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社会中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思考

2013-02-15刘海明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大众

刘海明

1 人口发展:老龄化和高龄化已成定局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对于我国,尤为突出。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尽管许多研究者的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别,但对发展趋势的看法基本一致。全国老龄办于2006年2月23日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2030年至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21世纪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至210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至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 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第二阶段,2021年至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第三阶段,从2051年至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两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3年对我国2001年至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程度进行了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左右,占到总人口的32%以上。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已成定局。为此,我们应当客观地和科学地顺应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采取适当措施,使社会老龄化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2 大众体育的作用及意义

2.1 延缓老年人生理衰老,缩短带病期,提高自理能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环境下出现的,社会保障系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的需求。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延缓老年人生理衰老的出现,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缩短老年人带病生存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无疑是减轻社会、家庭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开展积极科学的健身活动是解决这一难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和老年人口的日益高龄化,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延长的寿命是在健康的状态下度过的,还是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的病床上度过的,是亿万家庭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既可反映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可反映出家庭老年抚养照料系数的大小和社会养老保障系统的负担问题。首先,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不可能再参加生产劳动以得到劳动收入,如果没有退休金,他们在经济上就只能靠子女或亲属供给;其次,在生活方式上,没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他人照料,由于子女们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工作压力大,陪伴老人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因而难以承负照顾老人的重任;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问题会日益突出;第三,长寿并不等于健康,有不少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的。有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余寿期的平均带病期,城市男性为12.25年,占余寿的75.20%,女性为15.11 年,占余寿的 78.50%;农村男性为9年,占余寿的57.10%,女性为11.46年,占余寿的62.40%。带病生存往往伴随着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大,如果没有医疗保险,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因此,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各种老年人问题将突出地反映在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身上和家庭中。

大量的研究表明,科学的健身活动具有延缓机体衰老,提高老年期自理能力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儿童少年时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增加骨量,提高骨的机械性能,延缓或减轻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减少老年性骨折的发生率和危险性;青少年时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肥胖、骨质疏松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具有显著作用,可明显减少带病进入老年期的几率;中老年时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预防随增龄所引起的骨骼、关节、肌肉的退行性改变,维持骨密度,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力量,增加肌力与平衡功能具有明显作用;老年早期、中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可使人手脚灵活,动作敏捷、轻快,体力充沛,老而不衰,对进入高龄后诸如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上下床等自理生活能力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疾病并不是老年期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很多疾病的潜伏期在中年期、前老年期,而发病在老年期。只要能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坚持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就有可能缩短带病期、延长健康期,长久地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2.2 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调整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

认知功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反映客观事物的各种心理功能,如注意、想象、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能力。成年后,机体随增龄而发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别是神经系统和神经介质的改变,以及人到老年在社会和家庭角色的改变,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也随之降低。如果人在老化过程中伴有某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老年性痴呆等,认知功能下降更为明显。但人的认知功能可塑性较大,可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而得以改善。有研究显示,中青年时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老年时期若能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对维护老年人的注意、想象、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预防诸如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人在进入老年期后,由于受生理功能、社会地位、生活规律、饮食起居、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丧偶、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失落、孤独、自卑、消极、悲观、苦恼、怀旧、烦躁、易怒、多虑、多疑、紧张、焦虑、嫉妒、任性、忧郁寡欢、性格固执倔强等不良心理现象,其实质是心理老化的表现。发展心理学认为,年龄只是影响人的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唯一的因素。人到老年,虽然某些心理功能有所减退,但可采取一些干预策略或措施改善其心理状态,延缓心理老化的进程。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运动可减少对烦恼、焦虑、忧郁等不良思维的记忆,减轻或避免对下丘脑—脑垂体—靶腺轴的恶性刺激,有利于内分泌功能正常发挥,使人在精神、精力等方面均处于良好的状态。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人的情绪烦燥和神经紧张时,散步15分钟(每分钟走90~120步),他的情绪就会稳定,紧张亦会自然消除,随之感到非常愉快。此外,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进行活动,人欢快的情绪会油然而生,使人的精神为之振奋。还有专家认为,不管是体育运动还是娱乐活动,都能对心理活动起到积极的调整作用,明显地改善人的情绪,使人乐观开朗、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生气勃勃,青春焕发,使紧张、烦恼、焦虑的情绪一扫而光。因此,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既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达到延缓心理衰老,增强幸福感的目的。

2.3 改善老年人生存质量、提高社会健康水平,促使老年人融入和谐社会

老年人生存质量目前尚无统一指标。一般认为与健康状况、日常生活功能、家庭状况、社会交往、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一项有关老年人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的调查显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中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功能、社会交往等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整体生命质量、生活质量随增龄的变化不大,而不锻炼组各项指标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差,生命质量、生活质量水平呈下降趋势。还有研究显示,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改善其社会健康水平,主要表现为可密切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加深和促进与他人的交往,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融洽邻里关系,从中获得友情、帮助和宽慰,有利于消除精神空虚、心灵孤寂,同时还可增强老年人角色转换的自我心理调解能力,更新价值观念。这对于老年人适应生活,应对生活事件,促使老年人融入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3 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众体育事业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2年在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体育任务,这成为了全国人民必须努力实现的法定目标。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从面向21世纪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今后若干年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权利,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得到了充分的法律保障;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等,这些法规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执政党对发展大众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但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育行政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存在重竞技体育而轻大众体育的取向,使得大众体育发展水平与社会大众的体育需求存在较大距离。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和调控,更离不开政府的直接投资。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各地大众体育的发展虽有宏伟蓝图,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而难以实施。同时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制约,大众体育筹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民营资本很难进入大众体育产业的运营中。经费的紧缺已成为制约大众体育发展的瓶颈,使得群众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只能是公园、街头、江河湖畔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其次,各级政府在发展大众体育的过程中,口号提的比较多,面上的工作做得比较多,但宏观上缺乏战略对策,微观上缺乏办法措施,对于大众体育开展的质量问题并没有特别关注。广大群众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未能上升为理性的自觉行为。大众健身缺乏科学指导,社会体育指导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有组织的社会体育活动所占比例较低,健身活动效果评价系统缺失。第三,国民体质不容乐观,尤其是青少年身体素质令人担忧。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持续下降,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不断增加,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且出现了低龄化倾向。青少年体质水平低下,虽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影响不大,但在未来几十年后他们也将会步入老龄队伍,他们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进入老年期的健康水平,会给未来老龄化社会带来“先天不足”。第四,大众体育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好于内地,中东部好于西部,城市好于农村,对农民、城乡弱势群体关注不够。许多地区没有把人口老龄化摆上议事日程,忽视了老年体育的成本效益分析,没有把老年体育的发展摆到应有的战略地位。

4 发展我国大众体育的思路与对策

4.1 认清形势,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回良玉副总理在2005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使之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既是长期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当前就要应对的紧迫课题”。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体育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体育发展战略。不但要立足当前,制定出老年体育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对老年体育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年体育发展管理体制,培育老年体育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老年体育服务队伍,而且要面向未来,根据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制定不同年龄人群体育发展规划,真正体现全民健身的“全民性”,使每一公民都能健健康康地老年期。

4.2 抓住机遇,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大力发展大众体育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按照十六大、十七大的战略部署,未来10年我国要建设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2007年2月11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简称《总纲》)中,涵盖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自然灾害、消除贫困、可持续能力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七项原则”: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全力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和生态服务能力;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瓶颈的突破;始终调控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总纲》还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中国将成为健康长寿型国家。

未来几十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将更加殷实,人民大众对健康和体育健身需求日益攀升,国家对大众体育的投入会不断加大。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乘势而上,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众体育发展战略,编制出大众体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宗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使体育事业从组织领导、物质保障(资金投入、场地设施、体质监测)、体育活动、法规制度、健身方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与时代同步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以良好的体质生活迈进未来的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使我们的国家真正成为健康长寿型国家。

4.3 迎接挑战,充分利用人口发展的“红利期”发展大众体育

在未来的十多年里,我国将迎来一个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人口红利期”。在这一时期,生育率较低,老龄化程度还不十分严重,家庭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家庭、社会储蓄率增加,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红利”或“机会窗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对经济发展非常有利的时机,而经济的发展又为增加体育资源储备、发展大众体育事业提供了条件。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利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负担较轻的大好时机,增加对大众体育的投入,包括政府财政、社会体育融资和个人对体育的投入。政府应有相应的政策引导,通过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合力,努力实现我国大众体育服务和保障事业的较快发展,以争取在我国“人口红利期”渡过之前,培育和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基本满足人口需要的全民健身体系,以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4.4 找准重心,快速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体育的发展

未来几十年,城市社区服务在老龄化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带病、伤残、孤寡、空巢等“高危老年群体”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问题就更为突出。而城市社区在解决这一难题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老龄期尤其是高龄期,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眼欠明、耳欠聪、行动不便、信息不畅、精神上需要抚慰、生活上需要照顾、家政上需要服务,这是老年人工作中一项艰巨而繁琐的任务。而社区的区位优势,可为老年人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其次,老年人不仅需要生活上的服务,更需要精神服务、文化服务、娱乐服务、思想服务。社区从空间、时间上和对社会各类老年人思想脉搏的把握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三,改革的深入使原有单位的服务职能弱化和退出,这就使这些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种变化确定了社区成为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区域,社区为老年人服务也成为必然;第四,近几年来,社区建设日新月异,各社区的活动中心、棋牌室、健身房、阅览室、谈心室等一应俱全,社区服务条件的日趋成熟为老年人依托社区提供了可能。社区体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无疑对改善社区人文环境,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营造“健康老龄化”实现的生活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国的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目前,我国有2/3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即使在未来小康社会小城镇建设中农村人口会向城镇转移,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从目前现状看,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老年“留守”人口逐步增多。加之农村老年人个人财富的积累较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制建设滞后,农村老人尤其是伤残、孤寡、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他们是未来老龄化社会中最大的“弱势群体”。多年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央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1982年至1986年期间连续五年下发了指导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2004年至2009年又连续六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从近几年的形势看,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不断加大对农村的经济投入,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眼前的困难,逐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使新农村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国家财政实力增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体育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创造条件,给予政策,加大投入,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推进农村体育工作;并与其他部门联手,共同打造适合农村老年人健身、娱乐、社交、学习乃至发挥余热的必要活动空间,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尽可能满足农村老年人强健体魄、娱乐身心、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和精神寄托的需要;全面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和“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彻底摆脱制约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最大难题。

5 小结

未来我国人口发展中老龄化、高龄化已成定局。积极发展大众体育对延缓老年人生理衰老,缩短带病期,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自理能力,调整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改善老年人生存质量,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具有重大意义。虽然目前大众体育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但未来几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发展的“红利期”到来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也将迎来难得的机遇。为此,我们应当认清形势,迎接挑战,把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和农村体育作为突破口,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到来。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OL].http://www.laoniannet.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132,2006-02-24.

[2]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2001—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程度预测[EB/OL].http://www.cnca.org.cn/include/content3.asp?thing_id=10732.

[3]乔玉成.健身运动抗衰老机制研究进展Ⅰ:健身运动的抗氧化效应[J].体育科学,2003,23(2):118 ~122.

[4]乔玉成.健身运动抗衰老机制研究进展Ⅱ:健身运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整作用[J].体育科学,2003,23(3):103~108.

[5]卢元镇.活得长,更要活得好[N].中国体育报,2006-03-29.

[6]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sport.org.cn/ziliaochaxun/zhongyao/2004-03-19/113892.html,2002-7-24.

[8]张发强.贯彻“三个代表”,抓好“三个环节”,乘势发展“亲民、便民、利民”的全面健身事业[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2):3~4.

[9]路甬祥.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hangzhou.com.cn/20060801/ca1264106.htm,2007-2-1.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大众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