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民间舞蹈中风格性要素的把握

2013-02-01胡亚玲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

胡亚玲

【摘要】高校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对于舞蹈技能的掌握,只是一个手段。而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这种手段的掌握,完成一种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鉴于当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重技能掌握,轻文化内涵”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最能彰显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特色的“风格性”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把握好这种“风格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把握

罗雄岩撰写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提到:“所谓舞蹈的风格性,是指舞蹈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是一个舞蹈作品思想、形象形式特点的总和,也是该舞蹈区分于另外一种舞蹈的最显著的标志。”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的古国,同时也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几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具艺术风格的舞蹈,这些舞蹈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征,也积淀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因素,成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从更深一层次的角度来说,我们今天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除了要掌握这门舞蹈艺术的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需要,这是每一个学习和从事艺术的人责任和义务。

在当前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学生们在民族舞蹈的表演中,风格和情感的表现都是一样的,没有充分表现出该舞蹈的艺术特点,教师一遍遍的示范,学生一遍遍的模仿,最终只是学得了基本的动作,没有风格和情感可言。鉴于上述的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应当从“风格性”入手,运用民俗文化的学习、讨论和研究,对舞蹈动作进行剖析,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体验,以启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欲望,更好地区别和掌握各民族和各地区不同的风格和韵律,从而赋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以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风格性”的把握

1.重视和学习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可谓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母体,没有漫长的丰厚的民俗文化的发展,也就没有民族民间舞蹈的出现。以往的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一开始就是某种舞蹈的动作训练,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要知道舞蹈绝不仅仅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它的背后,有着与其相对应的舞蹈文化,包含着这个地区和民族的民族心态、民族审美、民族内涵等一切文化特征。我们要做的就是依靠这些文化产物,加深对于舞蹈的了解,展现出舞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概。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的对学生进行民俗文化的讲解,这种讲解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讲解一定要准确和精炼,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讲解一定要有针对性,选择和舞蹈联系最为密切的方面,同时也要有适当的示范动作。当然示范动作时一定要和讲解的内容相切合的,能够对于讲解起到解释的作用,给同学们以直观的展示。其次要讲究教学的方法,不能沿用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而是要重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了明确的认识,继而再把这种认识带到动作中去,才能达到二者的融会贯通。

2.善于剖析典型动作的由来

如果说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代表,那么舞蹈中的典型动作,则是民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也是最能体现这种舞蹈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说,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住舞蹈的风格,就要着重分析这些典型动作的由来,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所在。拿藏族的舞蹈来说,这藏族舞蹈有着“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率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呢,这是和藏族的传统文化及宗教信仰、地域环境分不开的。藏族人民一直信奉藏传佛教,在经常性的朝拜中,要做出俯身、叩头等动作,所以藏族锅庄舞中,常有一些去俯身低头的前倾动作。同时,西藏地处雪域高原,这里的冬天十分寒冷,所以穿戴的衣物十分厚重,特别是厚厚的长靴子,直接影响到了小腿的活动。全身上下,只有胯关节和膝关节相对灵活一些,所以就有了藏族舞蹈中的坐跨和松腰的基本体态。又如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的造型,因为傣族人民信奉小乘佛教,孔雀在小乘佛教中被视为灵物,三道弯就是模仿了孔雀在喝水时候的造型,以表现孔雀的飘逸和灵动。所以说,通过对一个典型动作的重点剖析,能够帮助同学们在本质上认识这种舞蹈,对于其风格的形成、发展和动作的来龙去脉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其风格的掌握也就加深了一步。

3.积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民族民间舞蹈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并由劳动人民表演的,田野村寨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最佳舞台。如果离开了这种原生态的环境,对于舞蹈风格性的把握来说,就成了一个难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着同学们去想象当时该舞蹈表演时的场面,为同学们更好的把握舞蹈的风格,提供一个重要的辅助条件。

首先是课堂舞台化,很多教师和同学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台下练习上很多遍,不如台上正式表演一遍,这是因为一上了舞台,身着表演服装,在灯光、音响的衬托下,演员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起来,从而更够更深刻的展示出舞蹈作品的风格和内涵。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课堂趋于舞台化,尽力让同学们有一种舞台表演的感觉。比如可以穿上独具特色的民族服装,以加深对于舞蹈风格的理解。在一种热烈的气氛之下,对于舞蹈特有的体态、动率特征,掌握起来就会容易许多。

其次是课堂的生活化。民族民间舞蹈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模仿出该舞蹈表演时候的场景,让学生感受身处民间那种热闹的欢腾场面之中。如:在民间舞教学到尽兴时,学生可以喊一喊像藏族舞蹈的“拉索”,东北秧歌叫鼓时的“嘿嘿”声,这种能够提神、提劲的喊声,有助于抒发学生的感情,并把情绪推向高潮。再如:在藏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舞蹈队型的编排可采用从右向左顺时针绕圈进行,动作以左方向为始,旋转以左转为主(这与宗教仪轨中“转经”的方向是一致的)。从而让学生感受藏族民间舞蹈蕴涵着的深层文化底蕴。

再次是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即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欣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教学内容的真善美,将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涵的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晰的东西向学生交待清楚,并且将教学内容生动的、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身临其境,运用感官的认识产生丰富的联想,以便更好的把握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选用欣赏、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前,最好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欣赏、讨论中找到答案和证实的依据。例如:我们在教授藏族民间舞蹈时,可以通过投影仪将藏族风光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前不再是镜子,而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神圣伟岸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优美娴静的纳木错,身着藏族服饰的藏民们虔诚地念着六字箴言载歌载舞……,在这样的提示和引导下,学生对藏民族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民族服饰和舞姿韵律等都有了丰富的感知。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运用自己的对生活的体验,对所学民间舞蹈的风格形成独特的认识。

综上所述,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新时期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要想真正将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展示出来,就要注重舞蹈风格性的掌握和展示。同时,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绝不是仅仅只是技艺的传授,而是要源于民间,高于民间,相信在舞蹈人的共同努力下,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将会以更广泛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民族民间舞蹈中呼吸与情感的处理与运用
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