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服务
2013-02-15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甘肃天水741020
●蒲 莉(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甘肃 天水 741020)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麦积区图书馆立足基层图书馆实际,在服务领域、服务模式、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大胆创新,把服务的触角极力延伸到渴求知识,期盼文化信息的农村、学校和社区,并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作为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县(区)级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1 麦积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麦积区是农业大区,现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79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4.4万,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文化站(室)是农村文化活动的基本场所,17个乡镇中,文化站建筑面积在50m2以下的有2个,50-300m2的有6个,300m2以上目前没有,有站无舍的9个。除部分文化站逢节假日有活动外,多数有名无实。文化经费几乎没有,文化配套设施大都陈旧老化,人员队伍青黄不接。全区分布点多且面广的基层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处于既缺乏文化设施,又无经费保障,更无专人组织、管理的状况。麦积区农村文化建设令人堪忧的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匹配。
2 麦积区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实践
2.1 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农技信息
麦积区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从1995年开始自筹资金,通过自办刊物的形式,将整合的最新的生产、生活、文化、科技信息传递给农民。每期刊物都以紧扣农民当下需求为宗旨,在文献信息采集上注重文献信息与网上资源相结合,突出文献信息选择的针对性、时效性、预测性和通俗性,摘编适宜当地经济发展、简明易懂、适用性强的各类养殖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科技信息,编印成《信息快报》,通过乡镇集日开展科技赶集、文化下乡等方式无偿为农民群众散发。同时,有针对性地送往全区葡萄基地社棠镇,花椒种植中心元龙镇,解决果树栽培、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引导农民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许多农民群众通过利用《信息快报》中的科技信息,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从中受益。
2.2 发挥馆藏资源优势,组建村镇图书室以拓展服务领域
延伸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麦积区图书馆把帮助农村组建图书室作为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从2001年开始,利用丰富的馆藏,把建设村级示范图书室作为重点常抓不懈。先后帮建了伯阳镇曹石村、马跑泉镇什字坪村、李家湾村等几个示范点分馆;还建立了石佛镇石佛村、陶家村、花牛镇花牛村、高家湾村、马跑泉镇石咀村和甘泉中心小学等10个图书流通点。同时,对村镇图书室和图书流通点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采用《中图法》帮助分类排架,制定《图书借阅制度》 《图书室管理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村镇图书室和图书流通点的图书配置,在内容上选配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贴近群众生活、符合农民审美情趣的书籍,并定时定期更换流通。业务管理上定期指派专业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帮助管理人员解决图书分编、排架和借阅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修正不足。小而规范的村镇图书室和图书流通点扩大了服务覆盖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图书利用率最大化,使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真正落到了实处。
2.3 发挥教育职能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麦积区图书馆在推进全区农村文化建设中,积极开展“欲富口袋、先富脑袋”的新观念教育活动,配合政府部门开展“文化科技下乡”和“科技扶贫”等系列活动。同时,经常组织农技专家下乡,给农民朋友提供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和讲座,对农民进行农业知识技能和农业科技知识等实用培训。并在农闲时深入农村,开展喜闻乐见的读书演讲、民俗、农技知识、卫生保健大比拼、猜谜竞赛等内容贴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活动,吸引农民朋友广泛参与。这些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为引导农民读书用书,学知识、学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提升了农民朋友的文化科技知识素养。
2.4 依托“共享工程”网络平台优势,消除农民“数字鸿沟”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会使用网络是形成“数字鸿沟”的普遍现象。麦积区图书馆积极发挥网络环境下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优势,提出“数字共享平等阅读”的服务理念。依靠“共享工程”数字资源优势,下乡辅导农村基层点的农民利用网络科技信息资源科学生产生活。并借助“共享工程”网络平台,先后开展“助春耕”系列活动、周末视频时事讲座、优秀电影展播、情系农民工、共享文化餐等送数字信息资源进村庄、乡村、校园和广场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农民朋友的文化生活,活跃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麦积区图书馆依托“共享工程”网络平台延伸了图书馆传统服务阵地,建立了新农村网络共享平台,提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广大农民的能力,使优秀文化信息数字资源在新农村达到了高度共享。
2.5 创新服务形式,关注弱势群体需求
麦积区图书馆从构建和谐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出发,营造“绿色通道”,为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长期的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在送书、送讲座、送知识、送科技服务等到田间地头、到弱势群体手中的系列活动中,使他们在享受读书权利的同时了解图书馆,增强利用图书馆学知识的意识,进而自愿走进图书馆接受服务。同时,设立专门咨询员,解答农民及弱势群体在政策、就业、法律等方面存在的疑问,帮助他们获得最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服务农民工子女阅读与文化需求方面,麦积区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览室为农民工子女免费发放借书证,并与学校联合开展“同在蓝天下,携手来阅读”的好书互换交流活动,倡议城区小学生为农民工子女捐赠书籍。让图书馆知识的光芒播撒到每一个农民工子女的心中。
3 麦积区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启示和思考
3.1 增强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夯实新农村文化服务的基础
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的保障。麦积区图书馆自2000年以来,在多方筹资购置新书的基础上,先后争取到上海浦东新区图书馆、“科普列车西部行”活动、中央文明委“文化下乡”工程、甘肃省图书馆、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天水名人潘石屹先生、王宗绪先生等捐赠的各类图书及物资,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文献。同时,注重收集地方名人的著述及各类地方性文献,加强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但是,距离现代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标准仍相差很悬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处于信息革命前沿的图书馆,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拥有多种形式的阅读资源和多元文化的阅读文献,是服务社会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基础。
3.2 创新服务方式和理念,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政府支持,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思想意识,延伸拓展服务领域,发展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是新形势下县(区)级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1]麦积区图书馆在村镇分馆和村图书流通点的建设和服务中,突破原有思想框架,在村委会的协调下,全力整合村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其他村级文化信息室的资源,并根据农民们的喜好,组建具有当地农村特征的综合图书室,达到了用一份成本为农民朋友提供综合文化信息服务的目的。
村镇分馆和村图书流通点的成功组建,得到了当地村及镇政府的重视与好评,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对其投入一定的资金,使村镇分馆和村图书流通点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县(区)图书馆深化延伸服务工作开展的最大困扰还是经费问题。既要体现公益性、社会性,又要全方位、多层次拓展服务,就必须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从延伸服务的成功经验看,政府的扶持作用至关重要。麦积区图书馆积极创新办实事,以自己的有为赢得有位,主动寻求政府支持。结合本区本馆实际,不间断、创造性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者活动。成功举办了“麦积情韵”赴沪书画展和“羲皇故里”赴京风情艺术展两次大型展览,宣传推介了麦积,借鉴了发达地区兄弟馆的先进理念,在市、区领导、书画界人士及社会各界中引起强烈反响。展览结束后,区政府增拨了购书经费和公用经费,解决了图书馆的一些实际问题。
图书馆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尤其在各种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观念互相冲击、碰撞之际,文化的特质更显示出“硬实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文化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强本固基之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共图书馆不仅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更应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
[1]孙敏霞.基层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101-102.
[2]张丽芸.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创新和延伸服务上的探索和实践——以中宁县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1):114-116.
猜你喜欢
——天水市麦积区龙园小学十年发展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