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2013-02-01张钰

甘肃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精神制度

张钰

〔关键词〕 学校文化;制度;环境;精神;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2—0022—01

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个性精神和物质共同体。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用精神为学校文化建设立魂。学校精神的培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追求的最高境界。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对学校发展方向、培养规格和教学方式等重要问题所共有的理解与选择,是指导学校日常运作和组织发展的基石和核心,更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能够催人奋进,会使师生逐渐形成特定的精神风貌。

用制度为学校文化建设树规。制度是学校的文化契约,制度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制度建设是提高文化执行力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学校校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理念体现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上时,才能产生稳定性和持续性。学校利用制度保障学校文化建设,坚持管理制度与学校倡导的文化特质同行,使制度的执行过程成为激励人发展的过程。要使制度成为一种文化,还需遵循科学、合理的人本精神,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同,制度的形成过程要体现民主性与传承性。在校园内构建起人人遵守制度、个个维护制度的良好制度环境,不但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对其引导人的文化水准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用环境为学校文化建设强基。环境的熏陶对受教育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校园环境文化最突出、最根本的功能是育人。学校建筑不仅仅是学校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建筑本身应该有文化气息,学校凸现历史、文化的厚度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要使校园很好地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必须对校园环境进行文化建设,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变成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每一处设计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校园环境的布局、色彩和装饰应该跟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以及办学理念一致,配合得当,环境的设计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

用活动为学校文化建设固本。活动是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重视通过开展系列性的主题活动,将倡导的核心价值传递给师生。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师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开展学校文化活动,要尊重师生的身心特点,体现知识性、科学性,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课程设计是活动文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育人价值取向的直接表现。学校重视构建与学校倡导的文化相符的课程体系,课程理念目标要关注人的生命和精神,具有明显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学校成长的核心是人的成长,校园文化建设聚焦人的发展,需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思想性、实践性、整体性和质量性的和谐统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用科学的文化观和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习、继承和实践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思想、传统文化,着眼于规律,着眼于未来,在传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系统规划、整体推进。从文化育人诉求出发,学校文化建设要挖掘学校历史积淀,整合学校资源,形成稳定的办学特色和教育品牌,通过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来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保证学校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编辑:马中华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精神制度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拿出精神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