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漫谈

2013-02-01吕云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

【摘要】中小学教学应从应试教学中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教育新思想。为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思考新的教学方法来减负增效。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语文教学工作。笔者提倡关注课堂,落实有效教学,同时阐述了在有效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标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更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是一套用以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

二、“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

1、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学为乐,课堂教学必将事半功倍。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积累以备教学用的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以及能开阔学生视野的材料。我在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引用了网上的几张“茅屋”图片,学生看后议论纷纷。接着我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思考自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悟,然后将之与杜甫产生的思索对比,简单而又有效的突出了杜甫思想的伟大。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

2、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对于有效教学来说,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有两个因素困扰着教师教学的发展。一个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嘴里只有“陶、苏”。前人大家固然值得学习,但要注意结合当前的教学背景。

第一,确立先进的个人教学理念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也就是课堂教学,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语文重现它迷人的一面。

第二,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减负增效”则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因此,作为新课程的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它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其中有两点尤为重要:其一,拥有广博的知识。毋庸至疑,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以及要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只知经,则不足以通经也!”正是此意。语文教学除了语言文学之外,还应了解其它诸多相关学科,尤其是地理和历史。其二,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具有研究对象的联系复杂性、空间多维性、地域广阔性,时间漫长性等特点。课本、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很难让学生积极全面地获取知识。借用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成交互性、实用性强的课件,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它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可以增加容量、突出重点;可以及时反馈。因此,语文教师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术、上网搜寻信息的技巧、制作课件本领无疑是必须的。在“减负增效”背景下,终身学习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切实需要。学习与实践活动相伴,在取得研究成功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提高。

第三,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积累,多沉淀,多总结。要做到“日三省矣”。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一个能够逐渐进步的教师。

3、积极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幼时记趣》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言提出的事件,经过自己阅读,思考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儿童,扮演书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通过回忆幼时往事,与书中故事情节相对照,感悟书中的情感。这种教师点拨,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辩能力。

总之,课改之路,任重道远。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的是以人为本,新课程的实施,关注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应该认识到的是,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语文教师只有抓住机遇,与新课程和学生一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有助于教育的明天!

作者简介:吕云霞,江苏省溧阳市竹篑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