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3-02-15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甘肃省

赵 薇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作为高校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员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课外运动锻炼活动的物质条件和重要场所。目前各高校体育场馆的闲置现象严重,改善体育场馆的利用既可以为群众健身提供良好环境,又可缓解场馆维护资金紧张的问题。因此,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努力使高校体育资源实现社会共享,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共赢的重要方式。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近10年来有关学校体育场馆的设施、器材开放时间、开放对象等相关文献。

1.2 访谈法

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问题征求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1.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在查阅文献资料和遵循有关问卷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了高校体育场馆主管领导、高校体育教师、在校学生和入校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众四份调查问卷。发放与收回问卷的时间为2011年12月16日至2012年5月12日。

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发放及回收。对具有代表性的八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八所高校中,收回了全部的16份领导问卷和16份场馆主管领导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在发放的200份健身群众问卷中,收回了170份,其中有效问卷165份。在发放的200份学生问卷中,收回了165份,其中有效问卷157份。

1.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表格绘制和图表制作。

2 甘肃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

2.1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和方式

2.1.1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 从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得知,甘肃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段主要集中在早晨、晚上和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对外开放较少。其原因主要是为了不影响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满足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各高校体育场馆在下午时段一般不对社会开放。

在寒暑假期间高校大部分是以收费方式对室内场馆进行开放,开放项目集中在游泳、羽毛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且场馆均是全天开放。因为在此期间场馆的对外开放不会对学生的上课造成影响,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外有偿开放的最佳时间。

2.1.2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方式 在所调查的八所学校中,大部分学校的经营管理模式都是由政府财政提供,学校独立经营管理。按照开放的收费方式,在调查的八所学校中,无偿开放的学校一共有六所,达到了75%,部分无偿开放的学校有五所,两所学校实施有偿开放。无偿开放的场馆主要是室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场地。这些场地易于维护,所以这些场地向社会开放比较容易。

场馆无偿开放的学校多在工作日内无偿开放,且开放项目多是篮、排、足和田径等场所,而有偿开放场馆多在业余时间进行,且多是器械健身、乒乓球、网球、游泳、羽毛球等场馆,运动项目自身要求较高。项目要求较高的场馆相对维护难度就会增大,但又要考虑到体育场馆的充分使用,学校则采取有偿开放部分场所获取经济效益,部分采取无偿开放来增加社会效益。

2.1.3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收费方式 目前甘肃省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中,收费方式主要是以计次收费为主,占到65%,其次是对在校学生以本校体育社团的形式收取费用,而向社会收费的方式主要是对有组织的培训、各单位包办运动会场地的出租收费,而这些有组织的举办运动会或培训的体育活动次数很有限,即便对其收取了使用费用,但经营效益还是不理想。

甘肃省高校体育场馆对于不同的开放对象收费情况不同。一般来说,对室内的易于管理和控制的、造价较高的场馆如篮球馆、排球馆、羽毛球馆和乒乓球室等和封闭的露天体育场馆,如游泳馆、滑冰场和网球场等,对社会人员和在校学生多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而对于室外的田径场、篮球场等则对锻炼者基本不收费。目前,在收费方式上随机性较大,还没有形成规范、系统的收费方式,这样不利于消费群体的稳定性。

2.2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对象情况分析

2.2.1 在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甘肃省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对象是本校师生,其次是对有组织的运动会、体育活动,社区群众则排在第三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活动对象还不够广泛,并没有普及到群众。因此,如何挖掘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对于社区群众的重要意义还需要不断探索,还需要寻求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改善甘肃省体育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

2.2.2 社区居民的情况分析 随机抽取30名入校锻炼群众进行“是否愿意到学校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选择愿意到学校体育场馆锻炼的群众占53.3%,不太愿意和很不愿意的占39.7%,选择无所谓的比例相对较低,占6.7%。

对此分析其原因:排序第一的是“费用高”,占52.2%,因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经济落后地区,广大群众可支配健身锻炼的经费还不够充足;排序第二的是“无人指导锻炼”,占31.1%,这表明群众锻炼需求正在向更加规范、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高校具有提供专业指导教师的条件,为群众提供此方面服务,不仅能为体育人才提供里一个施展才技的平台,也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此高校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体育教师及学生的业余指导的热情,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创造有利条件。

3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高校体育场馆实施对外开放带来的效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场馆维修维护费用,长期持续的对外开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体育场馆对外放开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社会体育人口增加与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矛盾,满足周边社区群众的健身需求。

3.2 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目前全国高校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规范的法规,因此,尽快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学校体育场馆的长期持续有序发展是重要基础。我省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在管理上还不够完善,如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确定,管理人员的设置,开放的时间,开放对象的范围、收费的标准等,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办法,在这些方面的责、权、利不明晰,高校体育场馆的持续开放得不到很好保障。

3.3 重视宣传,积极推广

学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注重宣传,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应把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多元化功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4 优化资源,节能创收

高校体育场馆因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其重要任务是为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服务,高校体育场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体现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特征。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正常体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向不同的人群开放,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提升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 依靠政府,拉动赞助

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主要以单位自筹和政府拨款为主,资金来源相对比较单一。从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趋势来看,由政府设立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专项资金投入是必须的,但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学校体育场地,与社区的企业合作,获得企业赞助和捐赠,以增加学校场地的运营经费,从而使学校体育设施能够得到更好的建设,更有利于社区与学校的和谐。

[1] 曹缔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曹缔训,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1991.

[3] 邱洁.武汉地区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北大学,2010.

[4] 陈炜,等.高校体育场馆的商业运作现状及开发政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

[5] 李明.湖北省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6] 余学锋.学校体育活动场所开放现状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

[7] 孙竞波.试论高校体育场馆的综合性管理[J].体育函授通讯,1998(1).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