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与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以浙江温州为例
2013-02-18任映红
■任映红
世界文明史表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崛起。世界各国的竞争,最后都将表现在文化竞争上。没有文化支撑的经济发展是不稳固的。文化自觉也是一种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科学发展观在密切跟踪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变革传统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注经济社会民生问题的背后,蕴涵着一种哲学上的内在动因,那就是文化自觉。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崛起,决策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人民大众也要有基本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既有深切的理论关怀,又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意义在于它能解决人类发展转型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我们做到“胸中有数”,防止发展陷入迷途。诚如毛泽东所说:“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3](P947)文化自觉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活水源头,能不断引领社会前进。文化自觉为文化认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民营企业在转变发展理念、选择发展模式时,文化自觉体现得最为充分,因为发展历程已反复证明,科学发展才是正途。民营企业30多年风雨征程,进入新时期,在转变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促进转型升级、推进品牌建设等方面成效卓著,是因为科学发展的价值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在发展的新时期,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适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更高层次的文化自觉。
一、文化自觉: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内在动因
科学发展源于文化自觉,科学发展离不开文化自觉这一内在动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和建立现代文明国家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发展观有着丰富和深刻的的文化内涵,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人性化的发展观,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文化自觉促使我们审视和调整传统发展模式
文化自觉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它常常来自危机或灾难之后的深刻反思。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人在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命情感认同和共同意志,基于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战略思考。这种思考中就包含着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反思,包括对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和发展价值等各种发展要素的自我调整和质的升华,对社会深层的制度设计,对我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认知以及责任的勇敢担当。
自觉的反面是盲目,盲目追求GDP的量的增加。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看,随着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不断释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积聚的诸多矛盾也开始凸现,如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社会代价和环境代价日益严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挑战传统的发展模式,更制约着中国的未来发展。反思和超越传统发展观,就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
从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看,30多年来,温州民营经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创下多个全国“第一”,但也出现了诸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如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出现大面积的“诚信危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低、小、散;家族制企业管理中人本理念缺失;“候鸟心态”使资源环境遭到破坏,等等。发展的不科学使温州民营经济遭遇一系列曲折坎坷。在痛定思痛、自我否定、自我反省后,温州民营企业开始对科学发展有了源自内心的强烈渴求,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温州民营企业通过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转变管理模式、担当社会责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虽然遭遇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也能率先走出低谷,实现转型升级和推进科学发展,为全国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文化自觉促使我们审慎地吸收借鉴西方文明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范围内关于发展理论的高度概括、提炼和发展,吸收借鉴了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从二战后到现在半个多世纪发展上的经验教训,反思这些国家从经济增长发展论到综合发展论、从增长极限论到可持续发展论的理论与实践变化轨迹,吸收借鉴了关于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发展目标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社会与自然必须协调等诸多启示。文化自觉能让我们在借鉴西方文明成果时,以合乎中国国情为选择标准寻找最适合我们的制度原则。文化自觉能让我们在无论借鉴了多少西方的先进技术、物质文明和制度理性后,还可以保证我们的生存根基、精神家园、灵魂守护仍然是中华文化。因此,我们要对自然和社会以及各种现象进行深刻文化反思,通过提升文化自觉来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搜索,范围主要包括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教材和论文集,以及刊载于国内外权威期刊的论文,以“跑步运动”“马拉松”“社会认同”“自我认同”等为关键词检索到669篇相关文献,并从这些资料中搜集了与本文相关的高被引文献32篇,认为相较于宏观功能论将某一结构体置于社会整体中去研究其功能,微观互动论强调深入互动情境分析主体的需求及主体对意义的建构[2],也就是说主体的内在需求才是跑步运动兴起的真正动因。
二、科学发展:民营企业文化自觉的理性选择
科学发展观是执政党的理论自觉,现在正逐渐成为民营企业的文化自觉。温州民营企业经历了30多年的曲折历程,从快速成长的实践中体验科学发展的真理价值,唤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生性需求。这种需求不是外力强加的,它是民营企业家内在的理性自觉,是不断反思社会存在的结果,是一种内源动力。
进入新时期,民营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的价值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一)创新发展理念,增强企业活力
科学发展要求创新发展理念。温州民营企业敢为人先,勇于变革,在产权制度、产业组织、市场机制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因而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温州民营企业从家庭企业到股份合作制、公司制、企业集团,从专业市场到营销网络的构建,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资本经营、虚拟经营,从竞争性领域到国有垄断领域,通过各种创新而获得发展和提升,全面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时,温州知名的民营企业凭借新思维、新形象、新模式、新政策、新产品,率先转型突围,成为浙江省转型升级的典范。
(二)破解发展难题,促进转型升级
众所周知,温州民营企业的前身是家庭作坊、农村专业户,虽然分工细致、价格低廉、经营灵活,但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低小散”格局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品质和效益。温州如何破解这一发展难题呢?
在政府层面上,加快职能转变,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着力改造传统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将一批老的工业小区进行“腾笼换鸟”,实行引资、引智嫁接,延长产业链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化工业化道路。
在企业层面不断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一是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企业之间通过大公司与中小企业的控股、参股和契约合同的等多种形式紧密联合在一起,以强势企业带动弱小企业的群体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规模经济、企业集团,抱团出击,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二是从产业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型。通过优化重组,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本运营,充分发挥资源的最佳效益。如温州卓越的制造企业探索成立集资本营运、品牌营运、产业营运为一体的大型民营集团,成为优秀的投资控股集团,资本的良性运作使企业成功战胜金融危机,实现了“弯道超车”。三是由“企业经营”向“经营企业”转型。企业经营往往是经营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企业则包括经营团队、资产、品牌,能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不少大型企业集团已成功实现由“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由“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型;由“传统电气制造业”向“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的转型;由“企业经营”向“经营企业”转型。四是由国内发展向国际化转型。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引入跨国品牌企业,通过合资、嫁接等“民外合壁”的形式,引资、引智、引管理、引人才,切实改造和提升现有产业。企业积极“走出去”,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从单打独斗到结盟联合、收购国外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从出口贸易到境外设厂、建立销售公司、生产基地、研发机构等多种国际化的方式,积极融入国际化大潮中。温州民营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不但通过证券交易这个平台打开了美国市场,而且在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营销模式、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注重合资合作引进国际人才等方面都有创新做法。
在民间组织层面,温州数量众多的民间组织,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如大胆冲破传统体制的禁锢,于2010年6月成立了浙江省首家股权运营中心——温州市股权营运中心有限公司,实现未上市公司的股份转让,为民间资本和未上市公司股份搭建对接桥梁,为庞大的温州民间资本打开了一道新的、科学而安全的投资大门。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由温州始发的中国金融改革以“雷霆之势”延展全国。目前,已有3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挂牌开业。“全国首创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开业5个月来,共借出登记1244笔,金额9.4亿元。”[4]温州金融改革广场筹划运作,给民间资本带去多重惊喜,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三)培育诚信精神,推进品牌建设
诚信是企业生存之本,这是温州民营企业用血与泪总结出来的真谛。20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上商品的匮乏,让刚刚洗脚上田的灵活敏锐的温州人抓住商机。短期利益的诱惑、监管的缺位使民营企业忽略了社会诚信,也无暇顾及城市形象,“温州货”成了“假冒骗”的代名词,大面积的“信用危机”几乎葬送了民营经济的前途。在经历耻辱、痛苦后,温州民营经济开始觉醒、反思,进行第二次创业。1993年,温州在全国率先实施“质量立市”战略,着力推进质量品牌建设;2002年,政府、企业和社会合力推进“信用温州”建设。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温州走出了一条“质量立市、名牌兴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建成了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34个全国性的生产基地,有中国驰名商标43个,36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荣获“中国十大品牌之都”称号。温州以刻骨铭心的“血的教训”演绎出“凤凰涅磐”式的传奇经历。
我们观察社会现象、处理现实问题,都要从文化层面去考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离开信用精神,经济和社会发展没有前途;民营企业要基业常青、立足长远,必须在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品牌质量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特别是信用建设,这也是一种文化自觉。温州民营企业风雨兼程30多年,在历经不按科学发展观办事的种种磨难挫折之后,逐步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体现高度人文关怀、厚重社会使命的文化自觉,对执政党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也在不断加深。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对科学发展观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正是这种文化自觉把转型升级纳入到创造的轨道上,推动浙江民营企业战胜金融危机,获得转型升级和自主发展。
三、提升文化自觉:推进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创新路径
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数量为全国之首,温州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更是遍地开花。据2009年温州市工商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温州民营企业平均寿命10.99年,99%的现存企业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如何使广大中小企业都能自觉转型升级、优化内部管理、强化环保意识、担当社会责任、推进可持续发展呢?这就需要科学发展观来引领,以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文化自觉和坚定性。
(一)加强文化引领,永葆基业常青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温州率先将民营企业纳入其中,将最具中国政治色彩的党建工作有机融进经济发展轨道。3390个建立党组织的民营企业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企业经营目标相结合,创新学习载体,追求学习实效,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形似草根不山寨;戒虚唯实求发展,转型升级见成效;以人为本重关怀,普通员工得实惠。科学发展观在温州民营企业的创新实践,不仅使企业走出金融危机,经济转型升级态势良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唤起、强化和提升了民营企业特别是数量众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进科学发展的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力是企业基业常青、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是一种远见卓识。我们注意到,温州一些著名的企业家、决策者无一例外地重视企业党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他们往往都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设计者、宣传者和身体力行者。温州大型知名企业文化中,渗透着企业家的战略理想、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与气度风范。在这些企业中,企业家的“文化自觉”和企业高管与员工的“文化自觉”高度结合,企业文化中的科学发展理念为管理层、广大员工所信奉和实践,成为企业上下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形成“人企合一”的境界,企业文化营造出内和外顺的运行环境,其共同价值观“落地生根”并转化为企业的经营实绩。
民营企业党组织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重任。企业党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将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有机统一,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精神紧密融合,努力建设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和谐创新、有效管用的企业文化,并将其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实践中去,在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力、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升推进科学发展的文化自觉。当千千万万个民营企业家把文化与使命作为企业目标的时候,企业就能茁壮成长,财富与创造力也会不断涌流;当中小民营企业从我国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沃土中汲取养料、化为内功时,企业就能健康发展。
(二)立足以人为本,转变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不是古代民本思想的照搬,也不是西方人本思想的平移,它是对中西文化的“人的尊严”、“人是目的”这两大精神遗产的继承和升华,天然地蕴含着自由平等意识、民主法治社会、人有尊严地生存与发展的诉求。
温州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制,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天然地存在着家长制、自闭排外、唯利是图、轻视企业文化等弊病,这些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也无一例外地品尝过劳资纠纷频繁、员工忠诚度差、“民工荒”的苦果。
通过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开始得到民营企业主的认同。他们开始努力转变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把企业长远目标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做到心里装着员工。其做法有:一是刚柔并济,寓有形于无形,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体贴人、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二是注意改善员工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营造一种浓厚的人情味;三是爱才惜才,人尽其才,以优厚或实惠的待遇吸引人,以人本管理制度保障人,以共同价值观和真挚感情留住人,以合适的、能充分施展才能的岗位吸引人;四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地方政府有关爱民工的“和馨行动”,企业充当“娘家人”角色,保护员工权益不受外界侵扰;五是完善优秀员工的激励机制,有奖金、出国游、小汽车、股权奖励等多种形式;六是注重员工的素质技能培养,倾力打造没有围墙的企业大学、学习型企业,把员工培养成企业百年基业的中坚力量。一些知名企业出资数千万打造职工温馨社区、安心公寓;所有员工都持有企业股份,各类保险齐全;首推内部退休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方位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待遇,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这些举措成为企业实现劳资和谐双赢、健康快速发展的秘决。
“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只是标识、口号,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民营企业以人性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现阶段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进一步强化对科学发展的认同,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有利于每一个员工心情舒畅地去施展自身才华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氛围,使更多员工在创业的激情中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三)注重节能减排,勇担社会责任
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企业注重节能减排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但是,长期以来,温州数量众多、遍地开花的中小企业不按科学发展观办事,能源浪费和超标排放现象并存,企业是最大的污染排放源,是整治的老大难。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科学发展,必须提升民营企业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从政府层面看,当前,温州的节能减排降耗面临着生产、生活用能快速增长和节能空间相对缩小的双重压力,污染减排面临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新老环境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双重挑战,节能减排依然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州开始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规。
从企业自身看,目前,温州的大型企业能把节能减排作为社会责任、生态追求、共同价值取向,重视在节能减排中的投入,成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环境友好的楷模企业;不少中型企业积极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实现资源的多次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一些重污染的制革业、电镀行业也开始了自我整治行动。这些做法和经验对广大中小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总之,“文化自觉不是要提供一套锦囊妙计,而是一个边走边设的时代路标,是一种指向和态度,提醒我们慎重前行,为应对内外危机作一种持续的精神准备。文化自觉需要见识、勇气和道德追求,需要正视冲突、斗争与毁灭”[5]。由于文化自觉体现在执政治国理念和国家发展战略上,体现在人们对传统的反思、现实问题的破解和未来发展规律的把握上,体现在人的素质、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上,因而,文化自觉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全面进步,都有着巨大作用。在发展的新时期,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适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自觉,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同时,通过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唤起、带动和强化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更为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1]费孝通.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文艺研究,1999,(1).
[2]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金改半年,温州发生了什么?[N].温州日报.2012-09-28.
[5]王文兵,孙大鹏.论文化自觉的时代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