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探疑——还学生学习主动权
2013-02-03肖金明
肖金明
把学习过程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一个重要手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下面,围绕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谈谈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巧用创设情境设疑立标的方法,把“兴趣”还给学生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和关心事物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就能使他们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
在数学课上,教师教学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只要他们踏进数学大门,就会随时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味的数学,就会亲身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的乐趣。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例如,在学习“口算加减法”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板书例题250+470后,鼓励每个人都来当数学家,“创立”自己的解题方法。大家公认谁的方法又好又新,就把这种解题方法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学生们欢欣鼓舞,激起了求知的欲望。积极讨论后,发现学生有多种解题方法,如200+470+
50,250+400+70,(200+400)+(50+70),250+500-30……我在每种正确的解题方法上都端端正正地写下了“某某解题法”。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积极思考,对同一个问题努力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教师的积极引导,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富有探索性且有新异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并从中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
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处处感受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那么他们的思维会被充分激活,对新知的探索会更主动,能积极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不断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我们的课堂会更具智慧,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凭借情境,解疑构建,把“思考”还给学生
自主探究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把学习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能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解释、应用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
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创设了一种新的学习情境——用选号法来进行教学。首先,选出学号数是“9” 号的同学,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学号数的约数的个数,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提出问题:这些数的约数的个数可分哪三种情况?有一个约数的是几?有两个约数的是几?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几?学生回答后再打开课本自学,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其次,在巩固练习时,同样用学号数来分析,让学号数是“18”号的同学说出自己的学号数是质数还是合数,通过自己判断,大家来评判,使每位同学在参与的同时掌握了知识。最后,请全班同学共同回答,既不符合质数又不符合合数定义的学号数是几号?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是“1”号,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这种新的学习情境——用选号法来进行教学,摒弃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问题的情境,让人人参与学习全过程,凭借情境解疑构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不断地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体现了教学的高效性。
三、拓展情境当堂训练,把“创造”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而实现创造思维的培养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过去,教师为了学生能学好知识,采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的思维戴上了无形的“紧箍咒”,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画了一道看不见的圈。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究方向,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当堂对学生进行训练,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教学情境进一步拓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探索之中,有趣地去学习,去探究,去自主地创设问题、解决问题。
四、聚焦情境创设竞争机制,评价反思,把“自主”还给学生
竞争机制的适时引入,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呈现出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竞争的方法激活课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让学生回忆起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再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钉子板、各种三角形、量角器等工具,用活动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和是否等于180°,并比一比哪组用得时间少,想得方法多。对第一个想出有突破性验证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此时,教师将自主、探究交给学生,学生们齐心协力、积极思维,个个为小组争荣誉而积极探究。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列举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从而证实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和是否等于180°。可见,这是一次成功的亲身体验。思考不再是苦恼的事情,而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一份激动人心的快乐。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还给学生。我想“机会”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习氛围的创设,也可以是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创造的时间等形式来实现。教师很好地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真地探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川区宝积乡周家地小学)
责编/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