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讨论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探索
2013-02-01杨华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对新课程实施的积极探索中,课堂讨论已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的活动形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让讨论式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本文对课堂讨论的准备、组织、反馈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课堂;讨论;学生
在《教学的革命》上有一句话说的好,好的讨论可以使一堂课成功,不好的讨论却可以使一堂课失败。当课堂讨论组织失败时,学生就会出现讨论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或者是在讨论中废话连篇,不知所云。效果就是只有少数的学生掌握,而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还有就是很多的老师讨厌的时间的浪费。
那么怎么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呢?以下是做法可供参考:
一、充分做好准备
1、选题要恰当。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法之前,教师首先要确定恰当的讨论题。讨论题的确定一般要根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提出,或者是教材某个栏目中的“议一议”、“说一说”等。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讨论题应该具有较强的探讨性、争议性,否则,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同时,讨论题难易要适度,太难了,大家只能望题兴叹,讨论不起来;太容易了,一下子就得出结论,没有讨论的必要。另外,讨论题也要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如果学生对讨论题一无所知,或者讨论题与学生毫无关系,那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无法参与讨论。因此,讨论题的选择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要有可争议性,难易适度,并且在学生的经验范围和能力范围内。
2、目的要明确。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前提,同样也是课堂讨论的基本前提。设定讨论题,是为了让学生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上能在知识、态度、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有所得。所以,教师备课时必须目的清楚,明白为什么要在此处而不是彼处讨论?讨论的问题具体是什么?希望达到一种什么效果?准备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怎样才算完成了讨论的任务?绝不能在上课过程中随意地、毫无计划地运用,更不能为了减轻自己的课堂负担、推卸课堂责任而组织形式上热闹其实却空洞无物的讨论。另外,教师制定目标时,还应避免目标散乱、层次不清、各类目标交叉出现的情况。只有认真地制定课堂讨论目标,并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3、资料要准备。小组合作中材料的过与缺,也是影响合作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过多的材料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过缺的材料又不能支持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有些资料可以直接从课本、作业本等地方直接获取,而有些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提供提纲或者网址,对于那些难以找寻的,教师可以提供资料。这样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二、精心组织讨论
1、讨论时机要把握。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是要我们抓住机遇。时机把握的好坏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当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的时候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效果往往非常良好,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课堂的回答和情绪反馈中察觉到。比如在讲一次性用品造成环境污染时,就有同学提出来:“我们要不要用一次性产品?”于是我就及时组织同学们进行课堂讨论,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状态时,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哪怕是有当堂解决不了的,也为教师课后提供了素材。
2、讨论时间要充分把握。陶行知说:“真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讨论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但是要想他们在课堂讨论中有收获,就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但时下许多课堂讨论恰恰缺得就是这个!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其实,这计划是不科学、不系统,并有很大的盲目性的),教师常常让学生的讨论还没有完全开始就利用各种方式强行结束。讨论成了空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把握好讨论的整体时间,以避免出现,“讨”而不“论”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备课时应把问题设计得更合理、更有层次性和逻辑性,以便讨论能步步为营,层层深化,在单位时间内提高讨论的效率。
3、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教师要在学生讨论中不断巡视,要参与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看学生讨论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有没有新的矛盾和困惑,有没有转移讨论中心,讨论的深度、广度是否到位,是否讨论完毕等。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否则会降低讨论的效果,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要适时加以点拨、激励,消除外来干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的想象,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展开积极、充分、高效的讨论。
三、及时反馈和总结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紧紧抓住。进行交流要以小组为单位,牢固确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和竞争意识。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对本次讨论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参考的有:
a、组内每位成员是否都积极参入到讨论之中并发表有关的看法?
b、组内成员是否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
c、记录内容是否客观、明晰,表达是否清楚、流畅?
d、表扬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和小组。
e、有待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课堂讨论的应用需要讲究艺术性,是很难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运动着的个体,他们的思维具有差异性和难以预知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力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真正的兴趣在哪里,知道他们的困惑是什么,利用教材更好地贴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熟起来。
作者简介:杨华(1982-),男,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中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