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项目引导的“螺旋式”教学模式研究——以C语言教学为例

2013-02-02相方莉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螺旋式C语言编程

相方莉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310023)

传统C语言教学模式虽然在知识传授上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但学生最后掌握的情况不理想,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还比较弱。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关键还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特别是计算机类课程,很多课程把一个大项目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再将大项目拆分成子项目即小项目进行教学,很多教材也如此。但是经过实践,笔者发现,这种模式存在一定问题。首先,由于小项目是由一个大项目拆分而来,因此必然存在一定的连贯性,如果学生对这个项目不感兴趣或者前一个项目没有完成好,就会直接影响后一个小项目的进一步学习;其次,为了遵循项目所谓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有些小项目的安排或设计不是很合适,过于牵强,对这个相关知识的介绍或者讲解不一致。因此,笔者进行了改革,采用相对独立的小项目进行教学,并采用“四重循环”的“螺旋式”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更好。

教学模式设计思想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小项目引导“四重循环”的“螺旋式”教学模式。所谓“四重循环”,指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知识模块采用一个小项目作为课堂教学项目,学生上机实训采用类似的另外一个项目,课外作业另外再设计一个项目,课程结束后,再安排一个综合实训项目。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循环练习四重项目,真正提高学生实际编程能力。而在每次课堂教学项目中,其实施过程具体如下:第一步,一般先安排“温故知新”,考虑到高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再加上程序设计类课程知识的连贯性很强,学生若是没有掌握好前面的知识,会影响后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使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恶性循环”,因此尽量安排5分钟左右的复习时间,就会起到督促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提高编程能力的目的。第二步,通过创设小项目情境引入任务,接着讲解相关语法知识,进行算法分析,然后解决提出项目。第三步,让学生“依葫芦画瓢”,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实训练习,对这个相关知识有个基本的熟悉和掌握。第四步,就是对知识进行扩展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编程能力。最后是总结和巩固环节,完成配套自编习题。

以C语言课程为例

(一)C语言课程地位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及有关专业中专业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与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衔接紧密,为学生进行后续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参加工作提供必需的程序设计基本理论与技能。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学习其他课程有很大关联。从实用角度讲,目前大部分操作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及工业控制的软件都可以用C语言来完成,可以用“基础地位显著,实用前景广阔”来概括该课程的地位。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偏向理论,实训操作相对欠缺,而且一般理论和实训的课时安排大多都是1∶1,即一半课程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另一半课程在机房进行,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比较薄弱。

(三)“螺旋式”的教学模式

为真正提高学生实际编程能力,笔者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践并探索出一种小项目引导“螺旋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小项目不是从一个大项目拆分而来,该模式的好处是项目相对独立,学生如果对前一个项目不感兴趣,对下一个项目的学习也不会有很大影响,而且,这样的小项目比从一个大项目拆分出来的子项目更适合相关知识和语法的讲解。整个教学模式是一环套一环,层层递进,“螺旋式”进行,对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项目选择 在教学模式中,项目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要遵循典型性、适用性,趣味性等原则。首先,项目的选择应该和需要讲解的知识相对配套,具有典型性;其次,应该选择对学生而言相对比较熟悉的项目,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再次,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选择有趣味性的,或者他们相对比较感兴趣的项目。

项目举例 例如,传统教学过程中,C语言的“数据类型与表达式”这一章语法知识很多,讲解起来十分繁琐,学生不容易接受,以本章为例,笔者对该内容的教学模式进行如下设计:首先,由一个计算器导入项目情景,提出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并完成一个简易计算器,并且完成最常见的加减乘除运算;其次,学生学习要完成该项目所需要掌握或使用相关语法知识,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等;最后,实现完成项目。学生模拟完成简易版的计算器,并要求学生对其功能进行完善,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扩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编程实战能力。又如,在介绍函数时,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一个打字母游戏的项目。游戏较为传统,即从屏幕上方随机掉下一个字母,然后快速敲打相应的键,该字母就消失。此游戏只是做了简单的实现,功能并不完善,比如生命数和分数等都没有完成。要求感兴趣的同学自己课后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项目,学生比较感兴趣,课题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有余力的学生,自行对该游戏功能进行完善,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项目顺序安排 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函数一般是放在最后几章讲授,函数就知识点来讲不难,主要是在教授过程中,在没有介绍函数之前,程序的编写一直都是写在一个main函数中,学生对这种方式习以为常,再加上教学进度等各种原因,结果学生对函数的掌握和使用不理想。因此,笔者做了一个尝试,把函数放在三种结构语法介绍完成之后讲授,即介绍完顺序结构、选择结构以及循环结构之后,设计一个模拟ATM取款的流程,结果教学效果更好。其具体安排是:首先提出项目情景,模拟ATM工作流程,然后提出完成该项目需要掌握的语法知识,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以及函数等,接着完成该项目。学生可以边学边用,一步步实现模拟ATM的取款流程。当然,等基本工作流程完成后,要求学生对其功能进一步完善。在此后的项目中,都运用本项目中的函数的知识,这样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函数应用。

“四重循环”的“螺旋式”教学过程 笔者把每个循环项目都拆分成一些子项目或是子任务。而且,每个环节在难度等各方面的设计都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效果看,学生比较适应该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教学模式对高职计算机程序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从“满堂灌”的教学过程,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导演式角色中来,学生也只有在自己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1]李建青.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案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26.

[2]李永明.程序设计课程“螺旋式”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9):72-73.

[3]刘锦峰.高职院校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2(35).

猜你喜欢

螺旋式C语言编程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51单片机C语言入门方法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一秒变酷炫!德国摄影师将螺旋式楼梯拍成“盗梦空间”
螺旋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