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股静脉抽血80例技巧与体会

2013-02-02翟明媚蔡中英余风娟郑道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2期
关键词:术者针头进针

翟明媚 蔡中英 余风娟 郑道海

在小儿疾病的诊疗及护理过程中, 为了明确诊断, 有效治疗, 争取抢救时机, 血液化验必不可少。而小儿股静脉穿刺点定位难度大, 小儿易哭闹、不配合, 家长期望值高, 要求一针见血, 导致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 以致不能一次成功、溶血、血量过少影响检验结果。总结确山县人民医院儿科近年来应用股静脉抽血的方法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在本科住院就诊需要股静脉抽血的80例患儿, 其中肥胖患儿50例,体质消瘦患儿10例, 水肿患儿7例, 休克患儿8例, 脱水患儿5例。

1.2 操作方法

1.2.1 操作前准备 在进行操作前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等。与患儿及家长进行及时有效沟通,较小的患儿可采用对视、抚摸、怀抱、引逗或用安慰奶嘴塞于婴儿口中等方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及减少哭闹, 稍大患儿可采用游戏、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告之此次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取得配合。

1.2.2 确定穿刺部位 了解穿刺部位, 确定穿刺点: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 股鞘内、股动脉的内侧。确定穿刺部位后,体位的正确摆放尤为重要, 所有患儿无论年龄大小均采取仰卧位大腿外展45°, 并屈膝90°, 穿刺侧臀下垫一自制软枕,使腹部与腹股沟角度尽量成一平面,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1.2.3 穿刺方法 术者站于穿刺侧, 助手站于术者对侧来固定患儿下肢及躯干部。扪股动脉需两次完成, 首次扪股动脉时术者手部温度需接近体温, 双手清洁即可, 无需消毒,以免刺激患儿紧张、哭闹影响感觉搏动。确定动脉搏动后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术者手指再次扪动脉搏动后进行穿刺。进针的角度要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薄来确定。肥胖的患儿进针应在40~45°, 搏动内侧0.2~0.3 cm, 距腹股沟1~1.5 cm处进针。皮下脂肪菲薄的患儿以30~35°, 在搏动内侧0.3~0.4 cm处;腹股沟下1.5~2 cm处进针。年龄越小进针离搏动处越近。如果扪不到股动脉搏动时, 2岁以下患儿在腹股沟的中处进针、或者在扪股动脉时感觉有一道沟, 朝沟内进针即可。2岁以上患儿可根据年龄不同在中点向内0.2~0.4 cm处进针。注射器刻度应与针头斜面一致向上便于穿刺, 进针后见回血后固定针头不动抽取所需血量。不见回血时可将针头全部刺入缓慢退针见回血即可, 如仍不见回血可改变穿刺角度, 仍无回血时视为此次穿刺失败。抽血后按压穿刺点5~10 min可预防出血。如果抽出的血液为鲜红色、且血液向注射器内涌, 表示误入动脉立即拔出针头压迫针眼10~15 min直至不出血为止。必要时沙袋加压止血, 但要注意观察穿刺侧足部血液循环。一次穿刺未成功禁止在同侧反复穿刺, 此项操作禁用于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性疾病的患儿。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小婴儿用尿不湿包裹会阴部以免尿液污染穿刺点。在抽血过程中应注意给患儿保暖、较大患儿用屏风遮挡。

2 结果

对患儿抽血在采用常规方法抽血无效时, 应用股静脉抽血的方法, 尤其对于肥胖、休克、危重的患儿应用此种方法抽血成功率较高, 往往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3 体会

股静脉抽血已成为本科特殊采血的主要手段, 尤其为抢救病情危重、休克、昏迷等患儿赢得了宝贵抢救时间, 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减少了护患纠纷, 提高了护理质量,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一致好评。按常规抽血方法效果不理想时, 采用小儿股静脉抽血的方法非常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术者针头进针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投照角度对介入医师辐射剂量影响的研究*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胸腔镜手术中扶镜者的重要性
说“父fǔ”道“父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