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文本美 形成内在美:多媒体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美感熏陶
2013-02-02孙雅志
孙雅志
唐山市丰润区韩城镇中学 河北唐山 064002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美育的重要性,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验文本美,形成内在美,为课堂学习提供更多的美感熏陶的机会。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美感熏陶的重要性,提出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美感熏陶策略。
1 语文教学美感熏陶的重要性
1.1 语文教学美感熏陶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阅历的拓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而美感熏陶的教育渗透能够让学生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欣赏到优秀人格魅力和思想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受到个性良好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美,形成优良的个性品格,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1.2 语文教学美感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也称“审美鉴赏力”,是指人们认识与评价美、美的事物与各种审美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作出审美分析和评价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创造能力是初中阶段应该形成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语言文字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这里面凝聚了民族的全部智慧和精神财富。而语文教学的美感熏陶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其中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能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净化,受到思想的感染,受到智慧的启迪,受到情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
1.3 语文教学美感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学生进行语文探索、知识分析的关键,而兴趣的培养必须要依靠美感的熏陶,只有学生感受到了美,才能更深一步地分析美,体会美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更为直观生动的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便更深刻地去探索文本、研究人物、创造作品。
2 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美感熏陶策略
2.1 视听中感受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学作品大多具有美感物态化的特征,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视听模式,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之中的美,以便逐步地让学生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要实现全面的视听感受,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环境下,无声的文本能够变成更为生动化的朗读,而文字所描绘出来的景致则可以形成实物的展现,这样的视听感受下学生必然会兴趣盎然地更深刻地感受到文本的美,进而逐步形成透过文本直接感受美的能力。
如《天上的街市》中天河变得“浅浅的”,不甚宽广,它不再妨碍情侣们自由往来,因而牛郎织女可以双双游逛天街,诗人甚至看到了他们手里提着的灯笼。这虚幻的景象在作者笔下竟显示出生动的真实感,作者所描绘的美丽幸福的天街向读者提供着人间情趣。而如此复杂的心理美同样需要利用画面来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感受到郭沫若对美的向往心理。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再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画面,呈现作者全诗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诵读品味揣摩过程中吸收美感信息,感受逼真的情景,引起心理的共鸣,领悟美妙和谐的意境。
又如教学《黄河颂》,为了更好地带来美感熏陶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中国黄河蓬勃的气势图画,然后在画面展现过程中配以有感情的诗词朗诵,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和文本所引发的抗日情怀,更深刻地感受到“借助黄河吟咏抗日精神”的作品特点。
2.2 情境中领略美
语文课是最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而这些美感最为深刻地启示则是蕴含在文本的情境之中,小说中的人物经历、散文中的心理感受、诗词中的情景交融,这些都需要读者通过情境去感受美、领略美。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得语文课文中的情境更为真实,也更能够打动人心。如教学《丑小鸭》时,可以利用动画片的节选来展现课文的内容,这样一来文章的情境就更为直观化和更具感染力,就可以让学生在更为生动的环境下感受文章的情节,同时深刻地感受到真正的“美”是丑小鸭那坚持不懈的品质,而“努力”就是“成功”的哲理。
又如,教学《端午的鸭蛋》这节课时,根据课文情境要重点设计两处多媒体教学内容。第一处:在课文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端午风俗的视频短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加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形成独特的围绕“端午”展开的情境设置,然后以端午节的习俗导入江苏高邮的端午,引出文章《端午的鸭蛋》。第二处: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鸭蛋的玩法。这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儿时的乐趣,使得教学显得别样温馨,富有童心童趣。诸如此类的教学设计应该渗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时处处,让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讲解,在多媒体技术下更为深刻地体会情境美。
2.3 对比中创造美
美育不只是包括审美或美感,它还包括创造美、建设美、净化人的心灵、抵制丑恶、美化社会环境等内容。所以,美育在利用各种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心理,也要达到净化心灵、提高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为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出不同的对比情境,然后鼓励学生创造美。
如教学《我的母亲》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更为灵活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目光引到这样的语句上:“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然后在对比性地利用多媒体展现之前学过的《藤野先生》的片段:“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分析:作者在进行人物描写的设计时,为什么没有通过“美”的角度去歌颂和展现呢?以此引发学生思考。
接下来利用同样的手段进行对比:《我的母亲》中“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藤野先生》中“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从这两处的对比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欲扬先抑”的文本创设特征,这样的手段明显地有利于更为深刻地展现人物性格品质的美。而在学习之后,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同样的手法进行作文创造,写一篇欲扬先抑的人物描写作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美感享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带来创造美、形成审美观的机会。
[1]赵淑娥.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1(4).
[2]朱颖.论美育与语文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2).
[3]王珂晨.语文教学中的“美”的熏陶[J].考试周刊,2010(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