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探微

2013-02-01胡林军

甘肃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教学模式

胡林军

〔关键词〕 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2—0056—0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在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从地理研究性学习展开的地点来看,其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类。课内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主要是地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而课外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则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高中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其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研究性学习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论基础之上的。当前,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实,应试教育还存在很大影响。在此情况下,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使他们在趣味化的情境中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进行“西北地区干旱”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第二步,利用多媒体、教材插图展示“干旱”的地表状况。第三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来了解“干旱”条件下西北地区资源状况和农业特征。第四步,引导学生讨论“干旱”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以上步骤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引导他们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他区域的学习当中。分析与归纳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以“中国地理”为例,对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必要性。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有“运用地图,说出……”、“运用资料说出……”、“举例说出……”三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出问题→运用地图→提取信息→找出答案(问题教学);阅读材料→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开放式教学);举例→探究成因→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探究式教学);提出假设→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提出新观点(创造性思维教学)。运用这四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研究性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

1.实行问题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所提问题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吸引力,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思考状态,主动地从教材、地图中提取信息。如,在学习有关“经纬网”的内容时,教师可先问学生看电影时是怎样找座位的,而后引入经纬度和经纬网定位的概念。教师也可结合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提问,诱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并让他们通过读图找出答案。

2.实行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指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开放,以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其最大的特点是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许学生所提观点并不成熟,但只要是言之有理即可。这一模式适用于区域或国家地理教学。如,在“北京”一课教学中,首先,可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人口、资源、交通、气候、历史等方面搜集相关资料。然后,把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我国首都是否有必要迁往正在大开发的西部?最后,教师进行点评。点评的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学生辩论、研究的过程。

3.实行探究式教学。“探究”包括试探和研究,没有试探则没有研究。试探是一个举例、实验的过程,而研究则是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教学模式。其需要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身的观察、实验及查找资料获得答案。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的学习。如,在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提出探究活动要求:请你根据地图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比较,并说明这些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具体回答如下几个问题:选取这几个地区进行比较的依据,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4.实行创造性思维教学。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打破原有知识和经验束缚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发现新事物,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跃迁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抛开“唯书、唯上”的陈旧观念,允许学生有独特的认识,甚至是奇怪的想法。教师可通过鼓励质疑、激发兴趣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间,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内容时,教师可提出假设地球是自东向西转,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会发生哪些变化的问题,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意义的活动,与其他活动一样,也带有歧见并经过人的价值观的过滤。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经常走出课堂进行观察、调查、实验等。在课外,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模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即确立课题、搜集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展示成果、点评升华。如,在学完“土地资源”一节后,首先,要求学生从网上或到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调查本地农村的耕地状况,并整理相关信息,可把关键信息制成图表。最后,运用资料进行分析、推理、评价,并撰写调查报告。

1.确立课题。课题确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研究的质量。课题太陈旧,学生缺乏研究兴趣;课题太深奥,学生难以应付,也会失去研究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课题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课题应结合当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实际情况,要有乡土性。如,让位于甘肃省东部的学生调查沙尘暴的起因有些不切实际,而让他们调查当地的森林资源状况、河流污染情况等,学生则更容易驾驭。(2)课题要立足于教材。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立足点是课本知识。为此,课题要立足于教材,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如,让学生进行月相现象的观测研究,就是建立在地球运动等知识运用基础上的。(3)课题的难度要适宜。高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差,要是课题难度太大,学生会失去研究的兴趣。(4)课题要具有实用性。如果学生的研究成果能被有关部门采用,这会对他们今后的研究性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搜集资料。这是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收集第一手资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对高中生来说有些不切实际。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发放问卷调查、采访、组织座谈、观察、上网等方法取得第二手资料,然后进行整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如,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监控活动的整个过程。

3.研究分析。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演绎、归纳、统计等方式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洞悉地理事象,达到研究的目的。

4.得出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步骤,学生会逐步得出研究的结论,即研究成果。对此,教师应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以使其结论更具科学性。如,我校部分学生在进行了平凉市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调查研究后,就得出了以下结论:当地农民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新产业,其耕种意识实现了从以粮为纲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转变,农产品走出了国门,农民也踏上奔小康的征程。

5.展示成果。即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以在交流中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体验到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6.点评升华。在展示成果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点评。学生的点评重点在于研究成果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而教师则应当注重对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要对学生的研究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并指出学生研究成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所需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