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嬗变

2013-02-18钟舟海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造词李刚造字

钟舟海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江西赣州341000)

网络语言的勃兴虽然只有短短不到20 年时间[1],但其发展速度之迅猛、发展形态之纷繁,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对于这一新兴事物,语言学界给予了适时关注,产生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2]。

笔者认为, 要对网络语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就应将网络语言视为一种“社会方言”,承认并研究这种特殊“方言”的内在语言体系和特征,从而才能获得系统的而非零散的认知。

社会方言指的是在某一社会团体,社会阶层或次文化群中被使用的语言。 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 政治信仰、 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的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3]。 显然,网络语言首先是某种自然语言(如汉语)的一个分支;其次,网络语言是特定社会群体(统称为“网民”)在特定领域(网络环境下)中使用的语言,所以它确实具备社会方言的属性。

既然网络语言可以视为一种特殊意义的社会方言,那么它就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特征和语言体系。因此,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不外乎是要研究其字、词、句、篇等语言要素的特征而已。 也只有从字、词、句、篇等方面入手,才能获得对网络语言的真正了解。

一、网络造字:标新立异的叛逆者

很长时间以来, 网络语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另类。这不好说到底是缺点还是优点,但至少是“特点”。其实这也很正常——如果网络语言没有自己的特殊形态和标志,它又何以有别于社会正常语言呢? 所以,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形态特征,甚至为了实现与众不同,它不惜颠覆常规、悖逆传统、刻意求新、苦心求异。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用字——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造字”。

1. 网络用字的主要形式。 归纳起来,网络用字的常见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①重新利用古汉语中的生僻字、异体字。 例如号称“21 世纪最牛汉字”的“囧” 字, 以及同样风行一时的“槑”、“烎”、“氼”、“嘂”、“兲”等等,这些古汉字被那些有文化的网民从故纸堆里挖掘出来重见天日,不过它们大多有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不再表示其古代的意思。 例如“槑”字,在古汉语中是个象形字,是“梅”的异体字;而在今天的网络语言中,它俨然成了一个“会意字”——取其两个“呆”字并列,表示比单用一个“呆”字程度更深的“呆”,可谓匠心独具、妙趣横生。②使用方言中的某些特殊字。例如“嫑”、“嘦”,分别是某些方言中“不要”和“只要”的合音字,读音分别为biáo和jiào,网民们取其书写形式的特殊性,用以另类地表达“不要”和“只要”的意思。 又如“圐圙”,出自蒙古语,又音译为“库伦”,但网民使用这两个字,无非是取其“四方八面”之意而已。③使用记录方言读音的汉字。 即用汉语普通话里的字,来记录一些方言发音的字。 例如将“我”写成“额”,是陕西一带的发音;将“人”写成“银”,记录的是东北的读音;将“飞机”写成“灰机”,将“泪流满面”写成“内牛满面”,分别调侃的是那些“h、f 不分”和“n、l 不分”的人士;“木有” 就是“没有”,是山西、山东、河南、宁夏、甘肃、河北等地方言发音。 ④其它谐音或记音字。 例如,故意模拟童言童语,用“东东”代替“东西”、“怕怕”代替“怕”等;故意谐音调侃他人的,如将“楼主”写成“楼猪”;故意写错别字以便谐近另外一个事物(词语)的,如“童鞋”表示“同学”、“喜欢”写成“稀饭”等等。⑤使用谐音的数字。如“886”表示“拜拜喽”、“5555”表示“呜呜呜呜”、“7456”表示“气死我了”等。 ⑥使用缩略表意的拉丁字母字。 例如“BT”表示“变态”,“NC”表示“脑残”,“RT”就是“如题”等;当然,有时也可将数字与字母组合使用,如“3Q”表示thank you。 ⑦使用其它外语(如日语)字符。 如常用日文的“の”表示汉语的“之”。⑧使用几何线条或符号。 例如用“↓”表示“下”或者“吓”。⑨创造火星文。 这堪称网络造字的巅峰之作,下文将详细探讨。

2.网络造字的极致:火星文。 (1)火星文的含义。火星文,意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怎么看都像是乱码或打错的字,用法也不同于汉字那么规范,从字面上难以了解。 据考证,“火星文”起源于中国台湾地区。 一些上网族最初为了打字方便,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达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 很快,一些台湾网友觉得这种文字另类醒目,便把这种输入方式发扬光大。 随着这一潮流进入大陆,一部分网友开始延续这种独特的文字, 并自创了适合简体中文发挥的输入方式,比如“劳エ”(老公)、“侽喷叐”(男朋友)、“蒶ロ耐”(很可爱)、“伱傃谁”(你是谁)等。当使用人群和新生词组形成一定规模后,出现了一些热衷软件开发的网络高手制作出“火星文”专用软件,在网上流行的有“大黑鱼”、“我爱火星文”等软件。 转换软件的出现使得“火星文”大行其道,受到以90 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的热捧[4]。

(2)火星文造字的基本方法[5]。①增加或变换偏旁部首。 即使用新的部首去取代规范汉字的部首,来使文字“火星化”。这是“火星文”造字的主要方式方法。 以某个90 后大学生班级QQ 群的“群公告”为例,它写道:莈洧仳莪們哽閃煷啲圊椿,莈洧仳莪們哽絢麗啲囚苼……上面这行字,除个别使用繁体者之外,其余全部采用“增加或变换偏旁”的方法造字。 对于这些字眼,“认字认半边”恐怕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了。②使用相应的繁体字。此法较为简单,如寿—壽、贡—貢、压—壓、戏—戱等。兹不赘言。③对规范汉字进行适度的笔画变形。有些常用字在转化过程中, 把重点放在了与原字字形相近的转化上。 如:子—ふ、之—と、彡(shān)—三、冈—罓(wǎng)、节—兯、片—爿(pián)。有些字还将现代汉字的古体字引入到了“火星文字” 里, 如:本—夲(tāo)等。

(3)火星文造字的基本原则。 ①只加不减的原则。 也就是说,在对规范汉字进行“火星化”的过程中, 一般只见在原汉字基础上添加部首或部件,却鲜见有在原有汉字基础上减去字身部分的。 “火星文字”中汉字加上偏旁部首后,一般都比较生僻、晦涩,不易被人接受和共知。 “火星文字”的这个造字思路表面上刻意违背了“尊崇简便”的交际原则,但是人们在运用时利用了汉字“读半边”尊崇简单的特性,实质上却“误打误撞”地搞懂了发话者的言语意味。 火星文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只加不减的原则,利用了交际的一些默认原则“画蛇添足”地既表达了交际意思,又达到了另类、神秘的特点。②形义优于声音的原则。 “火星文”流行于网络上,它交际的方式也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它要以“看”为主,而在“看”的过程中,对字形的要求要直观。 因此,一个火星文字我们即使弄不懂它的读音也没关系,只要“视而可识、察而见义”,能心领神会就够了。 如:乙—乁、乡—芗、卧—臥、霸—覇等,虽然读音不见得知道,但能理解其字义就足够了。

(4)火星文的发展前景。 网络语言一般的特点是简单快捷、言简义丰、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和丰富,而“火星文” 的出现却似乎违背了这样一个特点。“火星文”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追求新异而明显有刻意“画蛇添足”之嫌,它的出现主要不是为了交际而是求新、求异,为了体现一种个性。然而它忽略了语言本身的核心价值——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样一种工具的性质就要求它自身应该简单、 简便,这样才有更多的人来使用它、传承它。 然而它却在简化汉字的基础上变化成了繁琐的字形,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在质疑汉字简化方案,有“倒行逆施”之嫌。此外,火星文还有“造字过程缺乏系统性”、“造字过程缺乏统一性”以及“独立性差”等内在缺陷[5],所以笔者并不看好“火星文”的发展前景。随着幼稚网民的日渐成熟,以及网民“喜新厌旧”心理的影响,火星文终究难免成为“昨日黄花”。

二、网络造词:流行元素的驱动者

“字”只不过是语言的一种视觉符号,“词”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网络语言的特征更多的要靠它的词汇系统来得以体现。网络词语恰恰是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与“流行”、“时尚”、“热点”密切相关,既是流行文化的风向标,又是时尚元素的驱动者。 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网络词语犹如流星不断划过天际,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1.网络词语的类型和特征。 网络词语是一个较为庞大的词汇系统,广义的网络词语包括了“网络技术专业术语”, 但通常人们只关注狭义的网络词语,即网民在网络交际环境下所使用的一些具有特殊风格、特殊意义的词语。大致包含如下几种:①网络论坛用语。 这是网络词语的最早发祥地,也是最具网络特色的词语。例如BBS、、斑竹(版主)、楼主、沙发、板凳、置顶、盖楼、拍砖、灌水、顶、踩、围观、膜拜、路过、手贱、鉴定完毕、兰州烧饼(楼主傻逼)、柳州奶茶(楼主脑残)、楼下木有小鸡鸡、楼主太监了……,这些论坛常用术语看起来就像社会方言中的“江湖黑话”,不是经常混迹于网络论坛者,恐怕很难真正了解这些术语的所指。②网络热点词语。 即网民为社会公众人物或社会焦点事件施以特殊称呼而专门创造的词语。这是网络词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网络词语的流行性特征。 这类词语如:超女、快男、范跑跑、郭跳跳、周老虎、酱油男、小月月、凤姐、犀利哥;打酱油、俯卧撑、艳照门、心神不宁、可乐男孩、猪坚强、楼脆脆、真维斯楼、“盐慌”子孙、大“核”民族等。 不仅可以造词,网民们甚至尝试着“成语新编”,造起了成语。如:三鹿奶粉事件,造成不少婴幼儿身体出现问题,民众对食品安全事件再度紧张。传统成语的“鹿死谁手”被网友改成“谁死鹿手”;此外还有谐音改造而成的“网事无忧”、“E 网情深”、“勤捞致富”、“娇身冠养”等。对于社会公众人物和社会焦点事件,如果只是从既有的规范语言中挑选词语来表述,那就不能体现网络词语的特色和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网民们是不会甘于平庸的,他们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因而创造性地使用更为别致的语言就在所难免了。③网络翻新词语。 即网民们为标新立异、彰显个性而创造性地“旧词新用”或“别解他用”而产生的词语。这类词语如:盒饭、玉米、凉粉、花生、钢丝、糖高宗、蒜你狠、姜你军、白骨精、武大郎、无知少女、居里夫人等。其中,白骨精是指“白领、骨干、精英”,无知少女是指“无党派、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居里夫人指的是“居住在家里的女人”,又称“宅女”。 这些似曾相识的词语,在网络中往往有着新的、特殊的含义,它的网络词义体现出了网民们的创造性和幽默感。

2.网络造词的思路和方法。 ①修辞造词是网络造词的主要手法。从以上所列举的网络词语的类型不难看出,网络造词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各种修辞手段,使大众日常词汇“为我所用”,成为网络新词的造词材料。 这些修辞方法包括:仿拟、托形[6]、别解、缩略、谐音、飞白、夸张、双关等,有时单用其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有时则混合使用几种。在网络平台上,网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活甚至有些超常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将原本沉默的网络屏幕演绎得表情丰富,情味十足,风趣幽默,愉快舒畅。 虽然这些修辞方式不同程度地被变异使用了,但毕竟“万变不离其宗”,其中的“合理内核”并未丧失,因此还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②系列化、批量化、罐装化[7]造词是网络造词的重要形式。 一般说来,网络词语的“始作俑者”在最初创造或使用该词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这些词语的创造和使用虽然具有很大偶然性和随意性,但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一定的条件和机遇,少数人的语用行为可能会得到广大网民的广泛认同,形成人人竞相使用的格局,这不仅促成了一个又一个网络词语的流行,更会在一定时期内促成一批又一批造词原理相类似词语的产生。例如,“博客”一词风靡中国之后,“印客”、“试客”、“拼客”、“换客”、“晒客”、“账客”、“播客”、“拍客”、“维客”等词语竞相登场,“客”字俨然成为一个新的“潜词素”。同样具有“潜词素”性质的还有“×族”、“×奴”、“×门”、“被××”、“×二代”等。有时,系列化、批量化造词不是表现为使用相同的词素,而是表现为相同的构词法或者说沿用某种共同的造词思路。 例如明星“粉丝”系列的词语,较早的有玉米(李宇春)、盒饭(何洁)、凉粉(张靓颖)等,之后又产生了粉笔(周笔畅)、钢丝(郭德纲)、花生(陈楚生)、海飞丝(杜海涛)、河粉(何炅)、汉堡(张翰)、纳米(谢娜)等一大批词语,这些明星的“粉丝”均一脉相承地被谐近为一个个事物名词(主要是食品系列)。 再如,有了“范跑跑”之后,ABB 结构的叠词化造词也大量出现,如:躲猫猫、郭跳跳、小月月、楼脆脆、楼歪歪、桥粘粘、桥塞塞、楼晃晃等。 再如,大蒜涨价被网民无奈的称为“蒜你狠”,随后面对其它商品的价格上涨,这一谐音化的造词思路便大行其道,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虾死你、鸽你肉、辣翻天、煤超疯等三字词语次第出现,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全线上涨的物价,令人印象深刻。

三、网络造句:社会百态的调侃者

“造句”是网络语言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它标志着网络语言从肤浅的造字、浮泛的造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尽管“造句运动”也有着显著的“应景性”特征,宛如来去匆匆的网络潮汐,但“造句”现象的出现,对网络语言本身来说则确实是一个深度发展的标志。

1.网络造句的兴起

网络造句指的是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 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话语,被众多网友当作造句的关键词,以此造出大批量的句子,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 网络造句运动究竟肇始于何时、何事,现在恐怕很难探究,较早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造句行为,一个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个是“哥吃的不是面条,是寂寞”,均在当时的网民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但造句运动第一次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强烈冲击的,恐怕非“我爸是李刚”莫属了。网友们对这一嚣张跋扈的“官二代”案件给予了高度关注,自发掀起了“我爸是李刚”为题的造句大赛。短短几天之内,网络上居然出现了36 万多条“李刚版”的“造句”,众怒引发的创造力,令人惊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我爸是李刚”;“试问卷帘人,却道我爸是李刚”;“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我爸是李刚”;“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爸是李刚”;“我爸是李刚,洗洗更健康”;“不是每一杯牛奶都是特仑苏,不是每一个爸爸都叫李刚”;“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还需要李刚”;“李刚在哪里呀,李刚在哪里,李刚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信李刚,得永生”……几乎所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名人名言、文学佳句、经典歌曲、流行语句,乃至广告语等均成为了人们“改编造句”的语言范式。如火如荼的“李刚”造句大赛还未淡出人们的视线,网间又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造句大赛”,例如讽刺腾讯与360 两家公司火拼的“我们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讽刺谄媚上级官员的“以泪洗面”;讽刺铁道部动车追尾事故的“我反正是信了”; 讽刺“用回车键写诗”的“梨花体”和“羊羔体”造句等等。当然,造句也不完全只是讽刺,造句运动也热衷于追捧某一语言潮流,并使之发扬光大。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凡客体”、“淘宝体”、“葛优体”、“丹丹体”、“琼瑶体”、“咆哮体”等等。

2.网络造句的性质和特点

(1)网络造句的性质。 网络造句是用一种近乎“无厘头”的方式,表达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一种强烈的关注。有些事件,例如“官二代”的跋扈、大公司的强权,网民心存不满但又难以以自己的力量改变现状,于是他们只好借助“造句”这一特殊方式来表达民意、施加舆论压力。所造出来的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黑色幽默或者冷笑话,但群体性的关注却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造句的目的,其实在于围观;围观的诉求,其实在于公道。 虽然网络围观并不代表舆论监督的真正实现,但至少像造句运动这样的围观新形式,已经展现了一种力量。 正如有媒体对李刚事件中造句运动的总结所言:“围观即参与,关注即力量,只有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盯着这场车祸, 事情才不至于不了了之,才有可能公正透明地解决。 这不是事不关己的漠视,不是不辨善恶的犬儒,而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对权力阶层的一种声讨。 ”[8]

(2)网络造句的语言特点。 网络“造句”主要是一种“仿拟”行为,“造”主要体现为“仿造”,而不是“创造”。 网络造句的语言材料来自于社会规范语言,但其造句思路却表现为消解和悖逆既有的话语意义,使之面目一新。 唐诗宋词、名人名言、文学佳句、经典歌曲、流行语句,乃至广告语等均为“造句”的语料来源。 网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进行了混搭、篡改或再造,在似是而非之间让人为之莞尔。 可以说,模仿和混搭是网络造句的手法。 而网络造句的美学风格则是:冷峻、幽默。

(3) 网络造句的语言学价值。 经历了早期的“哥×的不是××,是寂寞”一类的简单模仿,以及诸如“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式的“无厘头”的混搭之后,网络造句逐渐表现为一种“语体仿拟”,即以某一“语言原始模板”为范例,进而模拟出其它场景下的语言表述,最终成为一种“语体风格”。

至于网络上广泛出现的“凡客体”、“淘宝体”、“葛优体”、“丹丹体”、“琼瑶体”、“咆哮体”、“高铁体”、“非诚勿扰体”、“织毛衣体”等等,更是网络语体百花争艳的标志。 而语体风格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网络语言得到纵深发展、逐渐在语言世界获得一席之地的表现。

四、结 论

1.网络语言的造字、造词、造句,在出现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先后关系,但并不意味着三者之间必然有“此兴彼衰”、“此消彼长”的替换关系。换言之,在“造句成风” 的潮流下, 网民们依然可以热衷于造词,甚至执着于造字,喜新未必需要厌旧。

2.网络语言的造字、造词、造句,勾勒出了网络语言朝着纵深发展的轨迹,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嬗变过程。 网络语言在其兴起之初饱受诟病和排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它的“造字”,大量的怪字、僻字乃至火星文让人感到十分另类,难以接受。网络造词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造字的怪僻,使得网络词语的亲和力有所提高。 当然,网络词语本身与全民日常词语还是有着一定差别的,不熟悉相关背景和语境的人们,要理解和接受一个又一个“你方唱罢我又登场” 的网络热词也还是颇有难度的。 而网络造句的出现,则使网络语言进一步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人们意识到:网络其实也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媒体而已,它和传统媒体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关注点[9]。 尽管网络媒体的语言习惯还有许多异于传统媒体和传统语言的个性特色,但它只不过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在反应和干预着社会现实,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更何况,网络造句所使用的语言材料, 已经几乎全部取材于社会日常语言了,所不同的只不过是它对社会正常语言进行了别样的组合和包装而已。

3. 网络语言的嬗变应使我们重新审视网络语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曾几何时,网络语言曾被很多保守人士大力排斥,认为它们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主张予以坚决抵制和清除[10]。 另有一些态度较为宽容的学者,则相信语言本身有一种“自我净化”的能力,不必大惊小怪和恐慌。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从造字到造词再到造句的嬗变,已经初步体现了“语言进化论”的力量——“语”竞天择、适者生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网民构成成分的日益丰富, 网络语言其实正在不断地进行 “自我修正”,以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逐渐放弃“标新立异”的叛逆,不再盲目追求与社会大众的“格格不入”,而是积极迎合社会大众,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材料,表达他们所关注的喜怒哀乐。

4. 从网络语言的本质属性和嬗变过程分析网络语言的前景。首先,从网络语言的本质属性看,网络语言其实是一种社会方言。 与“地域方言”一样,社会方言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能够为其“母语”(即社会规范语言)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基因”,使社会规范语言获得活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如我们现在大力提倡“保护地方方言”一样,即使我们在当前网络语言正方兴未艾之际提出要“保护网络语言”,这都并不为过。相反,如果我们站在保守立场上人为地抵制甚至消灭网络语言,这反而是“语言生态”的一大损失。 其次,从网络语言的嬗变过程来看,虽然网络语言目前依旧比较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和特征,但网络语言其实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与大众正常语言“和光同尘”的趋势了。 如前已述,网络语言迎合大众做出适当的自我修正是完全必然和必要的,但如果要谋求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则它必须保持自己最核心的特质(如:敏锐、时尚、幽默、机智等),并积极从社会大众语言、地方方言、行业方言、外来语言等语言大家庭中吸取适当的养份,这样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

然而, 网络语言终究能否生机勃勃地长期存在,抑或是如同历史上其它曾经存在过的社会方言那样最终成为历史过客,我们拭目以待。 而不变的铁律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 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 吴传飞.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102-105.

[3]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433-436.

[4]百度百科.百度百科·火星文[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32668.htm.

[5]丁新峰,刘瑞,杨一博.“火星文”造字方法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4):51-52.

[6]池昌海,钟舟海. “白骨精”与“无知少女”:托形格略析[J].修辞学习,2004(5):58-59.

[7]吴 艳. 时尚驱动下的词语罐装现象[J]. 修辞学习,2004(4):57-58.

[8]杨振华,赵婷婷.下一个,造谁的句? [N].金华晚报,2010-11-11.

[9]刘敏岚,高玉娜.娱乐文化低俗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2):11-13.

[10]张国富.从借词“粉丝”在汉语中的传播看语言的纯洁性[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3):53-55.

猜你喜欢

造词李刚造字
The Channel Tunnel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李刚作品
关于网络新词语中的仿拟造词
我又没有一千万
英汉网络语构词的差异研究
隋文帝造字
你捡到钱了
咱们最初是啥样
从2006及2007年度新词语看“修辞转化”造词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