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声合唱训练的几点体会

2013-02-01李波

甘肃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童声合唱和谐统一舞台实践

李波

〔关键词〕 童声合唱;呼吸训练;头声训练;声音色彩;和谐统一;舞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2—0093—01

合唱是声乐艺术领域中的最高表现形式。随着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童声合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由于受年龄、声带发育程度、理解力、表现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童声合唱训练与成人合唱训练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童声合唱训练的一些体会。

一、进行呼吸训练,奠定发声基础

呼吸在发声、歌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古语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还处于发育期,如果缺乏呼吸的支持,他们歌唱起来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容易出现气僵、喉紧、头声找不到等问题。在童声合唱训练过程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成人合唱训练的方法,一味要求学生进行深呼吸,应当引导他们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呼吸的力度。在训练开始阶段,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呼吸训练。可引导他们结合一些生活中的熟悉动作,如,打呵欠、抽泣等进行呼吸练习,以解决呼吸太浅的问题。在训练中,我则采用了让学生运用气息打唇音“嘟”的方法。这一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歌唱时气息太浅、喉咙打不开等问题。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歌唱时的呼吸与平时的呼吸是有区别的。躺在床上的腹式呼吸才是歌唱所需要的呼吸,而歌唱中的吐气是有所控制的吐气,其不同于生活中的自然呼气。

二、加强头声训练,统一声音色彩

儿童的声带非常稚嫩。良好的声音训练既可以保护儿童的声带,使其健康发育,不受损害,还能使他们唱出优美而纯正的歌声。为此,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运用“头声唱法”。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头声。头声并非哼鸣。它是指发声时口腔打开,软腭提起,以头腔共鸣为主,有气息支持的优美声音。其声音干净、明亮、柔和,音量不是太大,力度适宜。

其次,分阶段进行训练。要获得良好的头声,学会控制气息非常重要。其一,进行“轻声唱法”的训练。“轻声唱法”能克服学生合唱过程中声音不统一的毛病。训练的方法是让学生小声与远处的同学进行对话。其二,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往下的音阶序列进行练习,让学生记住最高音的位置。

然后,为了使学生养成轻声歌唱的习惯,可让他们从下行音阶的练习入手。在训练中,我通常是让学生先模仿一些生活中的声响,如,布谷鸟的叫声、门铃声等,而后引导他们运用下行音阶发“噜”音。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头声唱法了。

最后,处理好真假声结合的问题。真声不是白声,而是有头声感觉的自然声。真声与假声在发声方面不存在矛盾,两者在发声位置上是一致的。在训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自下而上的音阶序列,声音由中音区逐步过渡到高音区,从小字二组的“c”音开始,逐渐增加假声比例,并保持声音的协调、统一,同时要求学生在歌唱中始终保持呼吸的支持,腔体的打开,以确保声音在不同音区转换时的有效衔接。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教师应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点拨、引导,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实现和谐统一,加强舞台实践

童声合唱对学生音准和节奏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合唱中的声音要做到和谐统一。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视唱、节奏方面的训练,以确保其在演唱时能够准确地把握各声部的音准和节奏。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和声意识,应全力做好指导工作。在学生轻声歌唱时,要注意发现并及时提醒他们纠正各声部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边听边唱,使各声部做到协调一致,以达到和谐统一的和声效果。

童声合唱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音乐表现形式。但笔者经常发现,在平时训练中表现较好的学生一旦上台进行表演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时连最基本的音准都难以把握。这说明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作为教师,在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多为他们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多次的表演巩固自身歌唱水平,进而使其真正热爱这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童声合唱和谐统一舞台实践
从“合”到“和”:奏响童声合唱的天籁之音
浅谈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方法
试论报纸版面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