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钠与奥美拉唑针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3-02-02关大勇李佳王宏波马艳辉孙凤刘春苓
关大勇 李佳 王宏波 马艳辉 孙凤 刘春苓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于消化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我科采用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针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选自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患者。男51例,女31例,年龄23~54岁,平均45岁。全部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溃疡数≤2个,均排除癌症的可能和其他严重肝肾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溃疡大小、出血量、疼痛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商品名韦迪,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40 mg加入0.9%氯化钠100 ml静点;对照组给予40 mg奥美拉唑加入0.9%氯化钠100 ml静点[1]。都是在1 h内滴完。均2次/d,连用5 d。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的疗效、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治疗有效病例继续用药至2周,无效者改变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出血停止指标:①治疗后患者无继续呕血、排黑便等活动性出血征象,临床症状明显好转。②血压、脉搏、肠鸣音正常,血红蛋白无继续下降。③粪便转黄,隐血实验阴性,第2次胃镜检查未见继续出血征象[2]。
1.4 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后3 d内达到上述3项出血停止指标;有效:用药5 d内达到上述3项出血停止指标;无效:用药5 d内以上仍有活动性出血,未达到上述3项出血停止指标,总有效率等于显效加有效之和[2]。
2 结果
①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68%。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两组上腹部疼痛治愈率和缓解率比较,治疗组41例中,有上腹疼痛者38例,治疗5天内上腹部疼痛缓解 36例,缓解率为94.74%。对照组有上腹部疼痛者36例,治疗上腹部疼痛缓解32例,缓解率为88.89%。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上述不良反应轻微,均未给特殊处置,不影响治疗,不良反应症状自然消失。
3 讨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乳头以上部位的溃疡[3],具有出血速度快、止血困难的特点,一旦发生大出血,将会危及生命。因此早期有效止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治疗常常通过使用H2-受体拮抗剂、抗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泮托拉唑钠是是新型质子泵抑制药,与奥美拉唑同属于苯丙咪唑硫酰基的衍生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特异性的抑制胃壁细胞的H-K-A酶,抑制胃酸的分泌。许多文献报道临床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奥美拉唑是第一代PP1,疗效肯定,泮托拉唑是继奥美拉唑之后的第三代PP1,能对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发挥选择性和持久性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泮托拉唑钠与奥美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疗效相当,安全可靠。从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方面分析比较,泮托拉唑优于奥美拉唑,因此个人认为泮托拉唑值得推广使用。
[1] 吴保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95-196.
[2] 谢杰.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校医,2011,25(9):694-695.
[3] 刘树旗,冷明芳,周国华,等.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出血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A):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