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的FTQ指标分解模式在车间的应用

2013-02-18

装备制造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班次工段工序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柳 州 5 45007)

在具有较多工序的制造型车间,员工的品质意识、工作的主动积极性,能极大的影响员工产品的制造品质,若不能对员工工作结果,特别是对因为员工操作造成(操作失误或因个人工作态度问题)的品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反馈,则不利于大规模生产进行管理,过程品质无法得到更有效控制,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品质意识,必须让员工明确自己承担品质责任,并且对品质问题迅速及时反馈,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则要提供员工提高品质有效支持的方式方法,明确员工与员工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权责利的划分。FTQ是指一次送检合格率,是一个重要的制造过程控制缺陷控制能力指标,本文介绍的是如何改进车间管理方法有效提升FTQ。

1 新的FTQ指标管理模式概述

新的FTQ指标管理模式提供了员工与员工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责任划分,团队的权利及团队的利益。

1.1 责任划分

“不传递缺陷,后工序对前工序缺陷负责。”在车间车间按工艺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车间工艺划分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工序的上下之间,地板总拼是侧围的下道工序,调整是地板总拼和车间的下工序,下工序即为本工序客户,不传递缺陷即调整要为地总、侧围及车门缺陷负责,地总要为侧围负责。上工序缺陷同样视为本工序缺陷并纳入本工序指标。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明确员工和团队品质职责,明确本工序,不放过任何缺陷。

旧的FTQ分解模式各工段仅仅对本工段缺陷负责,存在的问题是:在调整时,发现一个缺陷为侧围的,但由于侧围缺陷不属于本工段考核指标,调整工段员工如果把侧围缺陷解决了,得不到奖励,调整工段员工不把问题解决,也不会受到考核,只有侧围会受到考核,做不是本工段职责的问题,做与不做一个样,这样调整员工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侧围的缺陷进行处理,造成侧围逃逸的缺陷必将逃逸出质量站。

而新的分解模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新的模式下,侧围的缺陷同样纳入调整考核指标,调整员工如果不把缺陷处理,自己指标不达标同样受到考核。所以,新的分解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了侧围逃逸的缺陷流出到品质检验站。

根据此条原则,及工段前五个月FTQ平均值,划分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工段FTQ指标分解

1.2 员工与员工、团队与团队之间权力划分

当责任划分后,会提高调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整员工为了提高本工段FTQ,必须将所有的缺陷都清理完后再过检验站,FTQ会有较大提升,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侧围员工会认为既然我所有的缺陷你调整会帮处理,那我为什么要搞好我的品质呢?我搞得好,你调整工作任务就会少,工作搞得不好,你下工序任务就多,调整帮把问题解决后,我的指标也是一样的,那我搞不搞,结果都一样,反正有调整的会帮做,而正是由于侧围员工的这种心理,造成调整处理侧围的缺陷越来越多,调整的抱怨越来越大,严重打击调整员工工作积极性。如果不规定员工与员工团队与团队的权力划分,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造成调整员工最后你侧围不处理缺陷,我调整也不处理,指标不达标一起不达标,反正大家一样要考核的状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明确员工与员工、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权力制约。因此,新的FTQ管理规定规定如下:后工序对前问题负责,后工序对前工序连续三钻内问题可以发白卡进行反馈。一个月内同一个问题工段接到2次白卡,问题责任工段长当月绩效扣0.05。发卡条件如下:

(1)连续三钻以内同一问题(包括可明显识别而传递的物料问题)出现3台或3以上;

(2)三钻以内同一问题当班次累积5台或5台以上;

(3)三钻以内同一问题调整一周内反馈三次以上仍未解决。

前三钻问题指的是因员工未按标准化操作,工具未使用正确,零件用错这三类问题,这三类问题的可控权在员工手中,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员工解决不了,所以不对其它问题做规定,由其它正常渠道拉动。员工对可控的问题如果不搞好,那就要考核了。

同样,本条款规定了后工序对前工序的考核权力,若是你前工序不断的把缺陷流下来,我后工序可以考核你前工序,只要你流下来,我可以帮你处理,但是你要受到我的考核。这个条款的实施,实际上是将品质权力下放到工段与工段之间,由工段拉动前三钻问题的解决。在权力下放后,就消除了前面所说的恶性循环的隐患。

1.3 利益的划分

品质数据每天进行反馈,员工每天都可以知道本工段是否达标,在考核上面,月终指标达标品质绩效加分,不达标,扣分,员工每天关注本区域指标完成情况,有效的给各工段进行反馈,这里体现的必须是及时,每天反馈,若是一个月反馈,就不能很好的激励员工。

2 新旧FTQ分解模式其它方面的对比

2.1 品质统计数据来源

东部车身旧的品质考核数据来源不同工段有两个渠道,调整线和地总来源于第三方检验机构,而车门和侧围则来源于车间内部检验,这样会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内部检验是车间内部人员,检验员会存在一定人情关系,而品质管理人员也不能对内部检验员进行有效监管,最终出现问题是:不能有效地将真实结果进行反馈,检验的结果是:侧围车门全是绿色达标状态。而由于调整只关注调整产生缺陷,地总只关注地总的,出现一个情况就是:各个工段指标都达标,而车间指标不达标,工段的指标分解无法有效支承车间的指标,形成较不好的循环,工段无动力提升FTQ,而车间FTQ又不达标。

如果新的统计数据全部来源于第三方部门检验机构,则数据就比较真实有效。而利用新的责任关系,如果车间的FTQ不达标,则会有部分工段不达标,如果车间达标,也会有一部分工段不达标,这样不断的促进工段对品质进行改进。

2.2 倡导客户满意,拒收缺陷零件

新的管理要求客户满意,即前工序要让后工序客户满意。规定倡导工段间不传递缺陷,鼓励若发现问题就退侧围物料,若调整发现车门问题就退调整车门,从上线环节上面卡掉缺陷的传递。现有的责任模式,如果侧围放了缺陷下去,后工序没有发现,他可能会受到:一是,本工段指标不达标被考核的风险,二是,下工序发反馈卡考核的风险。所以若下工序退他们的缺陷零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帮他们减少被考核风险,所以前工序也很支持后工序退本工序物料,并且主动要求后工序退本工段物料,而后工序若接收了缺陷零件,一是,自已要花较大精力处理,一是,万一缺陷逃逸,本工段会受到考核,所以后工序基于本工段利益考虑,也会大力支持退前工序零件。而在旧的车身管理模式下,由于各工段仅对本工段缺陷负责,后工序没有退前工序物料的职责,前工序也不乐意后工序退料,不利于问题解决。

2.3 提高班次间问题交流,促进本工段问题及时响应

由于不同班次切换时都存在压线车、周转件等问题,上班次缺陷在本班次发现后,本班次会因为此问题不是本工段产生,消极参与问题解决。这样会存在两个后果:一是,响应不及时,上班次已回家休息,无法对问题迅速分析并采取措施;二是,出问题的班次解决了,而未出问题的班次由于对问题解决未深度参与,存在较大可能重复发生的风险;三是,不利于本工段三班次之间的团结,夜班的问题白班帮助你解决是靠私人感情,没有从制度上制约工段长为本区域问题负责的要求。

新的FTQ分解规定解决了此问题:“不再考虑周转件、压线车等影响FTQ因素,本班次所有缺陷由本班次工段作为问题解决的负责人。若缺陷是其他班次责任,由缺陷制造班次作为问题责任工段。”

新的规定规定,不再考虑上班次周转件和压线车的影响,凡是在本班次工作时间内发生的问题,纳入本班次品质指标,由本班次负责推动解决。同样,本班次负责解决,受权本班次可以发反馈卡的形式对上班次进行考核。本工段作为缺陷解决负责人,制造缺陷班次是缺陷考核的责任人,在反馈卡考核是对缺陷制造工段。这样有效促进了工段在制度内进行交流,促进本工段问题解决。

2.4 指标在原有基础之上有所提高,符合不努力不达标原则

在图3所示的左边数据中可以看出,旧的数据各工段均为浅灰状态,对工段没有压力,90%工段处于达标状态,而车间却处于白色状态。

而在图3所示的右边数据里可以看出,新的数据工段的绿化率为69%,从单个工段三班工段看,每个工段三班次中都有达标和不达标的情况,基本符合我们设想目标。从单个班次单个工段看,基本都存在达标和不达标的情况,基本符合我们设想目标。因此,新的分解方式有效的刺激了员工积极性,迅速提高了车间的FTQ。

图3 工段考核数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品质管理手段方式方法很重要,本文提供了一种实践有效的方式方法,本方法实施培训全车间宣贯后,车间FTQ品质在两天内得到大幅提高,实践证明,本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为有较多工序的流水线型制造车间提供一种管理模式参考。

猜你喜欢

班次工段工序
不同分选工段瘦精煤煤质分析与配伍性研究
品种钢的工序计划优化模式分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粗苯工艺及控制系统的优化
考虑编制受限的均衡任务覆盖人员排班模型①
公交车辆班次计划自动编制探索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客服坐席班表评价模型搭建及应用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打造“多面手”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