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招标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3-02-02杜汴兴沈辉
杜汴兴 沈辉
医疗设备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大型医疗设备的招标具有与其他产品招标不同的特点,主要是:专业性强、技术参数复杂、符合要求的投标商较少、售后服务要求高等。如何通过招标采购到质优价廉的产品,需要在以下几个环节加强控制。
1 招标需求的确定
招标需求的确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适用范围:使用科室对招标产品用途的概括性描述,包括用于何种科室,做何检查甚至是用于哪类特定疾病的诊断等等。②功能要求:用户对招标产品主要应达到的功能和产品的技术档次的要求。③技术参数:对招标产品性能指标量化性的描述,主要参数要重点描述并加(*)号标注。④基本配置:基本配置是招标产品的主要配件,附件的描述。投标产品的价格和投标产品的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了基本配置清单可让投标商明确投标产品的主要组成,也使得各投标商的投标产品具有可比性。
1.1 招标需求中常见的问题 ①招标需求过于简单,不能全面反映设备性能和档次。②配置不明确,使各投标商的投标产品没有可比性。③定性描述过多,使评标标准难于掌握。④招标需求有限制性条款,包括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等。⑤招标需求存在倾向性,设定了特定的技术指标。
1.2 应对策略 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在制定招标需求时应责成使用科室对采购设备的适用范围、主要功能指标、配置要求进行详细描述。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必要时可组织纪检监察部门、使用科室、工程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的人员一起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到已有相同机型的医院实地考察,了解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也可选择几家有代表性的生产厂家提供同档次产品的技术参数作为参考,了解其中的技术差异。为了体现招标的公平、公正,在对各参数指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尽量以共性的方式表达。在一些无法取得共同点的参数上,应在该参数前写上“相当于”,使与此参数相当的产品能够参加投标。
2 评标程序的控制
评标程序一般应包括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两个阶段,初步评审一般包括形式评审、资格评审、响应性评审;详细评审是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方法、因素和标准,对通过初步评审的投标文件作进一步的评审比较。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执行,招标文件没有规定的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不能在评标过程中采用。
2.1 评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①对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掌握不准确,随意增加评标因素。②评标专家构成不合理。医疗设备专业性极强,其他专业的专家很难对非本专业的设备做出客观的评价。③缺乏便于操作的评标表格,使评标过程不够严谨。④不能提供充足的评标时间,使评标匆忙、草率。
2.2 应对策略 ①评标委员会在评标前应组织评标专家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至少应熟悉和了解招标文件中采取的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招标项目的范围和性质、主要技术参数和商务条款等。②对评标专家库中的专家进行专业分类,尽量在专家库中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评标。③应在评标前编制供评标使用的相应表格,由评标专家按照评标程序使用评标表格对投标文件逐项进行审核、评比、打分,以便统一标准,保证评标过程的公平、公正。④根据招标设备的品种、数量提供充足的评标时间,若评标工作不能在一个工作日内结束,评标委员会还应提供必要的食宿,以保证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的封闭管理。
3 防止陷入售后服务陷阱
招标医疗设备时一般情况下采购单位对设备报价关注较多,而对后期运营的费用关注较少。殊不知医疗设备的维修、维保,耗材、试剂等后期运营的投入往往占有较大的费用。不对后期运营费用加以控制,将损害业主的利益。
3.1 售后服务中常见的问题 ①大型医疗设备往往仅有几个跨国公司能够生产、维修,更有一些公司设备维修代码不开放,在维修、维保方面形成垄断经营,使维修、维保费用居高不下。②有些设备的耗材、试剂不开放,购买设备后只能使用本厂生产的专用耗材、试剂,从而导致设备后期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3.2 应对策略 购买设备时采购单位往往处在优势地位,建议在设备招标采购中设置维保相关条款,以限制设备供应公司在后期设备维保中出现霸王条款。例:规定主要零配件供应价格及清单;维修工时计算方法及价格;保修期外的维保费用等。在招标中还应了解设备使用的耗材、试剂是否开放,若不开放,应将耗材、试剂的费用统筹考虑,或提前谈好耗材、试剂的供应价格,以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