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尔加斯·略萨小说艺术初探

2013-02-01禹媛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板块设计

【摘要】2010年,秘鲁一西班牙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由于“对权力结构给予了制图般精细的描绘,对个体的抵抗、反抗和失败进行了激烈的叙述”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笔者将在前人对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及其作品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他的成名作《城市与狗》、代表作《绿房子》为例,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框架,从作品结构的“板块”设计特点及其美学意义两个方面,对他的小说艺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城市与狗》;《绿房子》;“板块”设计;接受美学

一、《城市与狗》《绿房子》中的“板块”设计

“板块”设计是笔者在赵德明先生的《略萨传》中读到的术语一“《城市与狗》在叙事技巧方面也有许多新颖之处,突出的成就表现在‘板块的设计与巧妙的安排上。每个‘板块就是一个场景,或者是一个镜头,例如一开篇,作者在第一章里安排了六个场景,它们独立存在,各有各的时间和空间”,笔者认为,赵德明先生使用“板块”设计这一术语来描述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作品《城市与狗》的叙事技巧,正是体现了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作品在结构方面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不像传统小说一样,是按照线性时间去组织故事的,而是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拆分、打碎、重组,使读者初读起来感觉故事支离破碎,如堕五里雾中,但是,一旦读者读完整部作品,就会发现故事依靠某些隐约的联系、线索,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整体。就像我们儿时玩的七巧板一样,虽然各个板块的形状、颜色各异,但是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它们进行排列、组合,最终会拼凑出让我们满意的形象。

下面,笔者将具体论述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作品《城市与狗》与《绿房子》中的“板块”设计。

《城市与狗》分为第一部、第二部、尾声三个部分。第一部共有8章:第一章包括6个板块,第二章包括6个板块,第三章包括5个板块,第四章包括10个板块,第五章包括6个板块,第六章包括2个板块,第七章包括5个板块,第八章包括1个板块;第二部共有8章:第一章包括10个板块,第二章包括4个板块,第三章包括6个板块,第四章包括5个板块,第五章包括4个板块,第六章包括3个板块,第七章包括3个板块,第八章包括3个板块;尾声共一章,包括4个板块。

小说《城市与狗》主要描述了四个人物的故事,即阿尔贝托的故事,包括他为何报考军校,他的军校生活,为里卡多报仇以及离开军校后的生活;“美洲豹”的故事,包括他的少年生活,如何得以报考军校,他的军校生活,为卡瓦报仇以及离开军校后的生活;卡瓦的故事,主要包括他的军校生活;里卡多的故事,包括他为何报考军校,他凄惨的军校生活,以及最后因为告发卡瓦盗窃化学考题而被“美洲豹”枪杀。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巧妙地将上述四个人物的故事加以小块切割,然后打破时空次序把这些板块安排到各个场景之中。以《城市与狗》第一部的第一章为例,它包括6个板块:1、以“美洲豹”为首的“圈子”策划并盗窃化学考题的经过。2、里卡多回忆童年时来到首都利马的经过。3、阿尔贝托夜间站岗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与瓦里纳中尉的对话。4、里卡多与阿尔贝托的对话。5、阿尔贝托的童年生活介绍。6、博阿通过意识流回想“鸡奸”的经过。

“《绿房子》全书由五个互有联系的故事组成:1、鲍妮法西娅的故事,包括她同利杜马的结婚,故事发生在森林地区的圣玛利亚德聂瓦镇。2、伏屋的一生,从他由巴西逃到秘鲁直到生病被送到圣巴勃罗进行隔离,这是通过他同阿基里诺的谈话中叙述出来的。故事发生在森林地区。3、安塞尔莫的一生以及绿房子的兴衰史,其中包括琼加和第二座绿房子的建立,故事发生在皮乌拉。4、胡姆的反抗,故事发生在森林地区。5、四个二流子的故事,发生在皮乌拉。其中以利杜马最为重要,他在圣玛利亚德聂瓦镇同鲍妮法西娅结婚后,二人回到皮乌拉,成为联系这两个地区的桥梁人物”。

《绿房子》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尾声五个部分,以第一部为例,《绿房子》中的“板块”设计如下:

第一部

序言:圣玛利亚德聂瓦镇传教所的两位嬷嬷在警察的帮助下到土著村落去搜捕女孩。

第一章:场景1(鲍妮法西娅故事中的一个板块)

场景2(伏屋故事中的一个板块)

场景3(安塞尔莫故事中的一个板块)

场景4(胡姆故事中的一个板块)

场景5(四个二流子故事中的一个板块)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同上。

正是通过运用这种“板块”设计,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将《绿房子》中的五个主要故事加以小块切割,然后打破时空次序把这些情节小块巧妙地安排到各个场景之中,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立体结构。

二、《城市与狗》《绿房子》中“板块”设计的美学意义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为何要用“板块”来结构他的小说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进行一些有益的阐释。

“接受美学……它将文学研究的重心从作者和作品上移到了读者审美接受和审美经验的研究上。接受美学既不是美学中美的本质或美感一般形式的研究,也不是文艺理论的鉴赏批评研究,而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其理论基础,以读者的文学接受为旨归,研究读者对作品接受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规律的方法论体系”。

孙家孟在《绿房子》的前言中即写道:“在这样的结构安排中,时间和空间被分割成若干小块,然后打乱次序被安排在各个场景之中,人们初读起来颇感吃力,但越往下读,就会逐渐发现每个场景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读者会被几个悬念同时抓住,产生一种非一口气看完不可的好奇心,直到最后得到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而觉得回味无穷。在阅读中读者之所以深深被吸引,正是因为他一面阅读,一面要破译作者安排的编码,这实际上就等于参加了写作,而作者也正是以此手法达到了浓缩、甚至取消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一目的”。

在《论略萨小说的“零件组合与立体叙事”艺术》一文中也写道:“面对这样一种小说,依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读者也必须打破‘坐享其成的消遣性阅读方式,改而运用自己尽可能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更为积极和主动的姿态参与作者的创作。也就是说,读者不可能再一如既往逐字阅读就可以轻松获得完整故事。他不得不逐层阅读、甚至跳层阅读,把散置的多个‘零件用自己的‘成见和经验去重组,才可获得一个完整的、有序的、精彩的故事”。

笔者认为,不管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创作《城市与狗》及《绿房子》时,有无特意考虑到让读者通过阅读积极地介入到作品之中,无可否认的是,《城市与狗》及《绿房子》中的“板块”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并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迫使读者打破以往的消遣性阅读方式,而必须尽量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更为积极和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作品的再创作之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创作《城市与狗》及《绿房子》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板块”设计,这就使作者的创作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的平面化处理有了本质区别,立体化成为其小说的重要特色。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立体结构有效地缩小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促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参与者,甚至创作者。

在本文中,笔者从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小说的“板块”设计特点及其美学意义两个方面,粗略地探讨了他的小说艺术。诚然,这些仅仅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小说艺术的一小部分,如有机会,笔者还将继续对他的小说艺术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禹媛媛(1987—),女,汉族,湖南,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世界文学、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板块设计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