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

2013-02-01吕莎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狄金森

【摘要】狄金森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富有意象,本文从节奏、语义、修辞、把握诗的意蕴美,探讨狄金森写作风格及对生命死亡的思索。

【关键词】狄金森:节奏美:修辞美:语义美

艾美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她的诗歌涉及自然、人生、爱情、宗教、死亡与永生及诗歌理论。她生前默默无闻,过得安静隐居般的生活,而死后她的诗作却影响20世纪众多诗人,如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罗伯特·弗罗斯特、T.S.艾略特等一批诗人。狄金森金森诗歌的语言朴实亲切,流畅自然,简洁而深刻,她擅长运用意象、通感、象征、重复、拟人、双关、比喻等艺术手法,同时她创新地运用破折号代替逗号、冒号,偏爱用大写字母取代小写字母,这些使她的诗歌往往具有很强的复义性,丰富生动,并引人联想。她对生命严肃认真的思考集中表现在言简意赅的诗中,读者有很大的诠释空间。本文通过狄金森的诗《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Be.causeICouldnotStopforDeath)来欣赏狄金森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节奏美

在韵律方面,该诗在韵律体现了狄金森的一贯作风,采用四行一节,每节第一行诗有8个音节,第二行诗有6个音节(第四节第一行例外),音节规律按868686868686688686868687排列,是比较传统的歌谣结构。狄金森在诗中摒弃了韵脚,全诗以抑扬格四音步为主,三音步或二音步相间(音步如上所示,标为434243224243333342323242)。虽然全诗并不符合格律诗的规范,但狄金森根据诗的内容很好地掌控每行诗的基调。

诗中第一、二节勾勒出死神和善、文雅有礼、做事不紧不慢的形象,这两节的最后音节都是轻声降调,显出“我”平静的口吻,这种语气折射出“我”遇到死神却淡然处之的态度,体现狄金森宿命论的观点。第三节描绘路上的情景,见到“孩子欢聚一起的校园”、“庄稼丰盛的田野”,每一行句尾都是上扬的调子,充满“我”对生活的热爱;而第四节“我”已经走到“暮年”,也即“夕阳已下”,这时“我”感到寒冷,这里每一行句尾也都是上扬的调子,着重强调“我”是如何体味着这种冰凉的感觉。在第五节和第六节里,“我”已经看到坟墓,这意味“我”走向“永生”,并且“我”感受到“永生”,可是“我”似乎觉得这一过程是漫长难忘而且并不比“在生”幸福,调子趋于平缓,也把诗人对死亡与永生的思考铺续开来。

二、语义美

狄金森全诗选词简单,但富有蕴意。这是因为诗人炽爱文学,对词与义极为慎重,她认为诗人能“从普通的字眼里提取丰富的意义”,能从寻常的事物当中看不寻常的东西,诗人能“点燃灯,让光散发,照亮周围”,因此她希望自己所选的词能够包蕴丰富的思想,能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意味,正如庞德所说,“伟大的文学,在于能浓缩语言至极致”(languagechargedwithmeaningwithupmostpossiblede-gree)。在诗中,对于死亡,诗人待之如朋友,对于走向“死亡”这一旅程,诗人也是平静安然,这都是从她选用日常表达的词语体现出来:putaway(放起;收拾好),pass(路过),feel(感觉);而对于生活,她是热爱的,所以在描述小孩子的玩耍和丰收的庄稼时,她都用上感情意味较为浓厚的词语lab.or(劳作),leisure(闲暇),strove(动词原形:strive;暗示着年少时的活力,充满对童年时的热爱),gazing(若有所思,带着感情的注视),暗示着对盛年的收获倍感珍惜;对于走向死亡而获得永生,她是执着坚信,她“surmise”(推测,没有客观根据的猜测,出于个人的直觉)。

三、修辞美

狄金森在诗中主要运用拟人(D盯_sonification),转喻(metonymy)两种修辞手法。她的拟人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思想变成仿佛用手就可以触碰到的实物,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Hekindlystoppedforme”,“TheCarriageheldbutjustOurselves——AndImmortality”,“WepassedtheSeaingSun——/Orrather——HepassedUs——”,这些句子里的拟人化无形为有形。死亡与太阳,自然界里貌似毫无生命的事物,在她眼里也充满意义。死神——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在拟人手法的运用下,跃于纸上,让读者也觉得死神颇为可亲可近。“WepassedtheSchool,whereChildrenStrove/WepassedtheFieldsofGazingGrain/WepassedtheSeRingSun——”,诗人运用转喻手法,恰如其分地描画出不同意象:校园象征人的童年,成熟的稻田象征人的青壮年,落日象征人的暮年。把生活与自然中的事物与人的一生并置。因其语言与个修辞,诗人向我们透露其诗的意蕴:死是人最络的归宿,然死却可以超越。“我”相信死和永生同等重要,但是死的过程,也即走向永生的过程,寒凉而令人叹惜。所以永生仿佛会让人成为世界的局外者或者说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意识。

作者简介:吕莎丽,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文学。

猜你喜欢

狄金森
如果回忆即遗忘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I’m Nobody! Who Are You?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如果想起就是忘记
我的朋友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梦背景下一个女诗人的独立战争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等待一小时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