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3-02-15何文清吴松伟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民俗少数民族民族

何文清,吴松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民族分布广泛。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中创造出了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华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从1985年起,国家组织专家进行民族体育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拯救和保护了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文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就其传承与发展的面临的困境展开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

1 民俗化保护困境——制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基础性表现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中广大群众所创造的、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来自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地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大多数来自人们日常的宗教活动。随着时间的变迁,慢慢形成了该民族或该地区特有的民俗风土人情。因此,民俗性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它的精髓所在。从民俗的传承性来看,民俗化给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提供了通畅的传播途径;而从民俗的集体性来看,民俗化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传承与发展的土壤;从广泛性来说,民俗是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便利。综上所述,民俗化一直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面临着民俗化保护的困境。

1.1 民俗意识淡化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规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宗教信仰在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因而诞生了许多与宗教有关的体育文化。如纳西族的东巴舞、彝族的摔跤、白族的霸王鞭等等。这些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以日常生活为基础,通过祖辈和父辈的言传身教、乡俗村礼,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如今,交通的便利使大家走出大山,开阔了视野,信息的发达提供了追求新鲜事物的捷径,以往浓厚的宗教信仰和隆重的民族仪式被淡化,参加活动的人数减少,一些与民俗活动相关的体育文化几乎难觅踪影。

1.2 广大民众缺乏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内核、中层和外层。其中,内核文化层次因子中的价值意识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它决定着对活动的认同感、参与意识和责任感[1]。因此,人们对民俗的认识态度、认识程度,决定着文化传递的繁荣兴盛。由于近代以来的落后和求福求强下对传统文化的荡涤,传统的民俗文化成为落后的标志。人们对它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认为民俗文化是宗教迷信、封建社会的落后产物,看不到民俗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文化、哲学价值等等,缺乏对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的自觉性。

2 全民化传承困境——制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瓶颈因素

古人云: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源。面对西方体育文化在世界舞台发展上的主控现状,要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必须要重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构建。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全民化传授,使每个平民百姓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熏陶者和传承者。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民化,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难点,也是制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瓶颈因素。

2.1 文化传播力度差

信息时代,文化竞争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对外传播。传播能力强的文化就被大众接受,并广为流传。具有鲜明民族特征、浓郁民俗风情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是因为传播力度低、影响力不足,导致没有形成全民化发展。究其原因:一是传播渠道狭窄。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点只限在该民族集聚地。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俗话说,“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不限于民族地区,应向全国各地、全世界弘扬。另外,有许多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是通过家族一代传一代的方式进行传播,比如新疆地区的达瓦孜。这种定向的传播,使它不能平民化普及和传播;二是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足。虽然国家通过“富民兴边”、“雪炭工程”等政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处于经济落后地区,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对传统体育工作的关心程度不够,经费投入少。很多地方由于缺乏基本设施而难以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这无疑严重影响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展,阻碍了它的传播力。

2.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普及程度低

学校是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最理想的载体。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政府机关都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世界各国都在学校积极开展本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比如:泰国的民族传统项目——泰拳是学校竞技运动的必修项目;日本的相扑也是学校教育的必修项目,并根据学生的年龄设置不同级别的比赛,深受学生的喜爱;韩国的跆拳道,是各个学校各个年级学生追捧的学习项目之一;俄罗斯的中小学教学大纲都穿插着民族传统项目,如滑冰、摔跤等等。虽然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也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对广东壮瑶族地区的中小学生进行了关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学生喜欢的还是以篮、排、足为主的西方体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走进大学校园的屈指可数。广东省作为具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七个民族乡、拥有25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的省份,只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前身广东民族学院)比较正规地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这一切都说明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普及程度还是很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普及的程度、开展得好与坏,严重影响到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程度。同样,社区也是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想平台之一。由于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比较慢,少数民族体育在社区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致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很难进行全民化发展。

2.3 缺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活世界”的构建

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虽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推广方式向不同人群进行传承,但效果并不显著。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对传统文化“生活世界”的构建,造成了在传承过程中连续性地断裂。“生活世界”是个哲学术语,是指“人们在其中度过其日常生活所直接经验的主体间的文化世界”[2]。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上,无论是通过学校教育、还是建立少数民族传统训练基地等等,让人们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找不到实践的场所,人们逐渐荒废了所学的技能,从而淡忘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在传播过程中,只依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械,学生是领会不到该项目的文化价值和精髓的。尽管国家定时定点地召开少数民族运动会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但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参加的运动会起不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反观以篮、排、足为主的西方体育文化,学生在学校接受了相关的技术教育之后,学校和社区提供了便利、充足的运动条件和实践环境,他们自然而然地参加运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这一项体育文化传递下去。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只重视传承的方式,构建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世界才是最主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找到着落点,生根发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会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3 现代化生存困境——制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前提因素

为了深入发掘、拯救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从1985年起,国家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对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使许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获得重生。然而,在现代化社会里却难以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3.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地区,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诞生与当地人们的生产方式、宗教仪式、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一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道路上,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虽然得到拯救获得重生,但是由于土性十足,致使难以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得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何在现代化社会继续生存和发展是我们所有的民族文化工作者和研究专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道路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受现代体育文化的强大冲击

在体育领域里,传播以倡导个人自由竞争、支持和鼓励个人充分发挥自身生命潜能和智慧为重要特征的西方体育文化,已逐渐成为现代体育文化的主流,主宰着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向。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力冲击下,民族信仰被遗弃,传统文化被削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失去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人们淡忘。

4 市场化发展困境——制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体育文化是一种高端产业,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还能传播一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因此,市场化发展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那些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今社会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渐渐地以养生、娱乐、休闲旅游等形式向市场化发展。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市场化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4.1 缺乏科学的认知意识

在体育文化市场里,人们的认知意识是最关键的。比如说,消费者认知意识的强弱是影响其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太土,仅是少数民族特定节日的庆典活动或是某一少数民族旅游区的赚钱娱乐的工具。地方政府往往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做一项体现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的公益事业来发展,由于看不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价值,没有积极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商业价值,因而没有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

4.2 缺乏政府的扶持

政府是国家机关当中的执行机关,又称作行政机关,政府的天职是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3]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处于一种零散的、无组织的发展状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是由于缺乏政府的监管、扶持和引导。为什么西方体育在我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爱?像网球和高尔夫运动开展时间不长,却能很快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主要因素是政府的扶持和商业引导起重要作用。韩国的跆拳道和日本的相扑,这也是他们国家流传已久的民族传统体育,为什么却能流传全世界、至今不衰,最根本的、起着主要因素的还是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力度。比如韩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在民众中扶持和引导跆拳道运动的开展,建立起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再配合一系列的商业活动向世界各地弘扬,扩大影响力。相比之下,中华武术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表,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号称亿万习武人口的武术,此时其最有创造力和潜在价值的人群却是在依靠跆拳道体验精神。[4]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又有多少人把武术视为国粹来进行大力弘扬?因此,只有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才能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更顺畅、更强大。

4.3 缺乏专业人才

体育管理人才是体育市场行为的主体,在活跃体育市场、开发体育商业价值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特别是扎根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人才十分欠缺。虽然有些地方成立了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部门,但这些人往往缺乏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管理的知识和经验,不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情况,不了解市场发展的规律,导致经营方式陈旧、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因此,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除了正确引导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外,必须有一批熟悉体育经济运作、能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着管理和指导作用的专业人才。

5 应对策略

从科学的发展角度来看,制约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主要有四点因素。这四点因素围绕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环环相扣,对内核的发展具有强制性作用。因此,只有认真分析这四大困境并寻找有效对策才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正确道路。

(1)强调政府的职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在经济、教育和法律上给予保障。

(2)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提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3)把学校、社区、家庭三者结合起来,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活圈,拓展学校的教育功能,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实效性和开拓传播途径。

(4)充分地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养生娱乐功能和提高竞技比赛功能,提高吸引力和传播力;正确地处理中西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以民族性与现代性并存的原则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社会的转型发展。

(5)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管理专业人才。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意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开发。

[1]冯胜刚.关于正确定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4):119.

[2]高慧琳,亢丽.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输出面临的困境与策略[J].体育学科,2010,17(4):99.

[3]邬凤.从市场化运作的角度谈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1,32(4):85 ~88.

[4]马剑,邱丕相.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7,27(5):93.

[5]袁泽民,季浏.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态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1,32(3):183 ~186.

[6]阳家鹏,向春玉.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瓶颈及应对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5):83 ~85.

[7]陈茂林,余启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8):37 ~40.

[8]汤立许,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574 ~578.

[9]张纳新,蔡智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52 ~53.

猜你喜欢

民俗少数民族民族
冬季民俗节
我们的民族
民俗中的“牛”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俗节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