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2013-02-02王海明
王海明
迁安市马兰庄镇中心学校 河北迁安 064405
十多年的一线历史教学实践让笔者深深地感到:培养历史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而且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讲,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一时期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传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就如何增强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谈几点心得。
1 统摄全局,整体阅读
历史是曾经鲜活的现实生活,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阶段性也有连续性,有局部性也有整体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现在的教科书一般都章节化比较明显,鲜活的历史被明显地割裂开来,所以在学生学习历史之前,要先向学生交代清楚,学习历史不要僵硬地按章节学习,在阅读章节时,既要注意历史的阶段性,还要注重历史的前后和内在联系。
比如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出示一些同时期的世界历史背景知识,让学生阅读并总结出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如果不这样做,无论如何学生也不会明白英国为什么会挑起这场战争。再比如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是历史考试当中的重点问题。单就某一章节,是不可能全面认识这个问题的。只有把中国史所有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内容全部学完,并注意连续性和阶段性,才能总结出两党的两次合作、两次分裂,以及此状态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从而才能更好地把握国共两党现在的时局及走向。
2 有的放矢,明确阅读目的
指导学生认真地阅读历史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的钻研,根据教学目标出示具有代表性的思考题,可以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有的放矢。可采用默读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的阅读会产生疲劳,影响阅读的质量。随时抽一个学生可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这种读法更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效的阅读要从阅读目的开始,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兴趣,反之则会劳而无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阅读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前,先确定阅读的目标,了解该课的知识结构: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的原因,在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重大发明;对中国、英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然后带着问题去读书,把问题解决了,也就完成了本课内容。
3 仔细推敲,抓住关键词句
3.1 抓住关键词
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中的“进一步”;甲午战争是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中的“大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完全”。抓住以上关键词,就可以理解和把握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2 抓住承接和递进的关键句
如“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抓住关键语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3 抓住能够揭示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词句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国力弱(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果)——掌握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可凭借推理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经过反复训练,能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精读笔记
有时教师让学生自由复习,有的学生想把课本知识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想法很好,可是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学生都收效甚微,其做法是:就从第一章第一节开始,一节课下来看了一章;过几天再上历史课,如果还让自由复习的话,很多学生还是从第一章第一节开始,重复操作,浪费大量时间。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学年初培养学生做好每节课的笔记。如记笔记的时候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记题目和内容;课堂上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记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可以揭示本节课的知识线索、知识结构,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系统化;应及时记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的注意事项。如果想抓住整本书的脉络及重点知识,就利用几个小时读一下笔记,不就可以了吗?节省的时间就可以尽情地搞自己的拓展和提升练习了,历史成绩提高就显而易见了。
5 巧用多媒体整合教材资源,加快阅读速度,提升学习能力
有的历史课,重点内容少,时间充足,抓住有利时机,明确阅读目标,让学生迅速阅读书上或老师补充的一些资料,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讲到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时,可以在PPT课件上出示一段关于引发内战原因的材料,然后设计问题: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双方斗争的焦点是什么?本次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抢答次数多学生难免会成为瞩目的焦点,这样也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很好的榜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寻找快速阅读的方法,这时别忘了告诉学生大家共同的老师——网络。学生应该很快能掌握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一年下来,他们的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的。
6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阅读视野,营养学生
适当的时候在课下给学生布置学生感兴趣的小课题。如在学到拿破仑时,可以激起质疑:拿破仑为什么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神话?他的神话被打破是在哪次战役中?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在一百年后,还有人疯狂地研究拿破仑的死因?学生会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再比如学到两万五千里长征时,在上课之前就布置学生从网上阅读一些关于长征的小故事,在课上让学生讲一些新鲜的长征故事,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是一个很好的新课导入,一举多得,岂不美哉!其实泛读的最佳时间是放假时间,笔者曾经在寒暑假之中布置一些读书心得,如布置学生完成《毛泽东传》的读书心得,民国时期服饰的阅读摘记,台湾问题的由来摘记,等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愁得不到提高吗?
最后,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还要注意他们的局限性。因为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除了让学生知道中国和世界的基本史实外,很大程度上要围绕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始终是每位历史教师和学生的课题。因此,学生的阅读不能漫天飞舞,全凭兴趣。面对浩瀚的书海,教师应该以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有利于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历史的分析、概括、比较、评价、抽象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体上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也许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受到种种制约,但无论怎样,教师都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失时机地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历史学科在学生的考试中和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