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肿瘤化疗后贫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研究

2013-02-02刘艳茹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压积贫血红细胞

刘艳茹

贫血是恶性肿瘤骨髓抑制化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严重的贫血不但影响化疗的效果、甚至导致化疗的终止。我科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对恶性肿瘤化疗后贫血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效的的改善了贫血症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后贫血患者106例,其中男57例、女49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46.3±12.4)岁,病种:肺癌23例、胃癌12例、结直肠癌18例、乳腺癌8例、卵巢癌19例、宫颈癌17例、淋巴瘤9例。化疗后RBC(2.43±0.31)×1012/L、HCT(24.36±3.15)%、Hb(9.2±1.9)g/L。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和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利血生20 mg,3次/d,疗程2个月;试验组患者使用利血生20 mg,3次/d,同时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150 μg/kg,3次/周,疗程2个月。

1.3 疗效评价[2]①显效:贫血症状缓解,Hb升高≥30 g/L,HCT升高≥10%。②有效:贫血症状改善,15 g/L≤Hb升高<30 g/L,5%≤HCT升高 <10%。③无效:不符合上述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利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判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2.3%、试验组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分别为(3.76±0.48)×1012/L、(36.68±5.44)%、(12.4±1.3)g/L;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分别为(2.62±0.49)×1012/L、(26.35±4.32)%、(8.9±1.6)g/L;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贫血作为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3.39%[3]。化疗后贫血的发生不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影响肿瘤化疗的效果。因此,临床工作中采用不通过方式来纠正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作为糖蛋白激素,通过促进骨髓中红系祖细胞凋亡受到抑制、刺激红细胞系发生增殖、分化和释放、从而有效的调节红细胞的生成。本组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2个月后,其临床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而且在改善患者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等血液指标方面具显著的优于对照组。与张瑞萍[4]等在研究中得到的结论完全一致,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纠正化疗后贫血具有突出的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的贫血能够明显地改善血液学指标、减少输血的需求,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徐朝久,丁纯志,向志碧,等.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肺癌化疗所致贫血临床研究.实用肿瘤杂志,2007,22(5):464-466.

[2] 寇兰,叶序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华西医学,2009,24(4):890-892.

[3] 李成慧,胡冰.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贫血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3):1825-1826.

[4] 张瑞萍,王社论,高云阁,等.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治疗.肿瘤防治研究,2010,37(5):586-588.

猜你喜欢

压积贫血红细胞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你对贫血知多少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