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02-02俞海宝
俞海宝
迁安市大崔庄镇树德初级中学 河北迁安 064406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创新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即一个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又是一种思维过程,是智力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验教学入手,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物理难学已成为很多学生的共识:其一,从物理学科的特点来讲,物理绝大多数知识的掌握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还要定量计算,无论在学法和能力上都要有质的飞跃;其二,教师的观念根深蒂固,总是做知识“二传手”,同时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显然传统课堂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实验教学的奥秘在于“师生角色的转换”上,变学生的被动学为学生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探究等。唯有敢把学习任务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冲破传统的束缚,让课堂因学生的情感介入而生动,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以致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 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行为中最直接、最客观、最积极的因素。没有兴趣就没有创新思维,没有兴趣就点不燃求知的欲望,没有兴趣,就不能唤起探究的火花。学生对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当中。在物理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自我观察、思考问题、分析整理、总结规律,从而建立概念,理解原理,形成规律。
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利用控制变量法,学生首先通过控制大小、形状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通过测量、观察和分析,得出规律:浮力大小相同,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趁热打铁,教师马上引导学生探究浮力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密度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观察和分析,得出规律: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这样,原本很难的教学点在学生的热情探讨中迎刃而解。
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做好教材中的每一个演示实验,还要尽可能补充一些教材中没有或不安排,但却很能说明问题而又简单易做的课堂小实验。比如,在进行“摩擦力”的教学时,除演示教材提供的实验外,还可以师生一起演示手拿瓶子、推桌子、用筷子夹物品、拔河比赛、拧螺丝等生活小实验,让学生亲自感觉摩擦力的存在,感觉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整合实验课程资源,做好课内外的探究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探究的平台
2.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在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只重视中考加试题目的专项训练,学生做实验几乎都是墨守成规,按照既定的程序来完成。即:教师讲授——学生操作——相关练习——考试巩固。这样做,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创新点发挥。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可以把部分常规实验转化为探究式实验、创新型实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测物质密度的实验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不同实验原理自己去实验室找器材,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如利用浮力原理、重力公式、天平量筒法、密度计、杠杆平衡原理辅助等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2.2 教给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绝大多数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的形成都是前人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综合,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得出的。例如,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规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等,都是经过多少代人的精心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这些知识都是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要比间接经验的获取收获更大。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思维的方法。学会自己探究,得出相应物理知识或规律,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有效提高。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 学生在实验结论的分析中要尊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科学理念的支撑
因循守旧、死记硬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天敌”,要坚决克服。在实验过程中要杜绝学生养成不求甚解、不爱思考的坏毛病;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范围、兴奋点;不要随便批判学生超越教师思维范围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不够正确的思维或错误的思维采取挖苦、讽刺的态度,采用“一棒子打死”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动力,适时加以鼓励和引导,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自行完成一些家庭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如“纸锅烧水”“不倒翁”“喷雾器”等。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既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师还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生产生活实践及各种自然现象,关注社会科技热点和前沿信息,引导他们会提出科学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方案,从而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思维等能力。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尊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
4 整合现代教育资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手段保证
自多媒体走进课堂以来,笔者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动脑分析、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教学模式。电教媒体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变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态信息动感化,能优化空间效果,增加可见度和直观性,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容量,有效优化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如“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的实验,就让学生分小组自己探究,利用拉力传感器进行实验探究,数据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用事实说明道理,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让学生从基础开始就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为将来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理念基础和知识储备。
[1]劳明兴.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2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