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文鉴赏的标准问题
—— 兼与台北游志诚先生商榷

2013-02-15邱崇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使臣马克斯齐国

邱崇丙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文学研究

古文鉴赏的标准问题
—— 兼与台北游志诚先生商榷

邱崇丙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赵威后问齐使》鉴赏一文收入《古代散文鉴赏词典》,被台北游志诚先生认为完全不顾客观标准,一味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和美学角度出发,对原文进行主观解读。游先生的说法未尽客观;也未能从原文实际出发进行客观评价。

古文鉴赏;标准;赵威后问齐使

台湾学生书局出版过一本文集,书名《大陆地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内载游志诚先生的《大陆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评》,涉及到《古代散文鉴赏辞典》中我写的两篇赏析文章:《战国策》的《赵威后问齐使》和《乐毅报燕王书》。台湾这本研究文集是1991年出版的,现在仍在发行。遗憾得很,二十年以后,我才有机会见到,实在不敢苟同。为简明起见,就《赵威后问齐使》赏析一文,跟游先生商榷。先将我的原文抄录于下,以便参考。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内容虽与齐国有关,而主要人物却是赵威后,也就是《触讋说赵太后》中的赵太后。赵太后的形象在那篇文章中写得很生动,是一位近于顽固的老妇人。可是这一篇中的赵威后,却迥然不同,她不愧是一位颇具政治远见的统治者。

齐襄王派使臣来问候赵威后,按照一般惯例,赵威后应该立即看信,并表示答谢。可是她不去拆信(这就很不客气了,表明她对齐王有些看法),却向使臣表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问候:“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文章这样开头,如异峰突起,令人注目。

这个问候的特殊之处,是三句话的次序,非同一般。齐国使臣察觉到这一点,立即表示不满,认为赵威后这样问,是“先贱后贵”。在贵贱等级森严的社会里,齐国使臣的话,也反映了当时传统的尊卑观念,这是很自然的。不料齐国使臣的反问,难不住赵威后,反招来她一番义正词严的议论。看来她是胸有成竹,要借此机会来批评齐国的政治。她斩钉截铁地说:“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一反问,非常有力,且明白无误地告诉齐国使臣,民为本,君为末。文章没有写齐国使臣的反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馀地。使人想到齐使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的窘状。此处省略,效果更佳。

赵威后自己也是“君”,她怎么会有这种思想的呢?可以理解,她受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战国时期的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一种可贵的民本思想。赵威后接受这一思想,等于是把自己也放在“轻”的位置上。这是需要政治眼光和勇气的。无论如何,这点也是值得称赞的。前面已经提到,从《触讋说赵太后》中看,她的性格近于顽固,可见她接受这一思想并非心血来潮或标榜自己;她对齐国政治情况非常了解和熟悉,并能根据这一思想作出分析,也可见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齐使无言以对之际,她又进而发问,如连珠炮发,使对方无招架之功,形成一种理论上的气势。他一共问了四个人。先问钟离子,“有食者亦食,无食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极言他乐于帮助一切人。次问叶阳子,“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极言他同情不幸的人。又问婴儿子,“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极言她的孝行非同一般。这三个人表现不仅突出,而且有个共同点,就是利“民”。一个抚养人民,一个帮助人民解决困难,一个以孝行作人民的表率。从“民为贵”的观点看来,这三个人应当受到重视和表彰。不仅齐国使臣不懂民本的道理,齐王也一窍不通,所以她责问道:“此二士不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这意思等于说齐王在路线上犯了错误,违背了民本思想。最后又问到了於陵子仲,“上不臣于君,下不治于家,中不索交诸侯”,极言他什么好事也不干,等于废物,在人民中影响极坏。她用严厉的口气问道:“何为至今不杀乎?”这又从反面来批评齐王不懂得民本的道理,宽容了这种不利于人民的人。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赵威后以全胜的姿态结束谈话,加强了主题的表现力量。如果再写齐国使臣或齐王的反应,倒成蛇足了。

文章以齐王为对立面,以齐国的政治情况为材料,对民本思想作了具体而透彻的发挥。全文纯用发问的方法来写,问岁,问民,问王,问钟离子,问叶阳子,问婴儿子,问於陵子仲。前三问,等于提出民本思想的论点,后四问,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应以民为本。而且只写发问,不写回答,更增强了压倒对手的优势。

游先生说:“另外一种赏鉴文字并不引述集评集释,当然也不依古人为准,而独立自主地做出赏析,其赏鉴进路很容易走上意识型态的路子,以马克斯文学或马克斯美学为主要策略。邱崇丙在赏析《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与〈乐毅报燕王书〉两篇即是显例。大陆学者解释古典理论。(按:这句话似意有未尽)古典作品一旦涉及意识型态,采用马克斯策略,往往露出盲点,有牵强附会与生硬乱套之弊。这也是台湾学界不能认同也不愿对应的一点。赏鉴文字经常冒出‘劳动人民’‘封建社会’‘上层阶级’‘资本阶级’‘被压迫民众’等等,完全以意识挂帅,服从政治教条,充分见证着权力结构、文化模子与文学体制强加给文学论述的操控力与影响力,以致做为一种文学的言谈论述更加暴露了论述的机械特质,假借表象的多元开放,占据着实质的一元封闭主宰。这方面的论述愈多,便愈加贬损学术的客观评价。尤其可能导致研究策略走歪路,走偏激。”

想不到一篇对古代文章的赏析,竟招来游先生如此严重的责难。这一大段议论,很容易使人想起大陆在文革期间流行过的“扣帽子”歪风,因为游先生并没有具体指出《赵威后问齐使》赏析文章哪些地方错误,也没有说明游先生自己对《赵威后问齐使》的“客观评价”是什么,只是给我戴一顶大帽子而已。如果说我运用了“马克斯策略”,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而不是笼统的下结论,那么,这就对了。这种“进路”就是灵活运用,就是开拓,就是发展,这比照搬西方理论好得多;如果不能作具体分析,而仅仅是不着边际的下结论,才是牵强附会与生硬乱套,才是“偏激”“歪路”。这顶帽子给游先生自己戴上,也许更合适一些。当然,游先生用的不是“马克斯策略”,但也是“意识型态的路子”。

众所周知,《战国策》汇集的是战国时期策士的言论,内容谈的就是政治。战国时期是什么社会?历史学家称之为封建社会,也有人认为是奴隶社会,游先生既然反对冒出“封建社会”这个词语,那么,应该怎么表达?王、后、臣、民,是历史上存在的名称和事实,又不是“马克斯策略”捏造出来的,也无“牵强附会与生硬乱套”之处。“‘劳动人民’‘封建社会’‘上层阶级’‘资本阶级’‘被压迫民众’等等”,我的文中并未用到这些词语,即使用了,又有何不可?为什么不能“经常冒出”?游先生不准冒出这些词语来,流露出一种政治偏见,很像有“操控力”,其实是不自量。台湾没有劳动人民吗?工人农民不劳动吗?在日本统治时期,台湾居民不是被压迫民众吗?不冒出这些词语,应该怎么表达?游先生自己也创造性的冒出了一个“意识挂帅”,这是否也可称之为“政治教条”?

《赵威后问齐使》内容涉及赵国和齐国两国外交,外交就是政治的一部分。原文所肯定的是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并不是马克思的学说。但民本思想是现代民主思想的先驱,为什么不能肯定?生活在民主时代的游先生为什么要嘲弄?难道要赵太后专制独裁,才是“客观评价”吗?我并没有牵强附会生硬乱套,把它提升为马克思主义。游先生却硬要指鹿为马。所谓赏析,无非是指出文章的主题和语言特点,提醒读者注意、借鉴。赏析文章分析它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撇开它的思想和语言表达技巧吗?如果认为这是盲点,游先生认为应该怎么分析,才是亮点?不冒出政治词语,难道要赏析赵威后和齐王的男女感情吗?难道要分析赵威后缺乏女性的礼貌、温柔,才符合游先生的“客观评价”?

“愿夫子……明以教我。”

两岸文学评论中都存在有“教条主义”的现象,游先生的文章“即是显例”。对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凭个人的信条,下一个空洞的结论,就是教条主义。我不知道游先生读没读过马克思的著作。简单地说,哲学、文学、政治思想都是意识形态,游先生没有意识形态吗?《大陆地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一书是由“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策划的,游先生是按照策划来写作的。游先生指责“完全以意识挂帅,服从政治教条,充分见证着权力结构、文化模子与文学体制强加给文学论述的操控力与影响力,以致做为一种文学的言谈论述更加暴露了论述的机械特质,假借表象的多元开放,占据着实质的一元封闭主宰。”这话虽然用了“权力结构”“文化模子”“文学体制”“操控力”“机械特质”“表象的多元开放”“一元封闭主宰”这些词语,转弯抹角,用意仍隐约可见。这是不是意识形态?这话所指是不是也包括游先生自己在内?游先生用政治分歧来评论文学,真像是“强加给文学论述的操控力”。游先生厌恶“马克斯策略”,那是政治态度,作为一位学者,不必把政治分歧带到文学评论中来。如果不顾具体事实,用来指责他人,就才真是“政治教条”。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艺术而艺术”“为文学而文学”“纯学术”,那是西方学者的唱词。游先生大约忘记了中国文学的传统是“文以载道”。这并不是马克思的话。这一思想虽然束缚过作家的文学想象力,限制过作家的创造力,但它也有过辉煌的纪录。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作家,曾以几篇散文而名垂后世。

我以为学者可以不谈政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求同存异。不要“自己判卷子,自己中状元”。能够有助于读者欣赏,就是好“进路”,能够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就是好“进路”。一味替古人代言,一味替外国人代言,一味替“行政”代言,就谈不上“进路”,谈不上开拓。两岸学界都不会认同。

学术交流以谦虚谨慎为好。希望游先生也用《赵威后问齐使》的材料,写一篇“客观评价”的赏析文章,作为示范。大家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The Criterion of Ancient Prose Appreciation—— A Discussion with Mr. YOU Zhi-Cheng from Taipei

QIU Chong-bing

(National Library of Peking, Beijing 100081, China)

Zhao Queen Mothe’s Inquiry to Envoy from Qiis included in theDictionary of Ancient Prose Appreciation. Mr. You Zhi-cheng from Taipei criticized the article because he thought the interpretation was rather subjective. The interpretation is from perspectives of Marx’s ideology and aesthetics. From the author’s opinion, Mr. You’s understanding may not be so objective and the judgment is not from the original text either.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rose; criterion;Zhao Queen Mothe’s Inquiry to Envoy from Qi

I206.2

A

1009-9115(2013)01-0032-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1.008

2011-10-20

邱崇丙(1932-),男,江苏淮安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俗语、汉字学。

猜你喜欢

使臣马克斯齐国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老马识途
小老鼠马克斯在城里
小老鼠马克斯在动物园
小老鼠马克斯在动物园
齐国强 作品
浅论越南使臣与花山岩画
唯一的要求……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