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音乐传入高丽的途径

2013-02-15陈伟庆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徽宗雅乐高丽

陈伟庆

(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960年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促进了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北宋建立到南宋初期,宋与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氏政权有着十分密切的往来。宋朝开国第三年,即宋太祖建隆三年(962),高丽遣使赴宋朝贡,宋与高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由于受中国北方民族政权辽的制约,宋丽关系呈现出时亲时疏、时断时续的时代特色。总的说来,宋丽关系是和平友好的。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丽遣使入金进奉誓表,标志着高丽正式成为金的属国。之后,金丽两国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睦邻关系。南宋政府担心高丽在宋、金之间阴持两端,怀疑高丽使者为金探听宋虚实,因此多次谢绝高丽遣使来贡。宋丽双方互不信任的心理越来越严重。孝宗隆兴二年(1164),宋丽双方的官方外交往来正式断绝。因此宋与高丽的文化交流主要发生在北宋,尤其是在神、哲、徽宗三朝。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礼乐制度,强调音乐对政治的实用功能。宋统治者同样重视音乐对百姓的教化作用。如太宗和仁宗皆“洞晓音律”,还亲制乐曲。徽宗采纳道士魏汉津“古帝王以身制乐”的建议,创制新乐。从北宋建立到徽宗崇宁三年(1104),宋宫廷雅乐黄钟律的音高标准就进行过六次改变。《宋史·乐志》记载:“有宋之乐,自建隆讫崇宁,凡六改作。”[1,p2937]每一次改变都要动用大量人力财力,将编钟、编磐和吹管类乐器重新制作。可见,宋廷对宫廷雅乐非常重视。宋代填词之风盛行,君臣上下均以能词为荣。如柳永、苏轼、周邦彦等人不但能依声填词,还能创新词调。在民间,城镇中瓦舍、勾栏等场所常有艺人的器乐表演。如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中有一街头说唱和一戏台表演,观看者甚多,这就是当时城镇居民娱乐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音乐理论方面,宋代音乐著述非常多,如北宋阮逸、胡瑗《皇祐新乐图记》、陈旸《乐书》、朱长文《琴史》、王灼《碧鸡漫志》。沈括的《梦溪笔谈》和《补笔谈》中保存有相当丰富且重要的音乐资料,据《宋史》记载,沈括还著有《乐论》、《乐器图》、《三乐谱》和《乐律》等乐著,可惜今已不存。南宋乐著有张炎《词源》、芝庵《唱论》、周德清《中原音韵》、蔡元定《律吕新书》、刘籍《琴论》等,如此丰富的音乐著述代表着宋代音乐理论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可见,宋代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音乐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高丽受中原文化影响颇深

宋罗濬《(宝庆)四明志》记载:“(高丽)其宗庙、社稷、城邑、州闾、官称、冠服,率仿佛中国。”[2]高丽国同样有好乐之风,文人士大夫多精通声律,《宋史·高丽传》记载:高丽“士尚声律”[1,p14053],熟练掌握声律,有助于创作出音乐和谐、富有音乐美的作品来。由于宋朝音乐取得了辉煌成就,高丽遂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入宋朝音乐。其目的是建设本国的礼乐制度,以巩固王朝统治。当时的宋礼乐不仅代表王权,还代表着儒家的伦理和社会秩序。宋廷向高丽输入音乐,也有着以礼行教化、“以夏变夷”的目的。

在宋丽交往中,双方的音乐交流十分活跃。宋朝的乐器、乐谱、乐论等大量地输入高丽,给高丽音乐以深刻影响。马端临《文献通考·乐考》中评论道:“(高丽)今之乐,大抵中国制。”[3]宋朝音乐传入高丽的途径,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在两国外交往来的贡赐活动中,或是高丽求赐,或是宋主动赠予。音器、乐谱等成了宋廷外交活动中的工具,作为礼物赠予高丽,以增加双方的友好关系。真宗时,宋朝曾赐乐给高丽,王冕撰有《代高丽王谢赐燕乐表》,其词曰:“出大成之珍藏,作朝鲜之荣观,兜离一变,慈惠均敷。”[4]据《高丽史》载,元丰元年(1078),神宗派遣以安焘和陈睦为首的高级使团出使高丽,在神宗赠予高丽文宗的礼物中,即有宋乐器拍板十串、笛十管、筚篥十管。政和四年(1114),徽宗将十多种乐器、十册曲谱和十册指诀谱赠予高丽,由高丽使者安稷崇带回。《高丽史》有载:“六月甲辰朔,安稷崇还自宋,帝(徽宗)赐王乐器……丁未遣枢密院知奏事王字之、户部郎中文公彦如宋谢赐乐。”[5,p284]

徽宗时宋朝赠送高丽以大晟乐是两国音乐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徽宗采纳道士魏汉津“古帝王以身为度制乐”的建议,于崇宁四年制成大晟雅乐,并推广至教坊俗乐。此后,宋宫廷用于祭祀的雅乐和用于宴享的教坊俗乐都采用了大晟乐的乐律标准。政和五年,高丽吏部尚书王字之、吏部侍郎文公美进奉,送金端等五名高丽学生入宋求学。次年,王字之、文公美回国时,徽宗赐高丽以大晟乐,将当时宋宫廷所用的一整套雅乐乐器、法物、曲谱、舞饰等赠送高丽。《高丽史》记载:“睿宗十一年六月乙丑,王字之还自宋。徽宗诏曰:‘三代以还,礼废乐坏…今赐大晟雅乐’。”[6]高丽在得到所赐的大晟乐后,对如何操演却知之不多,故再次向宋求教。政和七年,高丽遣使来宋乞教声律。《宋史·乐志》记载:“政和七年二月,中书省言:‘高丽,赐雅乐,乞习教声律、大晟府撰乐谱词’。诏许教习,仍赐乐谱。”[1,p3019]曾出使高丽的徐兢所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也有记载:“比年入贡,又请赐大晟雅乐,及请赐燕乐,诏皆从之。”[7,p140]时人孙觌撰有《代高丽王谢赐宴乐表》。徽宗还为赐乐高丽之事赋诗,其《宫词》曰:“高丽新贡欲还朝,再御东回一水遥。祖饯国门仍赐乐,屡传恩诏下层霄。”[8]宋朝大晟雅乐进入高丽后,成为朝鲜半岛雅乐系统的起源。在高丽宫廷,遂“乐舞益盛,可以观听。”[7,p140]出现了雅乐、唐乐和乡乐三乐鼎立的格局。

二、高丽请求宋朝派乐工赴高丽传艺,并派本国乐工来宋朝

熙宁年间(1068-1077),高丽文宗王徽遣使来宋,请求宋廷派乐工赴高丽传艺。熙宁八年(1075),高丽礼宾省通过泉州商人傅旋来宋求乐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江、淮发运司罗拯言,泉州商人傅旋持高丽礼宾省帖,乞借乐艺等人。上批:‘已令教坊按试子弟十人,可借。呼第四部给色衣、装钱,作拯意奉诏遣往。传习毕,早令还朝’。”[9,p6360]另外,高丽还派遣乐工随同使团来宋京城接受乐舞训练。神宗时制定的《高丽使条约》中,即有一条是专门招待高丽乐工的。苏辙《栾城集》对此有记载:“诸进奉使乞差伎艺人教习三节,并关管勾同文馆所。”[10]同文馆是宋朝专门招待高丽使者的宾馆。高丽使者可以在同文馆聘请宋乐师教习乐舞,他们还带来高丽特产,赠予来传艺的宋乐师。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高丽)人使来,必赍货,奉工技为师,每遣就馆教之。”[7,p140]

三、入宋的高丽使者充当了宋丽音乐交流的重要媒介

出于对宋丽关系的重视,高丽遣宋使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文臣。高丽“士尚声律”,因此高丽使者亦有相当的音乐知识。在入宋期间,他们常有机会参加宋举行的大型宴会,因此非常了解宋音乐。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徽宗生日天宁节为十月初十,期间宫廷内有盛大的祝寿表演,高丽使者也受邀出席。“百官以下谢坐讫,宰执、禁从、亲王、宗室、观察使已上,并大辽、高丽、夏国使副,位于殿上。”[11]宋政府还常举办宴会招待高丽使者,其间有乐舞助兴。元丰七年二月,神宗下诏:“高丽使入贡,依式用妓乐。”[9,p8246]在接待高丽使者的宴会上,陪同的宋臣还常为高丽使者即席撰写乐语,以歌颂宋丽之间的友好关系。如廖刚《高丽使副特排致语口号》曰:“恩承雨露来天上,武接鹓鸾指日边。共燕需云歌盛事,愿同文轨万斯年。”[12]在燕乐表演过程中,乐语是颂祝德美、沟通观演双方以及串联节目,用以组织演出的词语。其结构相对完整,固定成套,最基本的结构是致语、口号。高丽使者通过参加宋廷举办的宴会,观看宫廷乐舞表演,与陪同的宋臣交流,从中学习宋代舞蹈的表演程序等宋朝乐舞相关知识。高丽使者归国后将所学贯彻到其政治实践中去,对宋音乐的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高丽政府还多次派学生来宋朝国子监学习。在徽宗时期,广州、泉南建有“番学”,专门招收外国学子,其中有不少高丽学生在蕃学里学习宋文化。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大观、政和之间,天下大治,四夷向风,广州、泉南请建番学。高丽亦遣士就上庠。”[13]这些长期停留的高丽学子有机会接触到宋代的音乐舞蹈,如观看甚至参与宋政府举行的礼仪活动,在集市里的瓦舍、勾栏等场所观看到民间乐舞表演等。他们学成归国后,也将宋朝音乐舞蹈知识带回高丽。

四、移民高丽的宋人为宋音乐的传播起到一定作用

随着沿海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和人口的大量增多,对高丽贸易达到鼎盛阶段。高丽对来自宋朝的人才热心招徕,量才重用,给予其优厚待遇,更激发了宋人移民高丽的热情。因此有不少宋朝文人赴高丽另谋仕途,其中多有熟晓文艺音律的。1061年,高丽文宗下诏“以宋进士陈渭为秘书校书郎,萧鼎、萧迁为阁门承旨,叶盛为殿前承旨。渭有文艺,鼎等三人晓音律”[5,p179]。见诸史籍的从仕高丽的宋进士还有张廷、慎修、陈潜古、胡宗旦、林完等人。宋朝填词作曲蔚然成风,这些来自宋朝的文人当有不少通晓音乐之人。在高丽定居的宋人不仅仅是文人,还有其它职业的。《宋史·高丽传》记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密试其所能,诱以禄仕,或强留之终身。”[1,p14053]可见,移居高丽的人数之多。其中也有一些民间艺人由于躲避战乱等原因,来到高丽谋生,从而将宋朝民间音乐舞蹈带进高丽。

五、在两国书籍交流过程中,宋朝音乐著述进入高丽

宋与高丽的典籍交流十分频繁,高丽常遣使者来宋求赐书籍。宋帝先后把重要典籍如《文苑英华》、《册府元龟》以及其它子史、阴阳、地理、日历等赐予高丽,让高丽使者带回。建中靖国元年(1101)6月,徽宗赐高丽肃宗《太平御览》一千卷。《太平御览》是宋政府主持编撰的著名类书,包罗万有,共分55卷,其中即有礼仪部、乐部。宋政府还开放书籍市场,让高丽使者自由购书。由于大量书籍外销高丽,还促进了闽浙一带的印刷业。当时福建的建阳地区流传民谣“儿郎伟,抛梁东,书籍高丽日本通”[14],描绘了商人向高丽大量贩运书籍的情况。一些宋人也将宋朝书籍作为方物献给高丽。如仁宗天圣五年(1027)十一月,宋人李文通赴高丽献书五百九十七卷,受到高丽显宗的重赏。可见,为数不少的宋朝典籍进入高丽。像《太平御览》、《乐书》、《皇祐新乐图记》等宋朝音乐著述也是在这时流入了高丽,增加了高丽的音乐知识。此外,来往于两国的商人也会将宋乐器贩卖到高丽,起到沟通双方音乐交流的作用。

综上所述,宋朝音乐通过两国间的贡赐活动、典籍交流,高丽使者学生、移民于高丽的宋人、往来两国间的商旅等途径,源源不断地输入高丽。以乐器为例,神宗曾赠高丽宋乐器拍板十串、笛十管、筚篥十管。政和四年,徽宗赐给高丽乐器有167件,有铁方响、石方响、琵琶、筝、箜篌等十余种,还有乐谱和指诀图各十册。政和六年,徽宗赐高丽大晟乐时,其中雅乐乐器数量达428件,包括编钟、编磐、埙、笙等十多种乐器。这样,高丽王朝中用于演奏的中国乐器激增,徐兢即指出:“其乐有两部:左曰唐乐,中国之音;右曰乡乐,盖夷音也。其中国之音,乐器皆中国之制。”[7,p140]在招待宋客商的宴会上,高丽政府还用宋朝传来的乐舞以助兴。徐兢记载:“中国贾人之在馆者,亦遣官为筵伴,用华夷二部乐,亦有致语,尝记其口号,曰:“当时瑞色照宫林,和气浓浓破积阴。……须尽清欢酬美景,从容莫诉酒杯深。”[7,p21]徽宗时传入高丽的大晟雅乐,并成为朝鲜半岛雅乐系统的源头。大晟雅乐与高丽原有的唐乐、乡乐形成高丽宫廷三乐鼎立的局面。

[1]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罗濬.宝庆四明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5056.

[3]马端临.文献通考[M].中华书局,2011:4438.

[4]胡松.唐宋元名表[M].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1.

[5]郑麟趾.高丽史[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 15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6]郑麟趾.高丽史[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 16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690.

[7]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毛晋编.二家宫词[M].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7.

[9]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0]苏辙.栾城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05.

[11]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831.

[12]廖刚.高峰文集[C].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23.

[13]蔡绦.铁围山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3:27.

[14]熊禾.勿轩集[C].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87.

猜你喜欢

徽宗雅乐高丽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山西晋城瞽目艺人反切语研究
高丽莉作品赏析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母与子
金马传说
雅乐的来龙去脉
《高丽史》1所见女真诸部朝贡高丽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