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与深圳前景
2013-02-15申勇
申 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说明中指出:“中央政治局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同时,在《决定》中也多次强调,要“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最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增强活力的精神,为深圳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圳应该牢牢抓住这次机遇,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一步释放整个经济社会活力,建设国际“活力之都”。
一、中国经济成就是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的结果
活力用英语表示为“vigor”,意为身体或精神上的力量或能量;现代汉语词典将活力解释为:旺盛的生命力。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凯文·林奇认为:“城市的经济活力主要表现为城市的成长性,而且更多地表现为经济的成长性、对外来资本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方面。”我们认为,城市的经济活力是指城市经济的成长能力和发展潜力。一般包括以下五方面要素:经济成长性;对外来资本和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就业和可持续的生活质量。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经济发展创下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据统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经济总量跃升到全球第二,超过德国和日本,对世界的贡献率超过20%。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构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而释放了经济要素的活力。众所周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首先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农村改革释放了土地的活力。接下来,将承包制移植到企业,对国有企业采取了生产经营责任制,一下子将企业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开始,推动经济细胞活跃,使商品这个经济细胞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从而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个要素的活力。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讲话,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指导思想,市场从此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力量,由此,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劳动、知识、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活力开始全面释放。表现为:外来投资明显增加,“三来一补”为特点的加工企业日益增多,出口能力持续增强;劳动者开始自由流动,人口红利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管理水平得到充分提高,技术能力不断进步,带来了中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的持续成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知识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大批知识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正是由于以上诸多活力得以释放,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增长,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家稳定发展。
二、深圳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活力不足
深圳经济发展得益于全国的改革开放,受益于经济特区这块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同样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2012年深圳全市GDP为12950.08亿元,在全国内地城市中继续保持第四位。自主创新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3.81%,居全国领先水平,P C T国际专利申请量8024件,占全国的40.3%,连续九年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9万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61%。六大战略新兴产业总体增速为经济增速的两倍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5%。
不仅如此,深圳为全国走向市场经济进行了成功探路,通过对外开放培育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能力,使国人看到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成果,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对于经济成长的差异性作用在深圳得到充分体现和证明。2010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发布全球城市经济活力报告,根据城市人均收入和就业增长情况对全球150座大城市的经济活力进行排名。研究结果显示,深圳排名第二。这就说明,深圳的发展最主要的是靠改革开放,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释放各种社会经济活力取得的,尤其是通过释放土地、资本、劳动、管理、技术、人才、城市管理、区域合作、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活力,深圳才得以进一步持续发展。
然而,近年来深圳的发展开始面临各式各样问题和挑战,经济活力开始下降,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活力与其他城市相比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已经表现为城市整体活力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改革动力缺乏。深圳人敢闯敢干的思想开始衰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依然存在,利益集团成为深圳发展的强大阻力。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区内外依然存在严重差距,特区一体化的步子缓慢,特区内外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差距较大,特区外城市软服务能力更是明显不足,活力较低。有些地区即便建设了大量一流的设施(如体育、生态设施),但由于没有较好的综合配套,加之管理素质缺乏,始终难以盘活。
三是土地束缚严重。土地大量集中在原股份公司手中,不能正常流转和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制约城市产业布局和城市整体发展。随着城市人口增加,不可持续的问题将严重制约城市发展。
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住房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高质教育、医疗等供给表现为不平衡和个别地区短缺,来深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滞后。
五是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雾霾天气高居不下,汽车尾气排放越来越严重,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转变,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寻。
六是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某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三、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活力之都”
深圳的发展经验证明,活力是深圳发展的不竭源泉,只有进一步改革开放,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让深圳持续发展的各种源泉涌流,活力四射。因此,深圳要抓住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决心改革的机遇,认真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实质,以“产业高端、发展高质、城市高品、生态低碳”为核心内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推动新兴产业集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经济社会活力,形成深圳城市新品牌,早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成为国际活力之都。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改革开放,重点激发“八大活力”:
——改革活力。改革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圳的进一步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人口红利,更要依靠改革红利。要继续发挥敢闯敢干的精神,既要按照顶层设计步步推进,又要充分发挥基层的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折不扣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并通过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活力。创新是城市活力的重要元素,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硅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个促进创新的研究型大学斯坦福以及便于创新的大环境。因此,深圳要充分发挥利用现有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作用,尽快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释放研发活力,重点推进大学科技城和龙岗香港中文大学大运片区、华为科技城等重点区域的创新,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创新核心作用,不断激发中小企业创新,释放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
——土地活力。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股份公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基本模式,探寻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挖掘深圳社区经济发展的潜力,让股份公司的土地成为深圳发展的重要元素。积极总结深圳过去土地流转和城市更新的经验,调整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的方案,推动产城融合,制定让原住居民受益并真正主动参与城市更新以及各利益主体多赢的土地整备新思路。
——产业活力。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以总部经济发展、金融、科技、信息及专业服务为重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大集聚,加快深圳保税区转型升级,推动前海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变,加强福田、沙头角、盐田、坪山保税区与前海的对接和错位发展。大力发展低碳新能源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实施“高端集聚”和“高端引领”双轮驱动,成为珠三角区域重要的产业引领者。
——文化活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提高城市活力的内在因素,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相关产业。依托文博会优势,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文化项目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依托传统客家文化和移民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新兴文化的开发;依托大运场馆和文化馆所,加快形成深圳影视演艺文化;依托文化读物以及新媒体,增加专门开设的以文化事业为主的栏目、频道以及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节目。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扩大文化产业的开放度。以此激发全深圳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
——人才活力。人才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深圳是个年轻城市,也是个移民城市,要改变人才培育战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大力发展以产业为导向的特色高等教育。要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制定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深的就业政策,让更多优秀俊才来深圳创业,使深圳成为年轻人最多的城市和活力四射的城市。
——生态活力。生态是城市成长核心竞争力,深圳要依托低碳生态示范城市的建设,集聚低碳产业、低碳项目,研发低碳标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和应用,使其成为世界低碳新能源名城。依托现有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以碳交易为重点的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引领者。
——城市活力。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是城市活力的重要细胞。要通过城市的布局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激活城市运行活力。通过加快社区经济转型的步伐、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社区文体活动的推动、社区物业管理的提升、社区优质资源的互补与盘活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消除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后顾之忧,为人们从“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