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媒体氛围 感受数学魅力
2013-02-02陈智恒
陈智恒
迁安市第三实验小学 河北迁安 064400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多媒体就是以丰富的表现手段以及灵活的交互能力,通过图文闪烁、变色、动画以及平移、翻折和旋转,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效果,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时间和空间,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真正“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学会数学、会用数学”。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发对数学的情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下面就谈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运用多媒体,激趣导入
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趣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角色,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而且能充分体现课标所提倡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一理念。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数学课堂教学开始时,合理运用富有情趣的故事,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样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讲阿凡提处理家庭纠纷的故事:“有位老爷爷决定分遗产,把自己的一块地分给3个儿子。大儿子分到了这块地的1/3,二儿子分到了这块地的2/6,老儿子分到了这块的3/9。大儿子和二儿子觉得父亲不公平,偏向老儿子,三人大吵起来。阿凡提刚好路过这里,连忙问兄弟三人争吵的原因。老大讲了吵架的原因,阿凡提听后,捋了捋胡须,哈哈大笑,悄悄地对兄弟三人说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师问:“阿凡提对他们三兄弟说了些什么呢?”此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情绪高涨,产生悬念,让学生交流、猜测原因。一个学生说:“因为3/1=2/6=3/9。所以三兄弟停止了争吵。”教师说道:“它们为什么会相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见,由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自主探究
多媒体能够集声音、图画、动漫等为一身,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为丰富生动,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感官思维。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展示静态的图片,还可以创设声、光、色、图俱佳的交互教学环境,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华罗庚指出:“就数学本身而言,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由“教”向“学”的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讲解”向“解惑”过渡。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引导学生探究,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个性发展。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台阶,设置成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如学习“图形的旋转”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总结旋转的三要素,即中心点、方向、度数,使学生明白旋转的大小(度数)是怎样确定的。出示课本中大风车图案的前二幅画面,再显示图形A中的一条关键边,用动画演示图形A旋转到图形B的过程,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找出与图形B中对应的关键边,它和图形A的关键边形成了直角,这足以说明这条边旋转了90°,也就是图形A旋转了90°到图形B。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从“2”到“6”,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么旋转的?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这些辅助软件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了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开放的。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获取学习的乐趣,能让学生真正地亲近数学,让数学唤起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获得了知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激发了求知欲望。
3 运用多媒体,合作交流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教学过程显示出来,给小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多媒体可及时给予学生积极肯定,有助于学习成功;能模拟常规数学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把那些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为理解“一个图形可以通过割补变成另外一个简单、熟悉的图形,但是面积不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中间没有分割的七巧图形,问:“这个图形像什么?漂亮吗?”学生说像小兔、像小狗、像小鹿。教师再运用多媒体将这个图形分割成七巧板中的7种图形,学生感到特别好玩。教师追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个图形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教师再用Flash将这些图形移动拼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这只小狗变成了正方形,这个复杂的图形变成了简单的正方形,变化以后图形的面积没有变……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这些图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多媒体,张扬个性
没有什么比亲手摸一摸、亲眼看一看、亲口尝一尝更能真切地获得感受了。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人人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体验教学活动的乐趣,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真正达到如鱼得水、融会贯通的境界。如在讲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后,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绿色,能切割成多少块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其中一面、二面、三面有绿色的各几块呢?有几块一面绿色也没有的?因为解答本题需要有较高的空间想象力,解答起来颇感棘手。这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画面,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顺利地突破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多媒体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一把双刃剑,若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只重形式而不管效果,则会事与愿违。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1]王守斋.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3):76.
[2]吴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青春岁月,2012(14):273.
[3]蔡英.浅谈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201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