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舆情视野下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及对策

2013-02-15姜德辉杨玉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舆情大学生学生

姜德辉 ,杨玉娟

(1. 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各种报刊杂志、新闻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传播媒介以其独有的空间方式迅速形成舆论,推进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内容更迅速、更广泛的传播。此类报道受到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此情形一方面无疑给高校稳定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各高校只有针对性地正确引导与合理控制,才能凸显其积极作用,促使新舆情下的高校稳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新舆情的特点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带动和影响着社会上各种舆论的广泛、快捷传播。除了传统的新闻媒体和网络论坛等形式外,网络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如聚合新闻、维基、博客、飞信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模式产物,舆情因此也产生了新特点。

1. 新舆情形成速度快,在学生中传播更广泛、更迅速

现今信息传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少,社会上一旦出现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的或灾害性的事件,相关的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及时追踪报道,捕捉最新动态,以吸引大众的听觉、视觉。近几年来,只要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出现,几乎都在各种媒体、网络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争论,进而迅速引起强大的舆情影响。在校园内,大学生相对集中,他们反应迅速,一旦接受了各种舆论消息,立即发挥自身群体灵活化和个体化的特点,迅速传播信息。而且很有可能对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件进行放大和夸张,使得某些事件在短时间内形成校园关注的热点。这些舆情的传播一般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2. 新舆情涉及内容广,学生关注度极高

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已经是“90”后,他们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加上高等教育扩招,相对而言,其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之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所关注的舆情内容涉及到了方方面面。除了利用舆情资源进行一些学术研究和学习外,更多的是对休闲娱乐类话题比较感兴趣。另外,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各种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和信息传播的迅速化,大学生开始向社会焦点和时政问题投来更多的关注,渴望通过各种途径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建议。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时政话题是东西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逐渐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三农”问题等关乎民生和其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问题,当然也会涉及南海争端、钓鱼岛主权纷争等时事焦点问题。这些都是积极的表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舆情控制好、利用好,如何以此促进社会文明的持续发展。

3. 新舆情隐匿性强、可控程度低,对社会影响大

由于各种报刊杂志、新闻广播、网络等媒体传播信息的快捷化和互动化,各地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自然而然也会很快引发形成舆情。毋庸置疑,新形势下舆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出于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和人身安全,舆情的隐匿性使得各种舆论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加之大学生思辨能力不够强,思维敏捷活跃易联想,思想不够成熟,情绪易冲动,对某些事件的看法往往容易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甚至是一些偏激的想法。加之“师生们在互联网上表达意见,发表舆情的途径远远多于现实社会中的表达途径”[1],一旦有代表性的消息或帖子得到大家的共识,就会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共鸣,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开来,反复转载刊登,形成一个相对主导的意见,从而产生雪崩式的影响效果。

二、影响高校稳定工作的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各种社会现象相互交汇,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类社会矛盾也凸显出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极其复杂的。

1. 国际环境因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国际社会仍然存在许多矛盾,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成为和谐国际环境的重大威胁。例如目前社会上的过度娱乐、宗教传播、扩大负面新闻的影响等做法,都起到了瓦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种做法不会在短时间内制造不稳定,但长此下去,一旦有突发事件,其后果难以预测。这些都是对高等学校政治稳定的严重威胁。

2. 国内环境因素

首先,国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大学生来自每个家庭,他们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矛盾的存在,有些甚至深陷其中。其次,高教园区建设带来的新问题。高教园区由于建设规模和速度的不协调,园区的城市定位不明确,师生生活所需的基本设施没有完全到位,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餐饮购物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师生需求。学校周边也存在交通、食品安全等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同时,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使高校传统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管理主体由原来单一的学校,变为学校、后勤企业及社会有关方面共同承担,从而带来了管理理念、价值取向的碰撞,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再次,大学生就业难成为高校学生及其家长共同的心理压力,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临近毕业的部分学生一方面对就业压力感到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对就业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等问题非常不满。

3. 高校自身因素

首先,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因为思辨和判断能力不够成熟,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性质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制度缺乏必胜的信念。其次,部分学生在涉及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偏向于追求个人价值。“拜金主义”在高校中占有一定的市场,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追求实惠、讲求功利[2]。再次,近年高校中的贫困学生占相当比例,他们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经济压力和身心压力,部分贫困生会出现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负面变化,出现自卑、抑郁、冷漠和嫉妒心理,甚至部分学生对有钱人产生嫉妒和仇视、对社会现实产生不满的态度。这些问题将是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

4. 媒体的负面效应因素

“负面舆论增多是高校面临的普遍情况。”[3]首先,各地方电视台为了一味追求收视率,制作的一些节目没有正确、明确的价值取向,甚至误导青年人追求名利、追求享受。有时过分夸大一些地方的个性问题,使其扩大化。其次,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负面影响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国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打着各种旗号,通过国际互联网对高校进行不间断、大规模的思想文化渗透;二是网络上大量的淫秽、黄色、暴力信息等严重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网络上一些造谣生非、攻击党和政府的言论使学生产生迷茫,动摇部分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五是网络所营造的“虚拟环境”对部分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诱惑,由此出现了大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等问题。这些都对高校的稳定工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5. 手机媒体的影响因素

目前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为 100%,据本课题组在一些高校调研,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平均在4小时以上。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强及运营商服务水平的提升,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或交流的最主要平台,手机信息交流具有组织性和隐蔽性,负面信息一旦在手机信息中流传,其影响人数将以几何倍数增长。

三、维护高校稳定的措施

在新舆情下,维护高校稳定离不开党和政府对媒体、互联网的监管。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以人为本,以疏导为主,维护大学生的稳定,维护高校的稳定,在长期维稳和特殊时期维稳中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1. 加强高校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校中各院系教师的政治学习,特别是时事政治的学习不够,以业务学习代替政治学习的现象严重。个别教师的负面言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对高校的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口头说说,应对院系进行深入检查,不能走过场。

2.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健康信息的传播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意识在高校的引导作用尤为突出,面对当前新形势,应注重对高校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营造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正确引导健康信息的传播,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舆情观。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自觉抵制有害信息,正确、文明地使用网络等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及接收的能力,从而引导高校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增强法律意识,传播健康、文明的信息。

3. 完善大学生宿舍社会化制度

据调研,目前大学生在宿舍的时间平均一般在60%以上,这就决定了宿舍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但高校宿舍社会化管理后,淡化了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功能,等于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交了出去。建议大学生宿舍回归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学生部门负责宿舍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宿舍管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作用,后勤部门或物业公司只提供服务。

4. 建立大学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制度

目前各大学均制定了要求辅导员定期走访学生宿舍的制度,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仅要定期进入学生宿舍,还要进驻学生宿舍,这样可以近距离接触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收集和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信息反馈,同时以辅导员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5. 推进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在很多方面给大学的管理、教学带来方便,利用数字化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同时加强高校的门禁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不法分子在校园内串联、煽动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及时地把大学关注的一些事件真相及正确的观点传播给他们,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数字化平台向学生发送有关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励志等方面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 加强高校时事政治课建设

随着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断加深,大学生了解国内国际时事及对时事的评论大多来自互联网和手机平台。但目前在大学生中有影响的国内网站大多是私营企业,为了迎合服务对象,网上大量充斥着负面新闻、虚假新闻、不正确的时事评论等。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时事政治课的建设,通过教师在课上向学生讲时事的真实情况,进行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拓宽学生视野,积极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社会现实问题,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澄清在形势和政策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陈纯柱.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54-159.

[2]刘建军.新形势下影响高校稳定工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78-80.

[3]张潇潇.新形势下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1(7):21-25.

猜你喜欢

舆情大学生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消费舆情
学生写话
舆情
舆情
舆情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