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坚持与发展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3-02-15何国勇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报告特色科学

何国勇

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前进10年历程的一个重要写照,但两次大会所处的年代不同,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承担的历史任务也不一样,决定了这两个报告的异同,这也是十八大报告坚持与发展的根由。从这个角度理解十大八大报告,可以更深入地学好报告,以便在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一、十八大报告坚持了什么

(一)坚持对中国国情和所处时代的判断

对国情和时代的判断,直接关系到党的战略方针的确定,是我们党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认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在10年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经济规模上升到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5400多美元,但中国最大的国情依然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很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还非常突出,各方面的制度还不成熟,跟发达国家相比,人均GDP水平,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三个没有变”的判断,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没有变”的核心是基本国情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5年前,我们党认为,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三个趋势很明显,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可以争取和保持。同时,世界仍然处于大变动、大调整中,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充满变数。对我国发展而言,有机遇,有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今天,尽管我们的时代有了不少新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的不安全因素,比如由于中国以及其他金砖国家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美国一强独大的格局受到削弱,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的努力会加强。但是,这些新的因素并没有大到改变这个时代性质的地步,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我们为发展争取和平国际环境仍然是可能的,机遇仍然大于挑战,这个时期仍然是有利于我们国家发展的机遇期。用十八大报告的话来说,就是“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也是我们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

十八大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谈学习十八大报告时,对此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三)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在30年里连续迈上了几个大的台阶,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产业结构不协调,收入分配不合理,国内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太小,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特别是当中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要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领导中国成功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5年实践的基础上,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对全党各项工作怎么贯彻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且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还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必须”的贯彻总要求,即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四)坚持实施我国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了十七大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方略。比如,在经济建设上,坚持了总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建设上,坚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文化建设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在社会建设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建设和谐社会;在党的建设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来展开。

二、十八大报告发展了什么

(一)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

党的十七大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时,只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信,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阐述。并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了阐述,即是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和各项具体制度的总和。报告进一步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后的第一大战略方针,就是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经过5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证明了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契合了人民的需要,号准了时代的脉搏。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党的十七大,迫切需要向全党和全国人民阐明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坚持了十六大确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强调各项工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又经过5年的实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夺取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伴随着这5年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也日益证明了它是我们党应该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党的十八大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样,就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上升为我们党和国家建设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三) 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是“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把它归入经济建设里,没有单列出来。根据时代的发展、人民的需要和建设的实际,生态环境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故而,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加入了生态文明建设,使它与其他四大建设并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备,更加适合新形势的新要求,这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基本方略作了新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根据过去5年乃至最近10年的建设实践,洞察世界发展大势,结合我国实际,对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基本方略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发展,使它们更加符合工作的需要。比如,在经济建设中,要求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新动力,提出“三个平等”(各种所有制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不同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理论和“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观点,特别是提出了GDP加人均收入倍增的10年奋斗目标;在政治建设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强调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在文化建设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在社会建设上,将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并列,体现出了社会建设两大着力点的规律;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总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尊重自然地、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总要求,把“纯洁性”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要求并列为党的建设主线,提出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四种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四种危险”,提出了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四种能力”。

三、十八大报告在坚持与发展中所体现的治国执政理念

十八大报告的坚持与发展,不是即兴之作,而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其背后的根源就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所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治国执政理念。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克难制胜、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根本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时也是我们党这10年治国执政中最特色鲜明的理念。如何正确回答哪些要坚持,哪些要发展,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好坚持什么,发展什么,如何适时地把握好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发展,是把握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髓之所在。我们党这10年治国执政中把它们完美统一于快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体现在十八大报告的坚持与发展中,体现在这10年我们党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攻坚克难的奋斗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贯彻十八大精神要保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中。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终极价值追求,这也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就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改革开放的主体是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所享有。”正是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从以人为本出发,十八大的坚持与发展才有了坚实的价值观基础,才有了坚持什么、发展什么的充沛底气。

(三)不折腾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存在路径依赖,也就是说,每个社会都因其独特的因素,导致这个社会向前迈进最顺利的道路就是在继承过去的基础创新发展。反过来讲,一个社会的发展最忌讳的就是只强调创新,不注重继承,动不动就推倒重来,导致社会不停地反复,使这个社会不能实现理想发展,甚至还倒退。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提出“不折腾”的执政治国理念,就是对这一规律恰如其分的运用,形成了我们党治国执政的一条重要策略。在当今中国,对国家发展阻碍最大的就是折腾,就是没有主心骨,在发展道路上人云亦云,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伤害。十八大报告的坚持与发展,就是这一策略的具体体现。比如,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信,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来自左或右的干扰,减少我们在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可能出现的挫折。

(四)不停顿

不折腾与不停顿是在处理坚持与发展这个矛盾时必须把握好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执政治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正确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畸轻畸重,有所偏废。中国儒家文明在明清之后,逐渐衰败,根源就在于儒家文明在取得巨大成功后,在明清之际走向封闭保守,文明呈现出停顿止步的特征。苏联之所以亡党亡国,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党的意识形态从斯大林开始慢慢陷入僵化,思想止步,改革停顿,经济社会矛盾日积月累而不加以解决。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第一次外出视察,就来到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广东。他在视察中明确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猜你喜欢

报告特色科学
特色种植促增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完美的特色党建
报告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报告
科学拔牙
报告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