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音乐高考特长学生声乐学习中不良习惯的形成
2013-02-02何永伟
何永伟
临夏河州中学 甘肃临夏 731100
参加音乐专业特长学习的音乐学生,大多数年龄在十七八岁,发声器官尚未成熟定型,声音较为单薄娇嫩,有的甚至发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绝大多数是从高一、高二才开始学习声乐,对声乐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尤其在声乐初期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教师指导,自学声乐的学生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盲目性,他们没有正确的声音概念,仅仅凭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借助电视、电脑、MP4等音响进行简单模仿学习。他们常常在没有弄清自己发声器官结构和嗓音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地模仿他人声音进行学唱,结果不知不觉形成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甚至造成发声器官的损伤。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纠正。不良习惯的形成对于声乐资源是一种浪费,对学生是一种听觉上的误导,对声乐教学和声乐发展来讲更是进步途中的岔道和陷阱。刚形成不良歌唱习惯的学生是单纯、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的,要靠教师去正确地引导。因此,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对不良习惯的认识至关重要。
1 不良歌唱习惯的形成原因
1.1 认识上的片面性
对唱法认识上的片面性容易造成观念上的错误,而错误的观念也就必定导致错误的唱法。如男声为了统一声区,而单纯训练“u”元音,唱歌时把所有音都向“u”音靠拢,就容易造成元音之间的调节失衡,声音闷而空,口型固定,表情呆滞;又如男声有喉头上提的习惯时,就经常用拉下巴压迫喉头,结果喉头没下来,眼睛、下巴、舌根全压下来了,这样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不良的歌唱习惯。
1.2 学习的不全面性
有气息支持的说法不等于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很多学生在歌唱时憋了一肚子气,的确有了气息支持,但没有获得气息支持的声音。气息支持是建立在喉咙保持打开且高位置明确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要明白“气息”为声音服务,声音为腔体服务的道理,这样才可能产生正确的气息支持的声音。
1.3 学习的不准确性
“扩胸”时不收小腹且不扩两肋的结果使胸部紧张,气滞声竭。“放松”是指听者的感觉,不是唱者的感觉,要坚持内松外紧,心紧体松。声音“竖”起来是喉头往下的结果,不能靠提软腭或嘴巴上下拉长去追求声音“竖”起来。学生演唱中,表演的眼神、形体等缺少严格要求,挤眉弄眼,扭腰摆胯,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地形成不良的演唱习惯。
1.4 作品选择的不合理性
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演唱不符合自身水平和条件的作品,以唱“大歌”为荣,暗暗和同班同学争高低,也是造成不良的发声习惯形成的普遍原因。
2 如何摆脱形成的不良习惯
音乐特长学生高考声乐教学中,当不良习惯养成时,就需要师生双方有明确的认识,有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并用行之有效的手段跳出怪圈。
2.1 从初级阶段重新开始
所有摆脱不良习惯的前提是学生本人必须认识到自己已形成了不良歌唱习惯,就是要从初级阶段重新开始,甚至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练声上,解决基本的元音、呼吸和声带调节等问题。
2.2 根本原因在于最基本的问题上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不良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最初步、最基本的问题上。往往是由于吸气到出声的刹那间没有做对,引起整个结构的基础不稳和扭曲,或者是由歌唱的姿势不正确引起的,如习惯性歪头、歪嘴、塌胸、挺肚、重心不稳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保持良好的歌唱姿势,即挺胸、抬头、目光平视、后腰立住、肩膀放松、两脚自然分开等。
2.3 声乐训练的过程要有耐心
歌唱是身体的整体运动,但不可能让学生同时做到所有的要求。作为初学者不可能一心多用,特别是改正不良习惯,需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训练。
3 合理开展声乐训练
3.1 基础的训练阶段
众所周知,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发声的源泉,所以一开始让学生学习声乐就必须重视气息的掌握。平常要求声音连贯流畅,首先,气息就要连贯流畅,气息对了,声音至少对了一半。口鼻同时吸气,喉咙自然松开,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将气深呼吸到腰腹一带。吸气时全身放松,胸腔、两肋自然地扩张;吸气后,吸气肌肉群还需继续工作,不能放松,保持吸气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常说的“呼吸的支持”。以上几个步骤的呼吸过程是全身性的、是统一协调的,可做有声的练习,也可做无声的纯呼吸练习。
3.2 规范的发声阶段
学生在训练之前或多或少地都有这样那样的发声方面的毛病,如经常模仿各种歌唱家的声音,喜欢唱高音过把瘾。声音白、紧,是初学者最普遍的一种毛病,它表现为声音发直,而且僵硬,因缺乏共鸣,无正常音波,声音灵活性不够,缺乏音色变化。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为了追求大音量,追求过量的音色,发声时缺乏对咽腔间体积的控制,没有控制好由喉口、舌根与软腭组成的纵向通道,而影响了共鸣的形成和贯通。这种现象几乎是所有初学者都存在的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在观念上要明确,不要不切实际地拔高音、盲目追求声音亮度。
3.3 腔体的调节阶段
发声中,要严格要求共鸣的位置与形成,舌根保持自如稳定,上下腭打开,形成良好的共鸣贯通的咽腔空间,要采用流畅、均匀的呼吸歌唱,多做“a、u”等元音字母的练习,暂时少练“i”这种闭口的母音,并借助“哼鸣”反复练习,来寻找发声的高位。
3.4 综合训练阶段
该阶段包括乐曲处理、风格变化、音乐文学修养、舞台表演等训练阶段。
总之,声乐教学成功的起点,在于教师如何给学生一个好的入门、好的起点和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更好地、有效地使用正确的教授方法让学生继续进步,并更好地拓展他们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