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漫谈

2013-02-02贺俊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0期
关键词:百草园课外课外阅读

贺俊侠

乐亭县新戴河初级中学 河北乐亭 063600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是,学生的日常阅读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阅读缺乏有效性。通俗地讲,就是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效率低下。很多学生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后,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能说出其主题,只能向别人讲故事。这仍停留在小学阶段的复述故事层面,远远落后于初中阅读的要求,不能适应语文学习的需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以阅读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增强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呢?

1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

阅读的无目的性是目前语文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无效阅读的主要原因。教师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进行阅读: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的主题思想);3)作者是怎么写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这三个问题能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写作手法的思考,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这种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迁移,这也是语文能力迁移的一个表现。比如,在初一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在预习环节教师就要围绕整体感知课文,布置思考题:1)本文写了哪两部分内容?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段落,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美的?这些问题对初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比如,从题目上提取信息,判定课文写了哪两部分的内容:百草园、三味书屋。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对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更具体的补充:百草园的有趣生活、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从课文中的词语和语句来体会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情,“乐园”、关于捕鸟的描写、捉了知了喂蚂蚁等,都能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欣赏百草园的景物描写。教师要通过课内外的对比阅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其次,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式。初中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多种阅读方式,以便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阅读不同的文体。朗读,是初中学生最常用、最喜欢的阅读方式之一。但是,朗读适用于课文阅读,以及课外诗歌、散文的阅读,至于大部头小说和那些需要严密思维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则不适于朗读。因此,还要培养学生默读、跳读、精读、鉴赏等课内常用的阅读方法,以及课外常用的浏览、粗读等。

教师在授课与指导阅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不同的阅读方法。诗歌、文言文、散文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掌握其停顿、节奏,进入其描绘的美的意境之中;小说、说明文、议论文要尽可能默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等;对于报纸杂志和网络上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只浏览题目即可;对于课标规定的读本则要细读、精读,不但要了解其主要内容,还要能够了解人物的经历、外貌特征、其身上发生的主要故事等。比如,读了《骆驼祥子》不但要了解祥子三次买车的经历,还要了解他的外貌特征——脸上留下小时候被驴咬后的伤疤;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要知道他在荒岛的第一夜在哪里度过;等等。多种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面对不同文章都能快速找到具体而有效的阅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2 注重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

如今的中考,很少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即使文言文也是以课内外对比阅读为主要考查方式。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学生能将从课内阅读学到的知识成功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既有知识体系的完善,也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教师要以课内知识体系为抓手,以课外阅读为例,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在课内教学中,经常会对人物形象进行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情与文章对人物的描写两方面入手总结人物形象,然后通过阅读课外文章,让学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来总结课外文章中人物形象。还有,课内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这种知识体系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抓手,教师要善于将此类知识进行总结,并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反复体会其具体作用。

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处环境描写:“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都是烘托人物心情的,但是到底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呢?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第一处,一家人高高兴兴去旅游,而且作者用了“绿色大理石”,表现了一家人去旅游的愉快心情;第二处,遇到了已经沦为穷光蛋的于勒,一家人构想的美好生活成为泡影,父母的心情当然是沮丧、失望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内外阅读的对比、衔接,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体系成功地迁移到课外阅读过程中,利用课内学到的相关知识解决课外文体,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 以丰富的阅读促使阅读有效性的提高

阅读量的积累是阅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发生质的提高。很难想象,一个读书很少的的人,能快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与阅读的有效性。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平时并不怎么喜欢做语文阅读习题,只是很喜欢读书,但是他们对阅读题目的解答往往方向正确、用语精准。这正是丰富的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中字、词、句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不但阅读课文,还要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阅读内容、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阅读各时期的美文佳作,阅读各种报纸杂志,阅读与不同科目相关的文章……在提倡学生阅读纸质书籍的同时,也鼓励学生一定程度接纳电子阅读,让多种阅读方式共同构成学生丰富的读书活动。各种阅读内容、各种阅读来源,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体、不同思想文化、不同语言风格进行融合,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接受、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敏锐感知,能够快速判断阅读的文章的类型、内容、主体、风格等,能够快速从文章中提取需要的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表现。教师要以新课标准的要求为指向,以课内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外拓展延伸为主要目的,通过丰富多样的调控手段,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百草园课外课外阅读
学校里的“百草园”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