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2013-02-02胡兴苗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实训

胡兴苗

(安徽省桐城望溪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安徽 桐城231400)

我校自创办以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争创示范校。 十几年来,不断调研、实验、总结、完善、改进,我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从最初的“订单式”培养发展到现在的“送教上门”新型办学模式。 下面对我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的做法、经验加以总结。

模式一:“一张纸”——定单委培模式

企业需要某种特定技能的人才, 和学校签定协议,委托学校代为培养。 学生入学初就和企业签定协议,保证毕业后直接去企业工作,企业承诺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并补贴生活费,简称“两包一补”。

这种模式,对企业而言,花少量的钱就培养了特定的技能人才,毕业后就能来企业上班,企业的人力资源就有了一定保障;对学生而言,解决了学费和部分生活费,毕业后的工作也有了保证,还学到了专业技术;对学校而言,生源和就业这最重要的两头不需较多考虑,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工作。 不足在于:一二年级由于学校没有和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依然按照原有的课程和方式来培养, 没有按企业生产要求强化技能训练,学生对企业岗位不熟悉,第三年顶岗实习,部分学生一时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生产环境,导致流失。 因此,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还属于浅层次合作。

2001 年,安徽华祥集团处于快速发展期,急需一大批轮轴加工操作工人,当时,我校也正在蕴酿着扩大规模,寻找发展的突破口。 于是校企签定协议,便有了省内首创的“两包一补”校企合作。

在本次合作办学之后,我们又将这一模式进一步深化与细化,与安徽金光集团、安徽鸿润集团、桐城信邦电子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支柱企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了桐城地方经济的发展。

模式二:“一块地”——“筑巢引凤”模式

我校在总结第一种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筑巢引凤”模式的内涵是学校在校内按专业准备好相应厂房, 将企业生产引入校园,企业给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 成立企业能工巧匠参与的专业建设小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同派出教师。 安排一年级学生按专业进入企业见习1~2 个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 学生还可以利用双休日、假期到企业实训,不仅学到技术,还获得了一定收入。

这一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校企间的距离更近了,合作程度也更紧密了。 但不足之处是:企业的生产生活毕竟不同于学校教学,引企入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校常规的教学秩序,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教学实训安排的困难。 如何找到与企业的合作点、平衡点,是我们进行探索的重点。 这要求将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到专业培养上,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

2005 年,我校利用校园内部厂房,引进了金海洋汽修厂。 汽修厂除正常对外营业,提供汽车维修服务外,还接纳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校企联手打造了我校独具特色的汽车维修拳头专业, 突出“做中学,学中做”。 强化实训使得该专业的实力得到了强化。 同时,与金海洋汽修学校合作开发专业实训教材,特别是开发了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指导书, 还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寻求更为有效的职业技能教学模式。 通过教材开发和专业教学法的研究探索,2009 年、2010 年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曾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中职技能大赛,多个项目获奖。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筑巢引凤”办学模式的实施。

目前, 我校已有涵盖桐城主导产业的包装印刷、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家纺服装、财经商贸等五大校内实训基地,不仅使我们的实习实训条件达到了江浙发达地区职校的水平,而且使我们在探索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课题上有了一块肥沃的试验田。

模式三:“两条腿”——送教上门模式

前面两种模式虽然各有优点,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性, 那就是我们的办学思维还局限在增强在校生实习实训技能上。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由过去的被动等企业上门改为主动出门为企业做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和技能培训,把目光从在校学生转移到各大企业的员工身上, 把重点从单一地强调学生实训转移到既强调校内实训、又打开校外培训市场的多元格局, 使服务区域经济的思想落到实处。

这一模式,对学校而言既不要教室,也不要实训基地,只要有一支技能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就可以了,就能打开广阔的市场培训空间。 对企业而言,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成本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部分企业员工还报名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资格考试。 因此,送教上门深受企业欢迎。

2009 年, 在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研之后,我们得知安徽凌云科技集团正欲引进一批先进的塑料包装生产线, 而原有员工大多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不能胜任操作岗位的工作。 于是,我校积极主动找上门,将为企业服务的重要性宣传到位,最终使凌云科技成为我们送教上门的一个实验单位,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催生了“企业学分制中专班”这一崭新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并及时上报省教育厅,成为2010 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的内涵是, 在企业学历水平低的员工中设立中专班,授课地点在企业, 授课内容和时间由校企双方协商确定。 采取弹性学分制,模块化教学,完成学业的时间不定,但学籍在我校,取得了相应的学分后就可授予中专毕业证和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我们又通过桐城市政府的协调,与桐城市玉雕行业协会联合办学, 成立了望溪玉雕工艺美术分校;与桐城市美容美发协会联合办学, 成立了美容美发分校。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主导的“望溪职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和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望溪职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得到落实,初步发挥了校企共同研究、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概括地说,我们的经验就是“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包括与行业合作开设依托行业的分校;在企业开设学分制班送教上门; 让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 派专业教师赴发达地区职校挂职学习等。 “引进来”包括与专业性强的企业合作,重点建设特色专业; 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 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改革和校本教材编写;聘请能工巧匠到校传授技能等。 同时,我们还重点注意到, 要使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区域经济服务,就要合理地解决与企业的几个重要关系:解决好企业利益与学校效益的关系,实现校企共赢;解决好学校实训设备与企业设备互用的关系, 实现新型实验设备与先进生产设备资源共享;解决好学生、员工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的关系,防止影响行业、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 解决好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与企业生产计划的关系,合理进行实习工位与生产工位的功能结合;解决好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使二者在身份、环境上达到融合; 解决好开展实训教学与帮助企业技术革新的关系,让师生充分参与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解决好企业与学校的管理关系, 形成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只有解决好以上一些关系,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才会有长久效应, 因为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必须建立在平等、合作、共赢的基础平台之上。

□有话职说

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得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华罗庚

[1]董云霞.浅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

[2]李国会,王晓东,林源.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研究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09(11).

[3]许新华.高职教育“三借一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实践范例——以信息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4]万伟平.公办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2(3).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实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