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鞍山市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3-02-17赵洪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农村教师教师队伍

赵洪

(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鞍山 114000)

鞍山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现辖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和铁东、铁西、立山、千山四个城区,鞍山全市户籍总人口346.94万人,农村人口约占三分之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鞍山市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直处于全省前列。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学生问题是现阶段教育发展中的"三农"问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提高广大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解决教育"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是农村教育发展永恒的重点。因此,认真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优化教师队伍是解决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鞍山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现状

师资队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鞍山农村地区师资队伍不足,教学水平低,仍是主要问题,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1、教师队伍分布结构不均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很多师范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即使去农村也是想尽一切办法留在乡镇。每年师范毕业的学生能够分配到农村的教师都是注重在乡镇,没有愿意到村小及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再加上鞍山市区重新划分,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待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更加加重了农村教师的匮乏。

2、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的现象严重

由于师资的流失,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算计、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

3、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师,基本上是中学毕业在村小当教师,好一些的高中毕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等等原因,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又极少,这样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状况。

(二)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1、教师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

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学历普遍偏低,虽然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职后培训学习,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是和城市教师学历相比较还是有很大差别。海城、台安、岫岩等偏远的农村学校,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甚至还有教师小学毕业。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专业技能水平有限

一方面,由于农村地理位置的限制,一些学校固守自己的一方“净土”;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育信息闭塞,无法及时、有效获取新课改的各种信息、资料,教师们接受新事物慢。这样就使得农村教师教育思想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之教学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单一;学校专项培训经费少,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视野窄,所以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缓慢。

(三)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待遇偏低,敬业精神不够

1、教师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我市农村基础教育教师教职工工资管理和人事管理全部在县里,教师工资基本上能够及时发放,农村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而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学校距离城镇较远,购物、娱乐等业余生活无法满足,生活条件艰苦。

2、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导致教师敬业精神不够

“城乡经济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不稳定,特别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①这是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市同样有这样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待遇低,培训机会少等原因,被分配到农村任教的教师,没有做好专心农村教育的信心,有机会就想调动工作,这是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农村教师队伍的单项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没有相互流动。例,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使得农村中小学成为向城市输送优秀教师的培训基地。这样就导致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教师对专业热爱程度偏低。

二、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现状的分析

(一)体制因素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必然会产生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配置的不合理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师范毕业生统招统分,结构是鱼目混珠,几率平等。尤其是城镇的毕业生,往往是毕业生数是按其计划需求数来拟定,哪里来的回到哪里去,不凡有不合格者到城乡任教。以2000年为例,当年城镇师范毕业生逐一安置就业,其中有7.8%的经考核不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再有,各级政府均视教育为核减财政支出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乡镇政府,宁可要代课教师,也不要公办教师。以岫岩为例,2000年师范毕业生只有73%安排了工作,有些大学生另谋出路,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低下。

2、经济因素

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导致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校尤其严重。鞍山近几年经济发展不景气,由于教育行业是全额拨款,人员工资基本保证,教师社会地位逐年提高,许多人愿意到教育系统工作,补充到基础教育岗位的人员很多,但其整体素质不高,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

3、行政因素

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不够,法制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教师的优化配置。近几年,虽然我市加大力度强化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但由于教育行政执法不畅通,加之经济投入不足的客观现实问题的存在,致使出现了不具备教师条件的人走上教师岗位。个别地区随意解聘教师、校长。此类现象农村地区特别严重。

三、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

1、学历水平的提高

(1)注重职前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办了几件大事:一是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推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其中90%到农村任教。二是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95.6%。三是实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的“特岗计划”。在这一前提下,我市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另外我市有鞍山师范学院,可以根据鞍山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计划,调整培养目标,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从培养专门学科的基础教育教师向培养专业化教师转变。

(2)加强以培训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教师在职提高教育水平的最有效手段。我市乡镇的基础教育工作是由教师进修学校和乡中心校来完成的。可以充分发挥乡镇教师进修学校的进修培训作用,发挥乡镇中心校的辐射作用,来完成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经费可以采用地方政府适当投入,学校和个人适当分担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采取项目支持等多种方式。通过培训使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专业素养的提升

(1)加强教师信息化的培训。对于信息相对比较闭塞的农村教育环境而言,加强教师信息化的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化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只有有效的利用信息,才能更好的了解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才能获取教学改革的资料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吸取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

(2)开展“结对子”活动,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长期以来,我市一直开展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活动,并且有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城市骨干教师与农村教师“结对子”活动。对优秀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让其与农村教师一对一的进行交流、研讨,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对比城乡的差别,掌握所教学科的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推广其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合理统筹规划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规模,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1、健全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储备制度

健全农村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在完善“特岗计划”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是基础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要在教师的质和量的方面予于倾斜。要有制度保障,要采取鼓励、激励、积极的政策,适时的加以补充,确保农村基础教育得以加快发展。农村要保障基础教育教师的均衡分布,不能以行政命令造成优势教师相对集中,尤其是薄弱学校,要尽快提高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同时要有相应的鼓励政策,防止优秀教师外流。特别要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储备。

2、改善教师待遇,提高生活质量

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因此在农村教师待遇方面要切实落实教师工资发放,不能无故拖延、减少教师的工资。对于确实有困难的村小,要采取增加转移支付和调整财政体制的方法解决。还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并给予优惠的帮助,使教师的生活质量缓步提升。

3、加强制度保障,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我市一些农村,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承载着广大农民的期望。在这里,教师就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农村教师地位的提高,关系着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农村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工资保障和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政府还应根据教师所处教学环境的艰苦程度进行补贴,越艰苦的地方津贴待遇越高,政府奖励越倾斜。

(三)制定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使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1、加强编制管理,力争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分布趋于合理

目前,学校的编制大多按照师生比例进行的。那么对于农村来说,应该考虑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例如,基础教育地域广、教学点多、学生分布散等。在核定编制时应合理考虑这些地方教师的编制要求。对于还有一些由于历史原因代课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发挥出作用。对于这样的教师,要采用常规的办法解决。要积极采取城镇优秀教师和农村教师资源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方式,并在制度上和政策上加以积极扶持和大力支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例如,实现城镇优秀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任教,并在农村地区任教一年才能评聘高级教师职称等。这样,通过自然淘汰方法,使教师队伍编制逐步趋于合理。

2、大力培养复合型教师,使学科结构趋于合理

根据基础教育对学科的要求,应该开设美术、音乐、体育等相关科目。但是,在农村的基础教育中,能够开齐语文、数学、外语就已经很好了,根本谈不上其它别的学科的设置。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鼓励教师针对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采用“一师多能”进行全能型的人才的培养,确保学科教师稀缺时,能予于补充。

3、强化专业建设,使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

我市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高级职务比例偏低,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师高级职务的评聘工作的力度。此外,教师的职务评聘,在农村学校教师立足本岗位,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为农村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的前提下,政策上要坚持向一线教师倾斜,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鼓励青年教师锐意改革,鼓励他们脱颖而出,成为中坚力量。

在操作方法上,要注意评审的目的性,针对性要明确,操作办法要有科学性、实效性,评审结果要有准确性和公正性。要纠正以往“活人评死材料”的作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职务聘任环节,规范聘任程序,明确聘期和聘约,要和岗位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强化考核制度,真正体现教师职务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激活教师职务聘任制,力争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趋向合理

(四)构建城乡一体化,建立教师双向流动制度

1、建立“双轨制”,合理进行教师交流

农村基础教育教师流动一般是采用单向制,使得优秀教师留在城镇。要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就要采用双向制,即农村教师流向城市,城市的优秀教师流向农村。这些年,我市一直尝试优秀教师支教的问题,但是效果一般。明显的感觉到,城市教师到农村,一是“练手”,二是“镀金”。并且交流的时间比较短,一般是一年。没有等到有结果或推广时,就已经结束了。而农村教师到城市进修一般都是短期的,并且没有结合到农村教育的实际问题,因此要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城市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与农村学校共有,定期进行互访,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制定教师的流动计划。

2、利用国家的的“特岗计划”为农村基础教育输送人才

2012年辽宁省继续实施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其中海城、台安、岫岩三县市共拟招聘276名农村特岗教师。在这一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特岗教师的待遇,保障其相应政策的落实,防止搞形式主义。同时要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探索长期有效的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得这些教师能够真正在岗位上起到作用。通过他们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切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

注 释:

①王保生.教师队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待解之困[J].社科纵横,2009,(2):211—212.

[1]刘欣.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分析与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雷万鹏.中国农村教育焦点问题实证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孟旭,樊香兰。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4).

[4]鞍山市教育统计资料[Z].鞍山市教育局,2010.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农村教师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