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的隐形杀手
2013-02-02肖凤敏
肖凤敏
承德县一中 河北承德 067400
众所周知,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也在润物细无声地削弱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优点,成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隐形杀手”。
1 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在逐渐消失
1.1 在备课方面
与教科书一起出来的有教学光盘等辅助教学课件,内容是不容置疑的,完全可以拿来使用,还有网上大量的教学课件可供选择裁剪,因而造就了众多的办公室“裁缝女”和“裁缝男”,做的工作大多数是下载、剪裁、拼接的手工活计了,尽管有再创造的脑力活动但是也是比例很小了。现成的课件和网上别人制作的东西,拿来用方便省事,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的备课思路,尤其是年轻经验少的教师。老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自己班级学生的接受情况,在具体操作当中加入自己的理解,正确地解读课件内容,而年轻的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怕掌握不好这个度。这样在追求共性的同时降低了独特性和实用性,在备、教、批、导这几个环节中第一个环节就存在安全隐患了。
1.2 在课后反思和总结的撰写方面
教学后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存在的问题应分析原因,是自己启发不当,还是未讲清楚,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了?要寻找问题的症结,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方式,去伪存真,不断进步。在教案上临时书写的几笔还勉强对付,写起书面的要上交的来就不灵了。有的教师自己打字慢,文采差,自尊心却无比的强烈,在网上一搜,什么样的课后反思和总结都有,鼠标一点,得来全不费工夫。任务交差了,反思的原始作用就大打折扣了,虽说这是教师中的少数,有此倾向都不好,何况确有其人了。
2 鼠标当笔的年代抑制了学生书写能力的发展
一个高三学生去买小学三年级的英语书法练习本,书店的老板问:给你的弟弟、妹妹买吗?学生答曰:自己用。老板惊讶不已。这不是杜撰的故事,是笔者带过的一位高三学生的亲身经历,是因为笔者看他们的字写得太差了,就建议他们去买字帖,可是没有高中学生的字帖,就让他们买小学生习字用的那种,谁让他们书写水平欠缺呢。英语高考试卷有一道书面表达题,经过高三的紧张复习,基础知识已经基本没事了,可是作文分数就是不高,原来学生的字太差,书面表达是唯一的不是机读的题,有人为的因素在内。首先得让人看得清楚,可是学生的字写得一点儿都不好,这本是在小学、初中或者高一、高二就习得的技能,到快毕业的时候了还是那样的不到位,这不能怨学生,究其根本在教师。过去讲公开课的时候,教师自己特别地紧张,有几方面的原因,有教学内容的深浅度的把握、教案设计,还有自己的板书设计问题,这些都可以求教有经验的教师帮忙,唯有书写是现场发挥的,别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字写得不好的教师在评课的时候这也是一项要挨批的内容,教师很注意自己的书写,平时也是时时练习的。可是现在电脑和鼠标的出现,任何操纵鼠标的人都变成了写字的行家里手,不管是中文的行、楷、隶、篆等,还是英文的各种书法,应有尽有,方便唯美,谁还怕“写”教案、上课的“板书”?由各路高手炮制出来的一个课件,在使用的时候只要当好课件的展示员就行了,一节课下来,虽然黑板上一个字没有,也不耽误课讲得完美成功,小小的鼠标、光标成功地掩饰了教师的缺点和不足。在电脑带给教师快捷、高效的便利之时,也扼杀了教师一展自己书写风范的机会,而学生自然也就没机会见识什么才叫规范的书写,也就没有了模仿的机会,学生就只有自己随意发挥的份儿了。如此一代复一代,新近毕业的教师的字体没有几个是规范的,更不用说是漂亮了。有此教师,还怕没有比他们更烂的“高徒”吗?英文是如此,汉字也一样的,窥一斑可见全貌呀。
3 试卷批改不能很好地暴露学情
计算机阅卷,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因为英语有95分的题是机读卡题,虽说有正答率辅助教师摸清试卷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可是比起原来的手工判卷,还是无法全方面地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的个别知识点的学情了解有些失控,教师上课讲卷只能是对现象泛泛地讲解,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尤其是高三阶段的重点生的培养及弱课补课。机读卡的使用一是退化了学生的写字技巧,二是不知学生答题的真伪,因为学生好多题都是蒙的,无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
4 时间浪费严重
首先是教师备课的时间。以前教师备课,要先备教材、教法,教师手中的工具就是教师用书、学生用书、一本英汉高级双解字典,再就是有限的几本学校购买的教学辅助资料,虽说资料有限,可是权威性极高,教师仔细认真地在有限的资料中根据自己班的学情取舍、创新。现在书店、网上浩如烟海的辅助资料太多了,好坏都有,良莠不齐,对这些资料的判定筛查需要一定的功力还有时间,一个一个地筛查太费时间了,有责任心的教师只能这里找点儿,那里选点儿,资料中讲的因为地区、版本不同,深浅程度不一,掌握不好这个度。特别是高一、高二的时候,比如非谓语动词做状语在高考中肯定考,可是在高一时讲的过多过深就超标了,教师讲起来费时费力,学生理解也相当的难。这项找题筛查工作,无疑会占用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备知识,无形中就减少了备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及作业批改的时间。
其次是在上课的时候,因为教师的微机操作水平、学校的设备等方面的因素耽误的时间不少。还有学生长看电脑屏幕上的字体没有看印刷在纸质上的文字快,且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5 课堂效果的落实上有折扣
多媒体的使用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呈现的知识点较多,训练的量也加大,但是给学生留出的落实时间少,落实到位程度有问题,因为例题、试题的呈现较快、较方便。比如训练单词amaze的用法时,先给出一两个实例,如:“I was amazed to learn she was still writing her stories.”(得知她仍然在写自己的小说,我感到很惊讶。)“Women have strengths that amaze men.”(女人拥有震惊男人的力量。)让学生明白这个词的基本用法后,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诵读、说出或者背诵以加强理解记忆。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一节课下来了学了好多的单词或者看了好多带有生单词的例句,可是下课后一个词也记不准,一句也说不出、背不出,都是模糊的记忆,这有点儿像打仗中的做到了“伤其十指”,没有做到 “断其一指”。学生在课上看得多做得少,听得多说得少,理解得多记住得少,形成的能力就更少了。
6 多媒体的使用与课型的结合存在隐患,也就是多媒体的使用适度问题
英语课有的课型如导入课、阅读课、知识点的讲解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可以把不熟悉的课文背景知识借助图片、声音等来增强学生的认知效果,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加强学生对它们的理解,避免了太多的说教,节省了时间。而有的课型就不适合使用多媒体,如习题讲解课,就可以利用学习小组分组讨论,互相质疑答疑,最后教师进行适度的点拨。写作课要求学生积极动脑,根据已给出的线索来思考习作的脉络、组织语言,形成自己的作品,再在黑板上写出展示,大家分组或者全班的学生一起分析点评,从书写到布局谋篇,到词语、句式的使用,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积极参与,形成竞争,在思维的激荡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如何改进,进而形成能力。这样的课就不适合于使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