。因此必须利用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对高校党员干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使他们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塑造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

发扬方志敏的清贫精神,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这种浮躁之风不可避免地侵扰着高校这座象牙塔。高校本是学术的殿堂,高校教师应具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但目前的浮躁之风使得高校存在教师论文剽窃、学术造假之风愈演愈烈,学术成果泡沫化异常严重,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倡导方志敏的清贫精神,使高校教师能忍受“清贫”,静下心来,稳住心神,不为外界所扰,不为利益所惑,安安静静地做学问,踏踏实实出成果。

二、奉献:高校廉政文化的关键内容

奉献是方志敏精神的基石。方志敏一生,无处不闪耀着奉献精神的光辉。为了党的事业,能舍弃一切;为了可爱的中国,献出了赤子之心;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从农民运动到开展土地革命,开创革命根据地,方志敏含辛茹苦,奉献的是对事业的执着以及革命家的胆略智慧。在闽浙赣苏区时期,他顾全大局,为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奉献出了自己亲手创建的红十军;为解中央苏区经济困难,他和自己的同志进一步节省各项开支,持续数年将积累的资金上交中央;1934年11月,他临危受命担任红十军团政委,率中央抗日先遣队离开赣东北向敌人的腹地挺进;当所率的大队人马陷入敌军重围而自己已过封锁线时,他仍然不顾战友的劝阻,重又冲入包围圈去尽力解救大部人马……方志敏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一次次将生的希望让给同志和战友,而将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在他的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闽浙赣根据地的人民军队走上了北上抗日的先遣之路,为牵制敌人、保存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作出了最彻底最无私的奉献。[5]

方志敏的奉献精神可以教育高校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观就是关于权力的来源、性质、用途的观点。正确运用权力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们赋予的,只要干部滥用权力,人民可以随时将权力收回。但是长期以来,不少干部并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他们看来,他们手中的权力是来自上级领导的赏识,或是用自己的政绩,或是用自己的能力换来的,等等。这些错误的权力观,是导致腐败高发的思想根源。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方志敏的奉献精神教育,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本质,真正明白人民才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通过方志敏的奉献精神教育,使党员干部增强奉献意识,带头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方志敏所讲的“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能舍弃一切。”江泽民同志说过:“作为共产党员,应该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们利益、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努力成为一个有高尚追求的人。”[6](P422)如果一个党员干部真正奉行方志敏的奉献精神,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他就能做到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同样能成为一个有高尚追求的人。

方志敏的奉献精神可以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目前,高校教师队伍道德状况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由于受社会腐败亚文化、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师德理想的迷失。有的教师注重物质利益,有的教师在学术上急功近利,存在道德理想的缺失。二是传统师德规范没有很好地继承,新的师德准则又还没有形成。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价值冲突影响着教师的日常生活,使教师很难静下心来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三是行为失范。少数教师缺乏责任心,敬业奉献精神受到“物质利益至上”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出现学术道德行为不端;有的为了评职称、晋级不惜抄袭剽窃他人著作,有的虚构实验数据,凭空捏造科研项目,骗取奖励;有的教师不规范使用学术权力,在学术活动中以学阀自居,不尊重同行、学风不民主,有的甚至压制学术自由等。加强方志敏的奉献精神教育,可以使广大教师增强奉献意识,做学高为师的楷模,身正为范的榜样,为人师表的典范,进而推动学校师德师风的改善。

三、创新:高校廉政文化的核心策略

创新是方志敏精神的核心。方志敏为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中包括他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及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自己的睿智和勇气,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用前所未有的新方法去解决重大问题,使革命根据地到处充满了活跃的创造。这种创造所蕴含的创新精神,是引领国家与民族进步的主要力量,是世界的主要竞争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缺乏创新精神必将在这个激烈的竞争社会中遭到淘汰。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6](P537)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将创新贯穿于全过程。纵观近年来高校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虽然搞得形式多样、大张旗鼓、影响很大,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起到太多的实际效果。比如,近年来高校在基建、采购、招生以及学术领域频频出现的腐败案件就是很好的例证。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什么在高校会频频发生?廉政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缺乏效果是重要原因。

方志敏的创新精神可以让我们找到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途径。经验告诉我们,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要使用常规的工作办法,又要开动脑筋,打开思路,勇于开拓,勇于创新。要实现高校廉政文化的创新,就必须把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两个基本问题。为此,首先要对高校现实廉政文化现状进行调查,然后对应建设的廉政文化进行结构分析,进而确定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要找到实现廉政文化目标的“桥”和“路”,构建科学、有效的实现路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廉政文化建设从理想走向现实。比如党内巡视制度的产生是监督制度改革的一大成果,对反腐败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7]这项制度不仅有历史经验可循,而且还与我国的文化传统非常兼容,构建了很好的反腐败工作机制,所以效果很好。

方志敏的创新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软力量作用。廉政文化作为一种软力量,就是要通过文化的力量使干部、教师认识并接受廉政文化诸观念要素,并以其为内容在思想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廉政行为标准,从而在价值判断、选择、取向等方面采取与廉政文化价值观相一致的社会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需要创新精神,使各项廉政制度的出台能与大学文化有机融合,从而发挥巨大的威力。目前有很多制度都是从外国移植过来的,比如财产申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且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形同虚设。究其原因,这些制度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没有完全融合。因为,文化背景是制度运行和展开的基本条件,任何制度要取得一定的合法性和社会性,最重要的基础是来自于人们心灵的、在文化层面上的认同、遵守和推崇。正如卢梭所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它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8]同时,当某一廉政制度与其生长的廉政文化环境趋于一致时,就更能够促进该制度的完善,保证该制度被自觉遵守和执行。因此,我们要用创新的精神,加强高校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干部选任、人事招聘、招生收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科研管理等管理制度,使之体现的廉政文化精神与我国的文化背景相融合,适应我国国情,更容易实施,更容易堵塞漏洞,有利于推进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四、爱国:高校廉政文化的基本旨归

爱国是方志敏精神的根本。方志敏的爱国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沃土,体现在以抗日救国为中心的革命斗争。他把拯救、复兴中华民族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升华,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和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为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值得深入借鉴。

方志敏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提高党员的理想信念。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1](P142-143)这就是为了民族的解放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信念,任何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祖国付出一切。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把理想信念作为自己人生的航向和精神动力,党员干部更是如此。邓小平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4](P156)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条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抱负,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了共产主义信念。但是,自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成执政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使得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许多新变化,导致部分人理想信念的动摇。目前在高校中之所以出现腐败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对党员干部来说,理想信念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激励着我们为着自己的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发扬方志敏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使高校师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的倡导者、实践者与推动者。

方志敏的爱国精神可以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目前高校中有少数党员没有党的观念,没有党员意识,入党动机不纯。甚至有些党员教师在课堂上对党说三道四,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语,直接误导学生的思想。而一些学生则存在入党功利化倾向,加入党组织不是为了献身党的事业,而是为了个人今后的升造与就业;有些学生党员毕业后长时间不与党组织联系,不过组织生活,不交党费;等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也可以用方志敏的爱国精神加以引导。因为方志敏的爱国精神与爱党具有高度的内在的一致性,正如方志敏所说:“我们是共产党员,当然都抱着积极奋斗的人生观,绝不是厌世主义者,绝不诅咒人生,憎恶人生,而且愿意得脱牢狱,再为党工作。但是,我们绝不是偷生怕死的人,我们为革命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1](P103)同时他还谈到:“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1](P24)”因此,我们要发扬方志敏这种矢志不渝对党忠诚的精神,在全校进行党员意识教育与党性教育,使广大师生党员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兴党,增强党性观念,自觉维护党的纯洁,勇于献身党的教育事业。

[1]方志敏.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009/06/t20100906-21792785-1.shtm l.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613527.htm l[EB/OL].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田湘波.建立巡视制度的合理性及其启示[J].廉政文化研究,2012(2).

[8]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00072291/1.htm l[EB/OL].

Fang Zhim in Spirit:Valuable Resources for Honest Government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XIAO-lang1,WANG YUAN2,LUO Qi-qing2
(1.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2.Jiangxi Provincial Center for HGC Studies,Nanchang 330022,China)

Honest poverty,dedication,innovation and patriotism are key respects of Fang Zhimin Spirit.Honest poverty makes up its soul,dedication its kernel,innovation its core,and patriotism its basis.The four respects form an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ly-enriching unit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s to explore the abundance of Fang Zhimin Spirit and then apply it into HGC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The spirit of Fang Zhimin;honest government culture

G711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3.06.004

1674-8107(2013)06-0022-05

(责任编辑:曾琼芳)

2013-09-17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省廉政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1DJ03);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度招标项目“江西红色文化中的廉政思想研究”。

1.周晓朗(1957-),男,江西广丰人,教授,主要从事思政与廉政理论研究。2.王员(1965-),男,江西泰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政与廉政理论研究。3.罗奇清(1979-),男,江西泰和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论与廉政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方志敏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甘守清贫的方志敏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拿出精神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