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2013-02-02钟吉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3期
关键词:镇痛药躁动全麻

钟吉锋

全麻苏醒期躁动, 多表现为兴奋, 躁动和定向力障碍,不按指令运动, 出现不适当行为。若处理不当, 会导致各种导管脱落, 伤口裂开等并发症, 甚至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窒息等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了解躁动发生的原因, 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策, 能够减少燥动带来的危害, 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1年1月~12月共实施全麻手术716例, 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共70例, 发生率为9.8%, 其中男56例,女14例, 年龄最大85岁, 最小10岁, 平均年龄45岁, 成人发生率约5.5%, 儿童约11.6%~13%, 老年人发生率也较高,经采取改善通气和药物干预等积极措施, 均安全度过恢复期。

2 原因分析

缺氧是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 多见于镇痛药及肌松药残余所致无力咳痰、舌后坠而引起呼吸不畅所致。

内环境失衡引起的躁动多因循环灌注不足而导致血压过低, 不能维持有效的脑灌注压;也可见于电解质紊乱、水中毒或脑水肿等。

术后镇痛药不足或消退过快所致的切口疼痛, 气管导管、胃管以及引流管和导尿管不良刺激是躁动发生的常见因素, 此外低温、尿潴留、腹胀等也能引发或加重躁动反应。

药物引发的躁动反应, 如麻醉前用药东莨菪碱及阿托品可致术后躁动或瞻妄, 吸入麻醉药物具有诱导快、易控制、苏醒快特点, 但术后出现谵妄或术后躁动几率比静脉药高。拮抗药与催醒使用不当和药蓄积均可诱发躁动。

3 处理方法

通气障碍导致缺氧引起的躁动, 要及时吸引分泌物, 置放口咽通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 维持血氧正常。对麻醉和肌松药残余患者应同时给予拮抗剂。

循环功能障碍引发的躁动, 应及时补液、输血, 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依据血气结果, 给予相应正确的处理。

采取合理恰当的术后止痛, 尤其是静吸复合仅用少量静脉镇痛药的患者, 若手术结束前未给予阿片类药镇痛, 或静脉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超短效镇痛药维持, 由于其作用消失快, 术后疼痛发生早[2], 可给予少量芬太尼。及早拔除各种导管, 注意保温, 祛除或减少各种不良刺激因素。

药物如氯胺酮引发的躁动反应, 联合使用咪唑安定, 则能减轻或消除此种不良反应[3];吸入麻醉药引发的躁动可酌情用杜冷丁25~100 mg静脉推注;尽量使其自然苏醒, 如确需使用拮抗药催醒则应从小剂量开始, 避免过量和蓄积引起躁动。

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 有助于患者稳定情绪, 全麻拔管后躁动发生率低[4]。单纯性烦躁, 可使咪唑安定0.05~0.1 mg/kg或异丙酚0.5~1 mg/kg静脉注射, 同时要注意呼吸循环情况。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曲马朵可防治全麻苏醒期躁动[5]。此外还应给予相应的适当束缚限制活动, 防止坠床、外伤等意外的发生。

总之, 重视术前访视, 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向患者提供某种应激手术的真实信息, 增强其耐受性[6]。掌握各类麻醉药物特性, 避免使用或减少可引起躁动的麻醉药药量;术中及时纠正酸碱失衡, 维持循环稳定。苏醒期保证供氧充分, 适度镇痛、镇静, 减少和降低不良刺激;发生躁动时在处理病因的同时应使用束缚带限制患者活动, 呼唤患者使其尽快完全清醒, 清醒的患者询问不适原因并进行解释和相应的处理。 全麻术后恢复期产生躁动原因是复杂的, 必须进行严密地观察和综合分析, 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及时正确地处理, 以确保患者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1]徐伟囡, 潘学文.全麻恢复期病人躁动的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浙江创伤外科, 2005, 10(1):52.

[2]姚尚龙, 王俊科.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9-100.

[3]盛卓人, 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309.

[4]陈美玲, 徐朴, 陈静.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2):253-254.

[5]陈培桓, 吴伟玲, 卢振和, 等.曲马多、氯诺昔康防治全麻苏醒期躁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14(6):129-130.

[6]吴均林, 林大熙,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 2001:239.

猜你喜欢

镇痛药躁动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道路躁动
服镇痛药六误区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