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2013-02-01徐培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抑制已不容忽视。其具体表现在对课文的解读政治化、公式化,阅读教学中学生失去自我。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是: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善于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大胆想象;鼓励质疑,敢于求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改进教学评价,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激发兴趣;大胆想象;敢于求异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是有丰富个性、不断发展的主体,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应积极探索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正确指导学生认真品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才。
一、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兴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教师要善于营造逼真、优美、有利于体验的氛围,善于进行情感渲染,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阅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在阅读中感知文本,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最终发现问题,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教师或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如:《守财奴》和《泼留希金》在写作技巧、写作特色的比较;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和《纪念刘和珍君》在思想方面的比较;或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如在讲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时候,可以介绍宗璞的生平经历;或通过片段赏析,如舒婷的诗歌、鲁迅的小说等,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打破思维定势,在大胆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或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完成;或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与表达;或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等,来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阔视野,在大胆想象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盲目顺从、被动听讲、被动回答问题的局面,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针对传统的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知足者常乐”等,可引发出这样的观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不知足者常乐”。这样,教师引导得当,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
三、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求异
在阅读教学中,要靠激活思维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激活学生思维的最好办法是质疑。阅读教学要从学生的疑问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1、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自学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求得好习惯。”人生要有好习惯,学习更应如此。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自己学习也不会,就更不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变成了学生养成自学及良好阅读习惯的迫切需要。
首先,要注重学法示范作用。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提些问题做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递进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次,注重学法的归纳。如在自学一篇新课文可按照“初读一再读一研读”的步骤进行。
2、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形成个性化见解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问,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四、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科学合理的教育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
1、教师要学会倾听
如《在山的那一边》,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你找出你喜欢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然后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说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2、多肯定,少否定;多赞美,少批评
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能力是不一样的,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就应当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因材施“评”,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而不打压,引导而不限制,应多用一些诸如:“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等激励性的评价,调动全体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深化。也许他们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们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佳。因此说,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氛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
3、走出教材和课堂,重视课外阅读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开展实践活动的依据。但实践的内容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走出教材。实践形式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教师应当让课堂内外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等的不同,所采用的课外阅读的方法也不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相互愉悦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行多课堂的教学模式。欢迎学生提出与他人或书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的良好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勇于发表独特见解,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具有更强创造性思维的人。
作者简介:徐培(1990—),男,河南省郏县人,许昌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