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3-02-02张亚利
张亚利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管理、救治的场所,监护治疗及抢救仪器多,护理任务繁重,护理人员担负着患者的一切生活护理、治疗操作、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安全护理等。ICU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问题。本文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患者在ICU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中,男性69例,女性37例,年龄16~86岁,其中脑部手术36例,腹部手术18例,胸部手术13例,内科脑血管意外4例,剖宫产术后伴心衰3例,外伤及其他32例。本组患者气管插管31例,气管切开9例,呼吸机辅助呼吸12例。
2 常见不良事件及防范对策
2.1 非计划性拔管
2.1.1 常见原因 患者意识不清,烦躁或不能忍受,无约束措施,自行拔出;管道固定不牢固,连接处连接不紧密,自行脱出;护士做其他操作时,将管道一起拉出[1]。福雷氏尿管水囊内液减少致自行脱落。
2.1.2 防范对策 向患者讲明各导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其配合,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者,及时报告医生,合理使用镇静剂;妥善固定,根据不同管道的部位及性质采取最有效、最牢固的固定方法。气管导管、胃管采用高弹高粘度胶布,避免牵拉、拖拽,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用丝线缝合在皮肤上,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深度、导管粗细,固定方法是否合适,做好交接班记录;移动患者时,尽量多人操作,避免造成插管移位或脱机。翻身前先检查导管长度,松开床上的固定夹,翻身动作不宜过快、过猛,避免牵拉导管。动静脉置管选择注射部位时,避开关节活动处,可将胶布在导管下做蝶形固定,铺床翻身等操作时应小心以防将穿刺针拉出;福雷氏双腔尿管在膀胱冲洗时要避免刺破囊腔使囊液减少致尿管脱出,并且要定期检查及增添囊液。
2.2 气管导管堵塞、脱开
2.2.1 常见原因 堵塞主要是痰液堵塞,导管打折或者导管前端顶在组织上。而脱开常见于导管连接不紧密,强力拖拽或牵拉所致。
2.2.2 防范对策 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在术后立即使用输液泵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气道滴入,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痂形成,堵塞管道。吸痰及时,负压适中,方法正确。根据痰液粘稠度、痰液量及肺部听诊情况决定吸痰时机,拍胸片了解导管位置,如调整了导管位置,仍然无法插入吸痰管,气道阻力异常增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双肺呼吸音低,应及时拔管,给予更换。要防止导管脱开,首先要牢固连接气管导管与呼吸机管道,吸痰完毕及时连接呼吸机管路,并监测呼吸机运行、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情况;其次听到呼吸机报警要及时检查原因。
2.3 皮肤损伤或坏死
2.3.1 常见原因 患者肥胖,皮肤挤伤,弹力袜勒伤,汗液腌红皮肤,长时间半坐卧位导致剪切力损伤,约束带勒伤、电极片过敏等会导致皮肤损伤。而选择外周静脉穿刺,针头刺破血管,高浓度的药物刺激局部组织,或使局部血管收缩,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最终致皮肤坏死。
2.3.2 防范对策 首先根据患者营养及皮肤情况采取适当体位,保持骨隆突部位垫起,无禁忌患者采用气床垫,尽可能应用翻身单,定时检查血压测量部位、弹力袜、约束带包裹部位的皮肤,定期更换电极片的位置可尽可能防止皮肤损伤,其次要防止皮肤坏死,原则上血管活性药物及静脉高营养液从中心静脉输入,静脉穿刺要选择较粗的血管,不宜选择足静脉,对糖尿病患者禁止在下肢应用此类药物,如果多巴胺、肾上腺素等缩血管药物外渗,立即拔出针头并更换穿刺部位,局部用10 ml生理盐水加10 mg酚妥拉明湿敷。
2.4 坠床及跌倒
2.4.1 常见原因 患者使用气垫床、未上床挡,患者自己取便盆、喝水时从床上坠下;患者坐在床沿吃饭,身体不平衡摔下,患者半坐位时,在床上活动不小心坠下;患者下床站着小便,因体力不支而晕倒,地上有水或者有粘性液体,患者不慎滑倒。
2.4.2 防范对策 患者在床上期间,一律上床挡,如患者取物或者喝水、大小便,护士必须给予协助,防止患者跌下。肢体肌力不平衡或者体质虚弱的患者不要坐在床沿吃饭,可以坐在有靠背及扶手的椅子上。体弱患者下床排尿,护士必须守护在床前,予以协助,如患者自述有头晕,应让患者床上排便。
2.5 医嘱处理及执行错误
2.5.1 常见原因 医师医嘱有错误,处理医嘱者未发现;药物应用的种类、剂量、途径、时间错误;非抢救情况下,随意执行口头医嘱。
2.5.2 防范对策 确保双人核对医嘱无误后再执行,对医嘱有疑问时,必须向医师提出,不执行无资质医师下的医嘱,同时至少采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核对患者,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使用标签不清的药物,危险药品单独存放,并作醒目标识。对新药配制前,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配伍禁忌,用药前询问药物过敏史。
2.6 急救仪器故障影响抢救
2.6.1 常见原因 急救仪器的日常检查及损坏报修未形成制度。
2.6.2 防范对策 形成仪器常规检查及损坏报修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使护士掌握仪器的操作流程及维护常识,急救仪器设备及药品实行固定管理。
对于ICU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若能早期预防并采取防范对策,既可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又可以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工作量。对患者做到耐心、细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所以要加强新护士安全护理知识的培训,保证其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监护知识和技能。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及考核措施,重在落实。培养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规定并细化交接班内容,护士长要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安排护士人力,建立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制度,及时总结分析,采取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及救治水平。
[1]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3:30-32.
[2] 高琳,王世荣,刘静.护理风险管理在患者集体转运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