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助力香港人民币国际化
2013-02-15许鲁光
许鲁光
一、中国经济崛起与人民币地位的非对称性
经历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宏观经济持续保持了长期快速增长的势头。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只有3645亿元,位居世界主要国家中的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190美元,归属于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之列。到2012年,反映中国经济总量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1932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超5000美元,外汇储备额已达3.24万亿美元。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快速提升,到2008年已经超过20%,成为对世界经济贡献度最高的国家。由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呈现衰退和滞涨局面,至今都未全面走出困境。而中国经济近4年多来,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将会上升。
目前中国已经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中国依然是个小国、弱国,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使用美元结算,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经济安全对美元依赖过大,一旦美元汇率产生大的波动,中国对外贸易必将受到重大影响,中国财富将面临重大损失。
事实证明,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两度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继2012年以来的Q E 3之后还将要推出Q E 4。美国政府采取开动印钞机刺激经济增长的办法,由此带来的货币扩张已导致美元大举外流,促使美元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贬值。原本就负债累累的美国通过大量印钞来刺激经济,将会引发两大风险:一是导致美元汇率的大幅下降,使全球持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和人民资产缩水,让全世界来为美国经济危机买单;与此同时,严重财政赤字的美国根本无法拿出这么多钱来刺激经济,其资金来源只能靠发行债券来筹集,这些债券也必然要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来购买,实际上也是要让全世界来救美国。二是引发全球的有色金属、矿物、大宗农产品等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而为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埋下祸根。
面对当前全球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企业层面看,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以来大都采用美元和欧元等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后,美元、欧元汇率波动剧烈,我国诸多出口企业在承受外贸需求订单下滑压力的同时,还得应对日趋严峻的汇兑风险;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美元资产约在六成左右。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人,美国进行货币贬值的最大受害者就是中国。
面对现在的国际金融秩序,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如果人民币不能逐步向国际化和硬通货靠拢,就很难在世界货币体系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决定权。等到下一次经济危机来临时,中国将遭遇更大的损失。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民币还不是国际储备货币,这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只有当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经济、中国贸易的国际地位相匹配,中国的巨额财富才会有真正的安全保障。
二、人民币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然和强国之途
首先,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退、美国经济状况持续低迷、欧洲债务危机深度发酵之际,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加速重构,在中国经济总量迅速上升的同时,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市场需求也相应上升,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几种主要的国际货币波动显著加大,国际经济治理格局出现新变化,直接扩大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客观上看,这种因为金融危机动荡和主要储备货币波动带来的对人民币的需求,直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
其次,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大国要崛起,仅依靠我们本国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强盛尤其需要全球资源,需要能在全球范围内对相关资源开展交易的货币定价权。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需实现的经济功能不尽相同。要经历债务国、债权国和资产清算国等不同阶段。只有在充分调动全世界资源为其所用,并根据其需要不断调整全球资源的配置方向时,一国经济才有可能持续生存、发展。完全通过实体经济的交往,只能在一定阶段的部分程度上实现上述目标,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就能有效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以上目标。人民币国际化已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不断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面对全球复杂金融形势的历史必然。
更重要的是,21世纪的中国要实现强国复兴之路,进一步在国际事务中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经济治理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币就必须逐步实现国际化。其原因是:人民币如逐步完成和实现国际化后,中国的许多进出口企业的业务就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以人民币计价。如此,中国进出口企业的成本和销售都是按人民币计算,外贸与内贸的区别就不复存在,就能有效地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大大地方便国内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更有力地提升我们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人民银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发行国际货币的“铸币税”,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扩大人民币的发行,以此来购买中国的主权债券或企业债券。而一旦这些债券能够在国际上发行,就成为了国际上可以增值的资产,可以凭此来获取国际上的硬通货乃至商品,中国人民银行即可以凭空采取印钞票的方式来获取国际资产,获得在国际范围内的购买力。美国正是依赖于这样的机制,长期维持经济金融大国地位,可以长期保持财政和贸易双赤字而不用担心发生支付危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就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的金融条件和定价权,预计未来,如果美元、欧元、人民币能共同构成世界货币的鼎足之势,那么,世界经济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将趋于形成,中国就有可能从今日的大国演变成为世界的强国。
三、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作用与不足
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虽为中国主权管制地区,但由于“一国两制”的体制决定,香港在政治、经济、法律体系上是相对独立和治外的。香港作为亚太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本身已是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国际货币的重要离岸金融业务中心,在经营离岸金融业务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此外,香港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成熟的法制环境、有效的监管环境、自由的商业环境、优惠的税收条件和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金融地位仅排在伦敦、纽约之后,而且近年来其间的差距还在不断缩小。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交易主体为非居民,所发生的市场交易行为就可以规避中国大陆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不受国内市场法规和税制的约束,在离岸币市场便利而高效地从事本币的借贷、拆借等各种资金融通业务。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国际化历程的规律表明: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货币国际化的实现,货币国际化反过来也有助于相关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离岸金融市场是货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部分。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2009年4月8日,国务院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2日、3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之后,又新增了河北、陕西、安徽等试点地区,试点业务在各地陆续开展后,各地跨境结算业务都发展迅速。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自2009年7月2使用后,香港已经成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各国的主要银行都在香港进行人民币交易,达到了120家左右,人民币跨境使用催生了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在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有利于中国在把人民币推向海外时,把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初期的“试验场”和“储水池”,操作上就能在自主、可控的原则下,从容地将人民币国际化试验与内地的资本账户开放分开进行,探索开展各种人民币业务,设计不同产品,测试市场反应,实现循序渐进的开放原则。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将境内、境外两个金融市场进行有效分割和缓冲,从而有利于化解金融开放和自由化后会带来的风险和难题。
目前,国家已确立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香港也已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数据显示,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一系列政策的试点和推广,以及2011年国家又推出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后,香港人民币存量不断攀升。2009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仅为630亿元;而2011年底,该规模飙升至3000亿元;到2012年12月份,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6030亿元。目前香港的人民币市场已初具规模,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在过去两年半时间内从不足700亿元增长到最多时候的6272亿元,人民币存款已经占全部香港银行存款的10%左右,是香港市场上除港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三大货币。
但是,香港人民币市场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香港人民币存款快速增长的势头近来未能得到持续发展。如从2011年11月开始,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连续5个月回落,截至2012年5月底,减少到5539亿元,之后到2012年底才又恢复到6千亿元。由于资本管制,香港人民币很难自由回流到内地投资,使得人民币的流动性越来越差,自然会降低人们继续持有人民币的意愿。投资渠道的缺乏还导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上的人民币存款和债券收益率远低于内地。2012年开始,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一路走低,最低时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0.5%。据汇丰银行公布的2012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其在香港的首项人民币贸易融资的贷款年利率为3.88%,远低于中国人民银行的6.56%一年期贷款利率。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离岸货币中心的建立,依赖于三大基础条件:具有足够大的货币资金池、有吸引力的投资产品和渠道、流通性良好的交易兑换机制。香港市场的人民币如果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回流到中国,那么流出的人民币很有可能大部分是通过非法渠道回流内地,造成地下钱庄和货币走私活跃,这不仅会极地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而且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也难以将人民币作为主要的区域储备货币。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尽快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增强境外持有者对持有人民币的信心,迫切需要为香港的人民币提供一个回流途径。
四、前海开发将有助于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巩固和提高
占地面积大约15平方公里的前海地区位于深圳蛇口半岛西侧,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珠三角区域发展、粤港合作特别是深港紧密合作的重要战略节点。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国家对前海发展规划的重点主要是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充分发挥前海的先行先试作用,重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属于国家层面的体制改革、需在一定区域内先行试点的重大政策事项在前海先行探索。二是与香港优势互补,深度融合,通过金融创新支持和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三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联结内地与境外的重要枢纽,汇聚国内外金融资源,引领粤港澳金融一体化发展。
2012年7月3国务院又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根据批复,国家将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表明此前备受关注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政策方案已经正式落地。批复明确指出,支持深圳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打造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在批复中,关于金融改革创新的部分被放在了6大方面任务的首位,并占据了22条具体内容中的8条,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份2200多字的批复是目前国内同类政策批复中创新空间最大、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支持力度最强的框架体系。批复中金融领域的优惠政策包括:允许前海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积极研究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支持在前海注册、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范围内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支持前海开发建设。
金融优惠政策还包括支持设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支持包括香港在内的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在前海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在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支持在C E P A框架下适当降低香港金融企业在前海设立机构和开展金融业务的准入条件;支持前海试点设立各类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创新型金融机构,探索推动新型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支持前海开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的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创新;支持香港金融机构和其他境内外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立国际性或全国性管理总部、业务运营总部,加快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促进前海金融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发展等。
批复允许前海与香港两地间实现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香港的银行可以给前海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起到人民币回流的作用。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利率比内地低,较境内资金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前海就可利用香港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开展建设,这将扩充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容量,强化双边循环,将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坐实”。今后,待批复的相关细则落实后,香港的人民币资金可以经由前海发展出新的投资渠道,如允许香港投资者通过设在前海的金融机构以人民币资金投资内地证券等,这无疑对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无疑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金融创新是前海“新政”框架的核心,而配合香港发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又是“核心的核心”,前海作为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对香港来说将是将金融业辐射内地的大好良机,对内地来说,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形成,将进一步加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有助于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2012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正式发布《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前海区域的人民币跨境贷款业务已正式开启。根据人民银行批准的内容,在前海注册成立并在当地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可试行开展从香港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开展,是中国人民银行落实国务院关于前海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巩固和提高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预示着在不久的未来,香港和前海就能共同构建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化进程的“海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