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三资”监管问题的思考
2013-02-15潘家栋
潘家栋
近年来,社区干部因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引发的腐败案件呈上升态势,如何监管好“三资”,既实现保值增值和增加股民分红,又能保护好社区干部在廉政方面不出问题,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当前原特区外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在“三资”清理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原因、对策建议提出一己之见。
一、加强“三资”监管的重要意义
(一)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加强“三资”监管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的原因,导致“三资”监管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的地方出现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地方因“三资”腐败问题引发了集体上访,从而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三资”监管,是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二)社区经济发展的有利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三资”不断丰厚,如何确保“三资”保值增值,是社区当前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实践证明,加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三资”监管,有利于稳定和完善社区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盘活集体经济组织的存量资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
(三)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重心向基层的延伸,加强“三资”监管已经成为加强基层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三资”监管,可以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社区集体产权不清晰、资产长期闲置浪费、“三资”资源私自转包、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融洽党群、干群关系,从而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当前“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台账管理不完善。对“三资”家底不清,特别是对集体土地、国家强农惠农资金和集体收益等重要项目登记不全、不细甚至没有登记。由于台账管理不完善,导致“三资”产权不清晰、长期闲置浪费、流失严重、被挪用占用等诸多问题。
财务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一是收入不入账,实行“账外运行”,存在部分坐收坐支资金的现象,规避财务监管;二是会计档案不全,有些社区一任会计一本账,会计账本没有及时移交,造成票据遗失和账目不清;三是报账手续不规范,没有按会审联签手续进行审批。
资产处置和资金管理不当。一是集体资产家底不清、产权不明。特别在资产的管理、使用、处置等方面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存在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整、上交承包费用的方式不规范等现象,有的集体资产处置未经股东大会或者股民代表大会通过,有的是个别干部说了算。二是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公款私款难分。
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是集体资产良性增长机制尚未建立,相当一部分集体资产主要用于管理和公益事业,虽然原值呈增长趋势,但由于未按规定提取折旧,实际资产净值却日益减少。此外,集体不良资产的存在,导致出现呆死账,造成浪费。二是存在集体“三资”流失现象。比如:集体资金借贷不规范,财务纠纷隐患较多;资产资源发包随意,保值增值缓慢;挥霍、挪用、侵占“三资”现象蔓延等问题。三是合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原因分析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是相关部门对“三资”监管的责任意识不强。认为“三资”监管是社区股份公司的事,往往以让社区“自治”为借口,没有积极主动地履行监管职能;一些社区干部认为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有的认为现在财务制度全、群众监督紧,社区干部无机可乘。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相关部门对社区财务管理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启了方便之门。二是广大居民的参与意识不够。分散的家庭经营,使居民的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有的认为监督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有的碍于情面,或怕得罪社区干部,敢怒不敢言。三是部分社区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有的社区干部错误地认为居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街道办事处对社区“三资”无权管、也无法管,致使监管工作停留在形式上。
“三资”监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相关业务工作。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目前“三资”监管机构和人员仍处于小马拉大车的状态,社区“三资”监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了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难以对“三资”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管。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单位的报账员需具备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但目前不少社区股份公司由临时工任报账员,流动性较大、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较低,不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三资”的有效监管和规范运营,而且也给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而熟悉业务,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人员,能准确地捕捉到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发现问题,核减不必要的开支或提出有效的改善建议。
“三资”本身复杂性强,监管难度大。一是“三资”涉及面广、项目繁多、复杂多样,带来管理难度较大。二是“三资”清理清查难,存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账外资产登记和价值确认问题,主要涉及居民自建房屋、边角地及树木等土地附着物是否纳入核查范围,数量如何统计,价值如何确认;资产产权归属问题,主要是一些有争议的土地、房屋、车辆及山头地权属如何划分等;会计核算问题,主要是用错会计科目、清查基准日确认以及负债和收益确认等;账务处理问题,主要是对一些已完工的固定资产仍记“在建工程”、账实不符以及应收账款长期未能收回等情况应如何处理等;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社区早年的物业无产权证明难以评估其实际价值、合作开发的土地和房屋,合作期届满权属应如何划分等问题较为普遍。
制度机制失范,导致监管不到位。一是制度缺失,无章可循。部分监管制度尚不健全或是具体执行要求未予细化,未能实现“三资”的有效运营和监管。如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直系亲属任职回避制度、公司财务人员上岗任用制度及培训制度、企务公开制度的执行程序和公开内容的具体规定、公司经济合同法律审查制度等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二是执行不严,流于形式。“三资”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的现象比较突出。比如:部分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接待费超标,未按有关规定标准列支,而是从承包收入抵减业务餐费;中小额工程建设部分预(结)算总价超合同总价,未经股民会议表决通过;账外资产未及时处理;合作开发的项目,分成收益没经评审或项目可行性分析,收益分成比例偏低;没有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未能及时如实反映股份合作公司资产状况的问题。
三、加强“三资”监管的几点建议
加强“三资”监管,必须解决制度不健全、制约机制缺乏、管理不到位、人才素质偏低和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一)摸清“三资”家底,奠定“三资”监管的坚实基础
开展“三资”清理核查,摸清底数,是规范“三资”管理,解决账目混乱、处置不当等问题的基础性工作。为确保账清、财清、物清和债权清,要切实加大协调力度,发挥主管部门作用,严格把好“三个”关口。
严把清查登记关。组织强有力的专业队伍,对“三资”情况进行逐笔逐项的登记清查,特别是对货币资金、债权债务、财产物资、固定资产和有形资源的数量、规格、经营和管理情况澄清甄别,逐笔逐项的核对货币资金的账目、清点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的数量、规格和金额,核实有形资源的经营状况,全面彻底摸清集体“三资”现实状况。
严把公开公示关。对清查登记后的“三资”情况,分门别类进行公示,并组织群众评议,接受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解答群众的质疑和批评,增进群众对“三资”家底的了解,增强他们参与“三资”监管的热情。
严把台账建立关。在清产核资、公示整改后,统一建立“三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管理台帐,将有关账目数据输入计算机,存档备查,实行动态管理。凡是“三资”的新增或减少都要履行严格的手续,从而有效地制约处置集体“三资”的随意性。
(二)狠抓队伍建设,为“三资”监管提供组织保障
切实抓好居民小组一级管理层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加强对管理层的法制培训和警示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管理层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必要的“三资”监管方面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
提高执行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按照有关要求配齐相关工作人员,确保相关专业人员的相对稳定;结合社区综合改革,通过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配备专兼职人员,从社区的助理会计和大学生村官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充实队伍;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股份合作公司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岗位竞赛及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健全制度机制,构筑“三资”监管的源头防范体系
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将监管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轨道。深入开展调研,对当前的“三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并完善管理和监管制度,明确市、区、街道、股份公司等各级的职责和权限,特别是注重制度的顶层设计。一是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掌握着股份合作公司集体股的投票权,对公司决议的通过或否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应进一步探讨完善集体资管理委员会的选举和监管机制,减少董事会主要成员的直接影响,按照权力均衡的原则,探索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二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要求,落实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经营班子和监事会制度,逐步建立和规范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目前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主要还是以“人合”为基础,应探索转为“资合”公司,即股东大会由一人一票,逐步向一股一票制过渡,最终实现按照持股权出席的股东代表大会制度。三是推进股份合作公司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探索破除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班子成员终身制。董事长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逐步推行年薪制,并以适当方式定期公示;探索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领导直系亲属任职回避制度。四是大力推行企务公开,完善相关统计报送制度。定期向公司股东公开投资发展的重大决策、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涉及股东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接受股民监督的民主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对集体资产的存量及变动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及统计分析,定期向上级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报送财务报表。
加强制度执行检查,严肃惩处违法违纪行为。由纪检监察、集体资产管理等部门联合加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到位,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反“三资”监管制度的行为,并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举报的线索及时进行核实,严惩违规行为。可通过定期开展财务检查、进行专项审计、畅通信访举报、不定期随机抽查等手段,及时发现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三资”监管领域的问题,严肃查处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推行网络化监管,提高“三资”监管的科技水平
依托互联网,构筑“三资”监管公开透明的长效机制。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当前普遍存在的人手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克服人为因素,制约权力运行诸环节的自由裁量权,对“三资”进行实时动态有效监督管理。
打造平台,形成“三资”专业化、常规化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模块设置,对集体财务实行电算化代理、远程化查询,对集体“三资”实行动态化管理、网络化监控。尤其是将社区集体各类经济合同审核整理后逐条逐款录入软件,实行动态监管、到期提示,有效解决社区集体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责任不明确、兑现不及时等问题。
设立便于群众查询的触摸屏和电子滚动屏幕。即时公布办事指南,公开信息,为群众参与民主监督创造必要的条件。居民可通过互联网随时查询所在社区“三资”的相关数据,掌握社区集体资产经营情况,监督反馈“三资”管理问题,全面知晓本社区“三资”信息,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建立信息预警机制。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递技术,及时公开及时传递以财务为核心的“三资”信息,及时补救“三资”管理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