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2013-02-02李秀芳
李秀芳
迁安市大崔庄镇树德初级中学 河北迁安 064406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备受关注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在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会利用图书、网络等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进行有效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点滴体会。
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和生活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选择那些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近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从各种感官刺激学生,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动机,激活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如在进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教学时,笔者在课前布置了自学任务,让学生在网络上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从国家政策、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成功范例等。上课时结合学生的自学,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把相关的视频文件、网页文件展示给全体学生,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深刻内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
2 巧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想学、会学,从而加快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好地落实了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时,从素材的选择上,笔者侧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安排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素材,查找有关自信的名言警句、名人范例以及不自信的反面材料等,还有的学生查找有关自立自强、意志坚强的资料。通过上课汇报交流,笔者发现学生查找的资料很全,形式不拘一格,有文字的,有网页的,有PPT或者Flash课件的,还有视频的,等等,很多资料非常具有典型性,如中国的“阿甘的故事”,澳洲的尼克·胡哲的故事,中国四川的鼓舞女孩廖智的故事。学生展示了大量的事例,每一个事例都足以让学生深受感动,尤其是看到阿甘穿衣的视频,尼克·胡哲在世界各地演讲和游泳的视频,廖智在鼓上尽情地舞蹈的视频时,学生的心被视频同化了,他们深刻理解了什么叫自信,什么叫自强,什么叫意志等。通过这样的视频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情感得到了升华,此时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境界,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
在知识传授方面,笔者把相关的几个单元的知识交织在一起,如利用电子白板附带的软件资源把“做意志坚强的人”和“做自立自强的人”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形成知识网络,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能力,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目标。
3 运用多媒体资源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积淀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受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缺乏广泛的信息来源,多媒体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问题。
例如,在进行“珍爱生命”的教学时,笔者特意安排了“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的专题调查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借鉴网络、图书、生活等课程资源。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交上来的资料非常生动、形象,具体详实。他们有的通过走访生活中身边的生命,有的利用网络平台了解身边的生命,有的是听老人讲故事了解身边的动植物等。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学生把大自然中的生命逐一展现出来,当出现那些频临灭绝或已经灭绝的动植物的图片时,学生被图片信息震撼了,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可贵。这样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情感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4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需要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思想品德课中涉及的概念、法规、原理等都很抽象,难于理解,又很枯燥无味,记忆困难。这是很多学生对该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学习思想品德就有了畏难情绪。然而,当把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有机整合以后,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思想品德知识就在身边。
如在“礼仪展风采”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礼仪”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多数学生理解为只是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做到了礼仪。其实这个认识是片面的。礼仪内涵十分丰富,它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除了日常的言谈举止,就连吃饭走路时礼仪都涉及得到。如在公共场所走路的姿势就是一种礼仪,在公共场所吃饭时的一举一动都是礼仪的内容。讲到这里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野鸭子》中主人翁娜娜学礼仪的片段,再让学生表演相关礼仪,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新知。通过电视剧回放,使学生深刻理解礼仪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礼仪,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教学使各种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不同感官,引起兴奋,进入愉悦学习的状态之中,为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创造了良好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不能“为了用而用”,缺乏实效性,要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教师除了在参加比赛和出示公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很多信息技术资源被闲置,很少有人问津。试想: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没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教师应该为了教学效果而用信息技术。
2)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切为了教学效果服务。在思想品德的实际教学中出现了片面强调信息技术优越性的现象。有的人认为有了计算机和网络,传统的黑板、粉笔就可以不要了,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还是“干净依旧”。再看看多媒体很丰富,有图片、有视频,学生兴趣很高,实际上有点儿走马观花的嫌疑,教学效果较差。教师应保留那些实用性强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了教学效果科学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给思想品德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焕然一新,尤其是多媒体、网络等手段的科学运用,大大改进了思想品德的教学模式,使过去那种空洞的说教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