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3-02-15胡亮华
胡亮华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高职院校辅导员“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胡亮华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为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文章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研究高职院校“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该培养机制的具体举措和方法,并加以具体实践。实践表明,“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1+1+1”青蓝工程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也是高职院校稳定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在当前国际和国内局势不断发展和变化,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的条件下,如何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总体规划,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真正做到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文件,即《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1+1+1”高职院校辅导员青蓝工程培养机制就是参照专任教师培养中的青蓝工程,积极探索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创新,文章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通航院”)轮机工程系的辅导员培养机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详细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
1.“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的内涵
所谓“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即一位新引进或由其他岗位转聘至辅导员岗位,从事辅导员工作未满两年的专职辅导员由一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职辅导员或担任学生工作中层干部和一位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的专任教师共同结成的“两师一徒”的青蓝工程对子。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参照专任教师培养中的青蓝工程,为提高青年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传、帮、带”的积极作用,且独创辅导员“1+1+1”青蓝工程培养模式,采取结对的方式,安排工作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并具有较高威信的一线管理人员和专业专任教师作为新引进辅导员的指导老师,对青年辅导员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工作上的指导和学术上的辅导。定期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师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及工作心得“传授”给自己的徒弟,徒弟在师父的指导下提升自己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地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并且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政治素质优良、年轻化、知识化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他们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虽起步较慢,发展速度却很快,为满足学生管理的需要,大量年轻的辅导员或其他岗位的教师充实到学生管理队伍中来,由于其本身管理能力的欠缺和管理经验的不足,如: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培训进修机会少等[2]。使得辅导员队伍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成效不大。
2.1 辅导员岗位认识不清楚
主观上,由于高职院校在引进辅导员时对学历和能力要求较低,因此与专任教师和机关管理人员相比,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认为“低人一等”[3],都无意在辅导员岗位上潜心地做下去,一有机会就会转到专任教师或机关管理岗位。
客观上,高职院校辅导员长期从事大量繁琐的事务性、边缘性的重复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难以得到领导的认可,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认同度低。
2.2 辅导员实践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在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还没有做好做学生思想政治和日常工作的准备。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不高,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较弱;政治理论素养不高,缺乏针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手段和方法,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的传令兵,而不是疏导、沟通的协调者;缺乏对人生和社会的经验积累,判断能力有一定局限,处理、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等。
2.3 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
所谓专业化,指的是高校辅导员应掌握高校德育工作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表现出专业道德;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大部分来源于本科毕业生,专业结构多样化。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加入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队伍中,虽然能使高职院校辅导员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用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类专业问题,但是仍普遍缺乏与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科知识,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不能及时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难以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离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2.4 辅导员理论研究缺乏
高职院校辅导员很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缺少深入探索,不善于总结工作规律和经验,而且从来源上讲,据调查发现,他们中大多数来自诸多的学科领域,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科背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从而大多学生工作的专业性不强。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整体素质,本文以南通航院轮机工程系辅导员队伍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高职院校“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提出适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培养机制,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3.“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的具体举措
3.1 思想引导
对青年辅导员进行师德教育,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传播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增强青年辅导员的岗位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培养他们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帮助青年辅导员树立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高职院校辅导员有无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工作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辅导员自身人格魅力的完善和素质的提升。
南通航院轮机工程系规定,培养期间师父对自己的徒弟要广泛开展敬业爱岗的教育活动,指导和督促徒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认清国家对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规定,深刻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岗位价值。导师要与培养对象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和计划,切实履行导师的职责,提高青年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培养对象要定期向导师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按照导师的计划和安排,认真完成导师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学习导师的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
3.2 学习辅导
结合青年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和自身特点,帮助青年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定位,指导青年辅导员了解专业与课程设置,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内容,掌握班集体建设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青年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职业素质。资深辅导员的师父要不定期的介绍工作经验和方法,让他们了解本校、本系的文化传统、学生的群体特点和思想现状以及本校、本系以往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案例等,同时结合辅导员所在的专业请资深的专任教师对其进行相关的专业学习辅导。
南通航院作为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具有极强的专业特色。而作为拥有重点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轮机工程系在培养辅导员时也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除进行相关教育专业的培训外,还要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具体如下:了解轮机工程系的相关专业,轮机工程系共开设四个专业,其中轮机工程技术(轮机管理)、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为航海类专业,船机制造与维修、制冷与空调技术为陆上专业。这些专业和其他专业相比,更具有其独特性,熟悉它的人并不是很多。因此,为了能让这些专业的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专门安排专任教师对担任这些专业的辅导员进行专业辅导,通过针对性极强的专业辅导让辅导员们能对自己所带班级的专业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方便其管理工作的展开,提高管理的质量。
3.3 工作督导
从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出发,对青年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与日常管理、班会与活动组织、评奖助困、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效果评价,帮助青年辅导员改进工作方式,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根据新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和承担的管理任务,配合所在系部,帮助新辅导员制定培养计划,提出培养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填写新辅导员培养工作计划。
南通航院轮机工程系要求在培养期间培养对象要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和实践活动,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培养期间,培养对象要在系部开设公开班会课2次以上(含2次),或参加学院组织的公开班会课1次以上(含1次)。导师对指导对象进行阶段性全面考核,分学期填写导师制阶段考核表,指导期满填写指导老师工作小结,同时协助系(部)定期对新辅导员进行政治和业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新辅导员的转正、定职和职称晋升等负责地提出意见。
3.4 学术指导
传授科学的教育思想,培养青年辅导员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指导青年辅导员开展教育研究、撰写论文、申报课题等学术活动,培养青年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和能力。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踏实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对工作的内容进行研究。在现时高职教育的新环境、新形势下,有许多的新课题等着高职院校辅导员去研究、去解决。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化理论和专业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学有所长、学有建树的学者型、专家型辅导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和专业化。
培养期间,南通航院轮机工程系要求培养对象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公开发表1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论文,或参与1个校级以上的立项课题(排名在前3名),以提高自身学术研究的能力。
4.结束语
建设好辅导员队伍是关乎育人的大事,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切实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组织保证。无论是社会、学校、学生还是辅导员自身都应该认识到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实现从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的关键所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其中,轮机工程系在学院的支持及指导下,率先建立了辅导员“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了广泛赞誉,其成功经验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
[1]沈祖芸.上海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5-11-13(1).
[2]齐宏博.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J].江苏高教,2010,(3):130-131.
[3]吴立娜.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5):97-98.
G718.5
A
1671-752X(2013)01-0020-03
2013-01-05
胡亮华(1973-),男,江西星子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副教授,硕士。
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SJB88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